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们仨》感想点滴

2017-11-06 08:14:52 远山_8467

远山_8467 > 阅读方法

《重读《我们仨》感想点滴》by 远山_8467

10年前就收藏并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近日与朋友讨论读书的话题,又拿出《我们仨》重读了一遍,仍是一样的震撼、一样的感动……

------一幅动人的亲情画卷

《我们仨》的主角杨绛、钱锺书、钱媛是响当当的三位大学者,杨绛,著名文学翻译家,多部文学作品的翻译者,我最熟悉的是《堂.吉诃德》;钱锺书,众所周知的小说《围城》仅是他学富五车中一朵小小的浪花;钱媛是他们的女儿,北师大外语系著名的教授。《我们仨》用看似平淡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动人、温馨的画卷:“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踫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先生与钱锺书先生相濡以沫、牵手一生的深情、一家三口互相扶助、其乐融融的亲情让人感动不已,他们经历了抗日、文革等等非常时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万万千千,在杨先生的文字里却只有平和、淡定与从容,共同牵手去“探险”,仨人分享各自的“小石子”,平凡普通的家常故事……就连80多岁的杨先生面临先后失去女儿、丈夫的切肤之痛,在书中的描述仅是淡淡的“我们仨失散了”。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眼看着至亲至爱的人离去而无能为力,那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啊,我都能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痛,想到杨先生的坚强、隐忍,想到这么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要遭遇这样的痛苦,禁不住让人潸然泪下……

------令人欣羡的“石子”

《我们仨》是普通人,却又是不同寻常的人,他们都是精通中外的大学者,善于用文字记录彼此之间的关爱,书中写道:“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每和亲人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记下详尽的家中琐碎和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之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我们偶然出门一天半天,或阿媛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平时家居琐琐碎碎,如今也都成了‘石子’”。

《我们仨》的每句话、每个字,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让人动容。“石子”,很简单、很平凡,却在点点滴滴中饱含了幸福的体验和份量……他们将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那些看似零星的点点滴滴,通过一颗颗“石子”与亲人分享,感受平凡中真实的快乐,这是何等幸福的事啊,不仅仅在于他们有发现、创造“石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感知幸福的心……幸福与快乐就像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就是一条项链,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它们串起来。对于我等凡人来说,用心体验那些微小的但确切的幸福并不是难事,或许是和家人团聚,或许是和好友快乐的交流,或许是听一首好歌,或许是看一本好书,感知并享受身边小小的幸福点滴,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快乐、充实。我想,动手动笔将这些小小的感动和幸福记录下来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也为自己留下一份记忆,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我们仨》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近日看到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甚为喜欢,尤其是结尾的几句话意味深长,值得认真品味、慢慢修炼: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