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一本非常好的文学对话录。毕飞宇和张莉对谈了两天,书则一天足以读完。
虽然毕飞宇一直在说“训练”很重要,但我依然认为“天赋”更重要。比如他说起的这些小说很多我都读过,但大部分都没能get到他get到的东西…或者说,我们get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恐怕不是训练得来的。
但至少证明一件事,人真的由口味做区分。他喜欢的,鲁迅、张爱玲、福楼拜、契诃夫、加缪、博尔赫斯、海明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雨果的《九三年》,我也都喜欢。《红楼梦》更不用说了。这也许也是会让我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比如余华,我觉得可能他们受福克纳的影响更深一点,所以我读起来相对就没有那么喜欢。
其实我开始接触中国的当代文学是比较晚的,差不多是我已经读了一些西方文学名著之后,以前没有发现,现在回过头看看,好像读书也有缘份。往往我和我喜欢的中国作家有很相近的偏好,尤其是负面性的偏好。也许他们喜欢的某一个作家我没读过、没听或者读了没感觉,但是他们不喜欢的,基本上都是我也刚好不喜欢的…
多少年了我就听到毕飞宇一个说不喜欢卡夫卡且昆德拉的作家…这么巧,我也都不喜欢。至于左拉,我比毕飞宇可能还更不喜欢,因为我简直觉得他不会写故事…昆德拉,可能我真的不懂啦,完全没有办法enjoy他的故事。事实上,对昆德拉赞誉有加的朱天心朱天文姐妹,我每次读也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感。我感觉台湾作家喜欢昆德拉的很多,甚至把他放在巅峰。可能昆德拉的捷克让他们想起台湾?我不懂,这只是我的直觉。
但是说起来奇怪,尽管有强烈的卡夫卡风格之感,但阎连科我非常喜欢,可能是喜欢他写农村里的绝境。
不过毕飞宇认为奥斯汀不行,那我可就要拍桌子表示抗议了。《傲慢与偏见》绝对是巨匠的杰作,好不好?
书一开始谈毕飞宇见过的知青,倒是很有意思,和阎连科的《四书》有一种呼应感。阎连科真的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中国当代作家。写的真好,偶尔有不合逻辑的地方,你都觉得他好。强烈推荐《受活》。
还有一个冷门的,残雪——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误以为是类似安妮宝贝那样的……真是想不到,是邓晓芒的妹妹,小说写得这么这么好!而且完全符合逻辑。
我的偏好啦,不符合逻辑的小说一概斥为恶劣的小说。叙事有社会逻辑,也有性格逻辑。没有逻辑的小说,读了总觉得别扭。沈从文教汪曾祺“贴着人物写”,我觉得就是在说必须符合人物的逻辑。
毕飞宇的母校扬州师范学院真是很让我感兴趣的一个学校,葛兆光在那里教过书,可以说是相当魔幻了。
谈话中有很多警句,不过我好像已经过了看到警句要拿笔记本抄写下来的年纪了——或许与年龄并无瓜葛,只是没有那么好学了。其实小说里警句太多也麻烦,比如张爱玲,好多人只记得她的警句,忘了她的故事。
读完这本谈话录,我觉得文学编辑真是一个令我非常好奇的职业。李敬泽的文章我看过一点,没有觉得好。但是看毕飞宇聊这个人,又觉得很妙。
书里谈到俄罗斯文学,其实很惭愧,少年时代没有很好地阅读过俄罗斯文学,因为他们的名字实在太长了,导致现在读总觉得缺少一种自我对照之感。今年读了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战斗民族的小说真是独步天下,独步天下。有时间真想好好读一读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还有我最爱的果戈里。
作家的谈话录,博尔赫斯的那本是最好。博尔赫斯机敏。毕飞宇健谈、灵活,但好像还不到机敏,狐狸还不够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