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察

2017-11-07 15:18:42 方枪枪

方枪枪 > 电影评论

2017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落幕。

从开幕时候的热闹,到随后的冷清。

8天时间里,在这个由废旧柴油机厂房改造而来的电影宫里发生了无数的故事。

而所有的一切背后都和一个人密切相关,

贾樟柯。

本命年

即将到来的2018年是贾樟柯的本命年。

生肖属狗的他即将步入48岁。

而透露出这个信息的就是贾樟柯,当时他正在为一家媒体录制新年ID。

贾樟柯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电影导演,多年游走于国际各大电影节的他曾经获奖无数:

1998年,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

《站台》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入选多伦多电影节“新世纪十年最佳电影”。

2006年,《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洛杉矶影评协会最佳外语片及最佳摄影奖,入选釜山电影节“史上十佳亚洲电影”。

2013年,《天注定》获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5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终身成就“金马车奖” 。

贾樟柯的电影履历让不少中国导演望尘莫及。一定程度上而言,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他在国内的名望,他的电影以反映中国当代现实生活而被国际电影人喜欢和欣赏。但在另一方面,在中国商业电影方面,他的电影票房却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他最近的片子《山河故人》总票房3200多万,而这样的票房甚至是贾樟柯这个著名导演之前全部票房作品的总和。尽管不少媒体乐观地评论这是“贾导史上最卖座影片”,但3200万票房对比近几年国内票房市场来看,还是让人难免有些心酸。

这也和我在平遥与当地人交谈中可以略窥一二,平遥当地人都知道这个电影展,但对贾樟柯却了解不多,唯一的信息大概就是知道他是一个导演,他创办了这个电影展,至于贾樟柯那些被影迷所追捧的电影,平遥人就更加陌生了。

于是有人开玩笑说,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主要是用来拿奖的,至于票房,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在本命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年,贾樟柯做了一件让不少人佩服的事情——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用范冰冰的话来说,“这需要十足的魄力,而她是做不来的。”其实,不仅是范冰冰,对于圈内人士而言,贾樟柯确实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也因此,在被人熟知的导演身份后,贾樟柯这个时候又多了另一重新的身份——平遥国际电影展发起和创办人。

“中国现在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票仓。“当很多人问起贾樟柯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缘由的时候,票房和市场成为他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关键词。当然,除了电影市场的喷涌发展之外,贾樟柯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希望这个影展成为中西方电影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透过自己的电影让西方了解到了中国(或者说是局部中国),可这毕竟只是一小股力量,他想要做的是,希望更多的中国电影被国际认识,同样,在另一方面,他也希望中国的影迷与观众以及中国新生代导演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接触和认识到最新的世界电影类型与表达。

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这8天时间里,贾樟柯是最为繁忙的那一个人,用负责安排他日程安排的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几天贾樟柯的时间以分钟计算。也因此,他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显得难能可贵。

采访贾樟柯的时候,他身上凸显出来的疲惫之态,周围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

在很多媒体眼中,贾樟柯确实是电影展期间最繁忙的人,至少在一半以上的电影主创发布会和映后见面会的现场,人们都能看到贾樟柯的身影,当然这还不包括他所主持的论坛和接受的无数媒体的群访与专访。

场景常常是这样的,在发布会最后面的角落里,贾樟柯就静悄悄地站在后面,看着一场场发布会举行,脸上露出些许微笑。那表情就像是父母看着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欣慰,一定程度上而言,平遥国际电影展之于贾樟柯,其实也有着这样的联系。

“没有观众的电影展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影展如果没有观众,那这个影展就是失败的。

因为没有了观众,就没法形成所谓的影展文化。

这一点,贾樟柯看得很明白。

观众是电影展的核心力量。

而为了吸引观众,贾樟柯和他的策展团队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最明显的就是展映片单。

