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写作是一场鏖战,历史就是我的刀

2017-11-07 18:44:22 一篇读罢

一篇读罢 > 读书笔记

引言: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缺的是一个可操作实践的方案。本文即是写给刚入简书却没有准备好作战的你的战斗手册,也是写给关注我的朋友的自白书,更是写给我自己的计划书。它不是成功之后的经验分享,而是指向未来的方案。经验和方案的区别在于,经验是事后的提炼,而方案是事前的判断。如果我的方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就证明了它的有效和可行;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教训。话不多说,上干货。

《读史手记-写作是一场鏖战,历史就是我的刀》by 一篇读罢

杨志卖刀,我卖文

一、方向要清晰,目标要量化:给自己一个天大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理想=现实+可操作性方案。在现实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就能达到理想。我们来简书写作,现实就是自己具备的天分和水平,理想就是获得认可。认可的方式可能是自己成为签约作者,可能是自己的文章得到出版,等等。以签约作者为例,方向就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某一领域的签约作者。目标就是满足签约的最低条件。目标和方向的区别是,目标一定要量化,就是把方向具体化。我们之后的一些列行为都是围绕这目标和方向展开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打算写历史。这就决定了我不写什么。百度百科能知道的我不写,娱乐热点体育我不写,怪力乱神我不写,等等。那么,我写什么?这还得看简书历史类的其他作者都写什么以及他们写的内容的深浅。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简书历史专题有3位签约作者,20多位优秀作者。他们写作的特点如下:

1、签约作者以及少数优秀作者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写某一时段的历史,并且通俗。

2、一些有些作者只是笼统地写历史,没有细分到某一个时段。

3、就内容上看,写女性的较多,写三国的较多。

这个分析与我事前的猜测不谋而合,我想写的方式还没有人写,即在吸收专业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于是,开始下一步。

二、个人资料:ID名、头像和说明就是你自己的logo和广告语,传达着你的目标和定位。

ID名:要独特,不要抄袭模仿;要简短容易记住,不要太长。

头像:要为自己的定位服务。

说明:如果你是名人,你的名字就是品牌,那另说。如果你和我一样,无名小卒,那就费心起一个符合自己定位的名字。不建议写随感,写大量介绍。我个人不喜欢拉大旗作虎皮,所以不介绍自己的私事:

ID名:一篇读罢(贺新郎读史:一篇读罢头飞雪)

头像:戴敦邦水浒英雄谱杨志卖刀(这个任务适合圆形的头像)

说明:历史坑很深,普及需严谨。(这是我的写作定位)

三、关注人数与专题:了解目标专题及文章,给自己找一个榜样

1、关注简书工作人员:了解简书最新的政策,这样能不断地调整目标。

2、关注目标专题:了解专题活动;进入专题主页看看专题的文章琢磨审稿标准;关注专题主编,进入专题微信群(在群里分享链接,最好附上50字左右的介绍,这样读的人数会增加。)

3、关注自己的榜样:在自己的定位领域,了解有哪些签约作者、优秀作者,他们的文字怎么好,以及自己应该如何调整。

注意1:不建议新手互相关注。我们来简书写东西,就是想证明下自己的文字能力,你写的好,自然会有人关注。

注意2:不要热衷于首页以及热门作者,这个容易分散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领域中找到签约作者和优秀作者。

四、把简书默认的日记本和随笔按照自己的写作类型及阶段重新命名:

1、未公开文集:可分为“想法集”和“草稿集”,即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观点写在“想法集”中,把自己写好的内容放在“草稿集”中,然后经过修改公开发布。

2、公开文集:在已发布的文章中,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分类,我把自己的历史入门文章,收录在《初学集》中,把人物类文章收录在《读史手记人物篇》中,最近有新建《一个人的万卷书》主要收录学术史笔记。

五、文章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1、你想表达什么观点?写之前搜一下看看这个问题有哪些人写过了,如果别人写过了,自己就不要写了。看看他们怎么写这个问题,写的深度如何?是否还有写的必要?

