病态的社会,变态的人群
最近在玩一款手机单机游戏,名字叫做欢乐奶瓶,哦不对,是欢乐跳瓶。游戏规则很简单,有趣的是这个游戏里面有很多插入广告,这两天总是跳出凤凰新闻app的广告。广告的文案和配图都很吸引眼球,比如这样:
这种广告很常见对吧?让我好奇的是一个正经的知名新闻客户端怎么也会用这种幼稚的手段去营销呢?而且类似的广告数不胜数,所有人都知道里面的内容不会有这么大尺度的。细细思虑之后才觉得如此广告不可谓不精明了。
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虚假宣传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而且这样的app的下载量一般都不会太低,只要一涉及到性,人们就会蠢蠢欲动。用户也知道这都是假的,可为什么还是会去下载呢?李安的电影《喜宴》中有一段戏,赵文瑄和金素梅结婚,一群来自台湾的亲朋好友大肆闹腾,将中国人闹洞房的那一套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在场的一位美国人被这场面所震惊了,说,我们还以为中国人都是沉默温柔的数学天才。于是李安本人客串的龙套角色如是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这句台词用到这一现象中也非常合适,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如今已经过去了谈性变色的年代,(大多数贫困偏远地区并没有过去)但所有有关于性字的话题始终还是难登大雅之堂。尤其是跟长辈亲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更不会提及此话题了。在我们的常识认知中,谈论性就是不知廉耻,甚至一个女性在不熟的朋友圈子里,有异性在的场合里,稍一提起或是穿着稍微暴露一点,都会被贴上“婊子”、“狐狸精”、“淫妇”等一系列标签,典型的荡妇羞辱。
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却被我们极尽各种方法去压制,可是压得住吗?压不住的,压抑的时间太长总是会爆发的,于是就出现了用露骨的广告来吸引眼球的奇怪现象,网络上的扫黄力度也非常大,从禁止翻墙开始说起,到快播被封禁,再到如今稍有敏感词汇就会被屏蔽的美好时代,如果一个不经常上网的人想找一部爱情动作片来看,可以说是非常难了。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卖片。这绝对是我国独有的特色了。啊!生活如此美妙!
关注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国大陆地区电影是没有分级制度的,所以院线上线的电影就经常会遭到阉割。其中的两个重灾区就是露骨和血腥镜头,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电影的表达和艺术性。你问画面露骨镜头太多怎么办?好说,直接不给你引进不就是了。你说可以实行分级制度?呵呵,都已经从开始叫到现在了,始终遥遥无期,不存在的。我的做法就是直接不给你看,营造一片人人相敬如宾,没有性需求的欢乐假象,多好!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这样一个段落:主人公的儿时玩伴苏宇高中时由于对女性的强烈渴望,在一日午后浑身颤抖着抱住了一个路过的少妇,因此被送去劳动改造一年。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苏宇本是一个沉默寡言,安分守己的好学生,谁都没想到他能做出这种事来。回到我们身边来看一看,那些平时的好孩子们,人们眼中的优秀者们,他们在不为人知的暗夜里又做过多少难以启齿的事?可是谁又知道,他们又敢让谁知道?只能在白天继续做着别人眼中毫无性需求的,懵懂无知的男孩女孩。
可是啊,他们是坏人吗?并不是啊!他们也只是压抑了太久,需要找一个渠道去发泄的再正常不过的人啊!国内关于地铁色狼的报道还少吗?不可否认他们中的确有一些本来猥琐,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只是因为迎来了临界点的爆发。
当然无论如何向无辜的人伸出邪恶之手都是不可原谅的,可案例依然如此之多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只是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病态的社会才会造就一群变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