因为对影迷而言,一个电影展最吸引他们的是展映影片,而不是红毯与明星。

所以当2017平遥国际电影展片单出来的时候,不少观众的热情还是被最大化的调动了起来。

在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自由广场》、美国大师理查德・林克莱特新片《最后的旗帜》、北野武最新力作《极恶非道・最终章》等年度重量级影片均赫然在列,这都是不少影迷所期待能在大荧幕上中国第一时间看到的电影。“惊喜的片子很多,我最期待的是《极恶非道・最终章》,这可能也是唯一的可以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的电影了。”一位专程从北京赶到平遥看电影的影迷这样说。

此外,另一个让影迷们惊喜的是,“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百年诞辰回顾展”的10部最新修复版展映影片也将集中亮相。不仅如此,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杜琪峰的《枪火》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在其他方面,入围影片分别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影展的“卧虎”单元影片包括华人女导演赵婷的《骑士》、阿根廷影片《雷的人生课堂》等。“藏龙”单元入围影片包括中国导演李霄峰的犯罪爱情影片《追·踪》、意大利黑帮片《爱情与江湖》、喜剧片《小镇风云》等。

当然,包括《嘉年华》《大世界》《村戏》《芳华》等诸多影片虽然在将来也有可能在大银幕上与大家相遇,但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些片子,对影迷而言,也有着极大的诱惑,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近乎对电影的“处女”情节。

此次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其所设立的“观众评审”制度(这多少会让人联想到多伦多电影节的观众选择奖),“观众评审”全部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募,每位观众评审都要观看完所有的展映影片,并合力评选出卧虎、藏龙、首映、影展之最、中国新生代五个单元的“最受欢迎影片”以及首映和影展之最两个单元的“最受欢迎男演员”和“最受欢迎女演员”。

100分

100分是贾樟柯对2017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评分。

“虽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我知道,台前幕后的很多事情,知道工作团队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可以完善的东西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和完善。我们会虚心学习,从团队的表现确实要给他们100分,因为我们不是从1到2,我们是从无到有。”

贾樟柯口中的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回头来看,大概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安保上过于严格,重复检查消耗了不少人的观影时间和热情;

其次是电影排片上的不太合理,尤其是《独行杀手》的延迟放映对不少影迷的行程与观影场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还有沟通上不畅通导致的信息滞后,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发布会突然取消了却没有提前告知媒体,就有点尴尬了;

当然,还有换票与取票上的对接不充分以及放映之前的检查不完善(比如突然消失了的那场《枪火》)。

不过,作为一个以媒体身份参与到这个电影展的一员,我对组委会的服务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之前我也曾接待过媒体,也知道媒体对接中的各种困难与难题。人无完人,如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话,其实一切都很好解决。

在平遥8天的时间里,还是感谢接待我、为我提供便捷服务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工作人员。

作为跟完了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人来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电影展,在将来的发展上,还是需要延续“小身段、大格局”的定位,将更多的重点放置于展映片上(毕竟这的确很重要),然后在论坛上希望多增加趣味和互动性论坛设置(说实话,有些论坛确实太无趣了,听的昏昏欲睡),在服务和排片以及购票上希望可以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

最后,祝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明天越来越好。

大家说

范冰冰:平遥国际影展绝对是一个最年轻,最酷,最有热爱电影情怀的一个影展。能来这里是很幸运的事情,最主要的其实是在中国这样的国际影展太少了,这其实是国家的标志,如果我对平遥影展有期望的话,我希望它是一个百年影展。

冯小刚:我预感到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会是一个影响力在中国甚至世界上会是一个有影响力和专业的一个电影展。

梁景东:从戛纳走到平遥,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我的感觉就是历史的沉重感与现在新的活力。657-许戈辉: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热情朋友,很感动,电影是每个人的梦想。

谢飞:非常国际化,非常有水平,这个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交流和青年导演的支持我寄托非常大的期望,希望它成功。

宋丹丹:不得了,对我来说,就是祝福越来越好,对我来说很震撼。

贾樟柯:它是一个立足中国,立足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样的一个国际影展,我们希望通过它可以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个全新的平台,希望可以给中国电影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