2、暂时拟定3个标题。写出漂亮的标题,是对自己的观点的凝练和精准化表达。先按照自己的最初想法拟定一个,然后再形象化语言,即换个说法。在发布后,可以通过阅读量看看效果,效果不好,就换另一个试试。

3、封面图片一定要和标题相配,注意像素和水印以及别人是否用过该图。文章中的图片可以手绘或者自己寻找。

4、篇章结构:引言、正文和附录。这是我的历史文章写法。引言是引出问题。附录是提供史料和观点出处,以便进一步阅读,同时也让读者知道我的史料来源。

5、文章和文章之间的关联。这篇文章如果要和以前的文章有联系,可以在文章中添加链接,这样读者就会点击,千万不要让读者自己去找,读者没那些功夫。如果自己写几个系列的文章,这样在简书主页上会给读者造成不连贯的印象,比如,我一面写历史普及,一面写历史人物,一面写学术史,读者看着很乱。我的解决方式有两个:

01保持他们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即《读史手记人物篇》和《一个人的万卷书》,前者写我对人物的看法,后者写该人物的学术研究。

02集中一段时间把自己想写的文章写完,比如我昨天刚写完的入门系列。

六、文章投稿:目标专题+弹性专题+首页投稿(5+1模式)

1、投稿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目标专题的收录范围,这要被拒稿的概率会降低。

2、选择几个与自己目标一致的专题固定投稿,同时选择2-3个预留专题。不要浪费5个专题的投稿次数。

3、摸清楚目标专题的投稿高峰时间,尽量避开。

我的目标专题,是历史、国学、读书,这是必须投的专题。预留的弹性专题有想法、书评、文学、手账。自己可根据文章在专题的反映和阅读量,调整专题。

七、要不要日更,视自己的写作特点而定:用甘特图来记录自己的写作

我刚开始的目标是成为专题的推荐作者。然而再努力从前100到前8,并且稳定地维持在前8 。为了这个目标就要日更,并保证自己的文章质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想法-草稿-发布的顺序来给自己画一个甘特图,形成一个写作序列,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持日更。

八、建立一个素材库:这是我们持续输出文章的基石

1、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专题:收录能够激发自己思想和想法的文章,收录自己认为好的文章。

2、构建自己的专业书籍素材:写的深入了,百度百科也帮不了你。我个人的文章是通过10000本纸质书和1000g电子书共同支撑的。

九、在粉丝数、访问量、喜欢数和评论、打赏中如何取舍?

1、访问量是其他数据的前提。没有访问量哪来的喜欢、评论和粉丝关注。访问量在于自己文章内容的好坏。所以要注重自己文章在目标专题的收录数以及被推首页的数量。

2、粉丝数越多越好。当粉丝达到目标最低标准后,要注意有效粉丝,如果有推荐作者和大咖关注你,这就表示,你的文章被他们认可了。

3、喜欢能表明一个读者对本文的态度,是自己真的打动了对方或解决了对方的疑问。我的文章可能是定位的问题,写严肃的历史,很多人读起来费劲,导致喜欢数比较少。

4、评论分为读者阅读后的反馈,这个要及时交流;还有就是提出的质疑,这个要回应,平和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或承认自己的态度,我个人不喜欢撕逼。一般一个回合就会解决。

5、打赏。无意为之,如果有人肯解囊,欢迎。

我自己在考核文章的质量时,通常为自己的文章设置预期的访问量和喜欢数,达到预期,自己就满意了。当然,我定的目标比较低。历史类的文章,能够写出5000以上的阅读量,不太容易,所以,我追求的阅读量很小。

以上技术性的问题说完了,下面我把自己的写作思路交代一下:

1、继续写《读史手记人物篇》,上个月写完西汉,这个月把历史入门文章写完了。现在腾出手来继续写东汉以后的历史。我不是单单写人物,我是通过人物来写背后的历史,即以人物写通史。

2、继续写《一个人的万卷书》,这是配合《读史手记人物篇》的系列,虽然读者的访问量很少,但我仍会坚持,这是一种表示“逼格”的方式。(开个玩笑)

3、新写一个入门的系列《讲给女朋友的中国史》。这个系列比《读史手记人物篇》更简洁明了,《读史手记人物篇》引史料和著作较多。

 最后

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

我打算写一个专业的入门书单。因为读者入门之后,进阶的话就面临读哪些书、以什么顺序读的问题。我之前考虑到访问量,没有写。现在征询大家的意见,可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