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第十五课(1)完美主义的特征
什么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
每个人都会害怕失败,害怕是自然的。勇气不是不会感到害怕,而是心存畏惧,但勇往直前。完美主义的“失能性恐惧”指的是面对挑战时让人裹足不前的害怕。
“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方面”指的是只有在我们最在意的考试、亲密关系、事业中,我们才会要求自己完美。而在其他不在意的方面,我们并不会在乎自己完美还是不完美。
完美主义和追求卓越
完美主义的人和追求卓越的人的区别是对过程的理解和认知。
从A点到B点最完美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是一条直线。过程是最重要的,完美主义的人要求自己一定要走这条直线。
完美主义 追求卓越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拥有同样的野心,但同时懂得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失败。有时考试就是会失败,但我会总结经验。没有完美的亲密关系,我会犯错,他同样也会犯错误,我们就是在跌跌绊绊中一起成长的。有时我得不到想要的提升,没有关系,一次又一次,十次又十次,百次又白次的失败之后,人才会到达B点。
失败是痛苦的,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在经历挫折时无疑是不快乐的,但他们会接受痛苦,因为这是一个人再自然不过的感情。他们会接受失败,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可能可以成功。
曲线是现实,直线是幻想。当我们的认知是直线,要求自己一步到位时,就是在违背心理上的自然定律,人就会体会到沮丧。就像物理学界不考虑重力因素,违背万有引力定律的飞机不可能飞行一样,违背自然心理定律的人不会快乐。
完美主义的特征
没有人是绝对的完美主义,也没有人是绝对的追求卓越。每个人都在这个连续区域的某个点上,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看自己有多大程度的完美主义。
①自卫性
在争论和谈话中,完美主义的人有自卫性。批评就意味着我处在某种对这条完美直线的偏离状态。内部的认知是要求完美直线,外部现实是偏离了这条直线。人的大脑不喜欢内外不一致,当出现不一致时,人会想尽一切方法寻求内外平衡,所以完美主义者会有很明显的自卫。
而一个追求卓越者是心胸开阔的。并不是说会享受批评,但是他会理解建议、批评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②消极发现者
完美主义者总是会看到杯子空的那一半,因为他一直对从完美直线的偏离感到非常困扰。总是关注潜在的失败或是事实上的失败。
追求卓越者可以看到杯子的一半是满的,因为他懂得享受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③非黑即白
完美主义者会过度夸大一面,走到一个极端。非黑即白,要么我是完美的,要么我就一无是处。要不我就拿出一篇完美的文章,要不我就不写。要不就考A,要不就挂科。要么节食到超级名模,要么就吃成大胖子。
家里有一大块喷香的蛋糕,但是我在减肥,一定不能吃。我控制着,控制着,不要吃,不能吃。但那个香味一直往我鼻子里钻,终于我受不了了,一口气把它全吃了。我绝对不能只吃一小块儿,要么不吃,要么就得全吃掉。
④不能接受自我
追求卓越者可以接受弯路、曲折、失败。告诉自己,人走过的每一个弯儿都是有意义的。完美主义者做不到,因为只有一种固定的直线方式,不允许任何偏离。
⑤害怕失败
完美主义者害怕把自己视为失败者,也害怕别人把自己视为失败者。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维持那个完美的幻觉,源自于内心的深深的恐惧,让他无法将失败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⑥只关注结果
完美主义者是典型的逐利者,只能看到终点,其他都不重要。他会感到持续不断的压力,只有当最终可以达到B点时,才能感受到暂时性的轻松。
逐利者X先生:上小学时,他意识到只有非常努力,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才能上重点初中。压力很大,他很不开心。只有考试结束后不用再担心时,才感到轻松快乐。
终于考进了父母希望的那所初中,他很开心,但一个月后,他就发现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他想考入重点高中,那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垫脚石,就必须加倍努力。他不喜欢初中的日子,但他做到了,考入了期待中的高中。
好开心呀,因为这是一所远近闻名的高中,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不胜数。但开学后第一次月考,他就高兴不起来了,以前老师的宠儿,班里的佼佼者,在这里是那么默默无闻。竞争是那么激烈,一个小小的马虎成绩就会跌出去一百名。他对自己说,“现在的痛苦只是暂时的,我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一切都会有回报的。”
终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全家人都在庆祝,他说,“我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进了这所大学,我的人生也就稳定下来了。”
可是开学后不到两个星期,他再次感到了压力,周围的人都这么优秀,激烈的竞争,加倍的努力,那个熟悉的循环又来了。好工作、升职、事业的成功,每次都是短暂的开心后,就是下一个目标和无尽的挣扎。
他周围的人说,他是太优秀的一个人,一切都很顺利,很成功,好羡慕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直都在挣扎,只在考试结束后,只在放假的时候,只在达成目标后,才能感受到短暂的快乐。
他的座右铭是没有痛苦的付出,就没有回报。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但怎么也弄不明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为什么还是不能快乐?
不能享受过程,就不会拥有快乐。
一个追求卓越的人,表面上和一个逐利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内心深处却非常不同。他们不会仅仅享受暂时性的快乐,同时也追求长久的满足。
一次和同学的聚餐,一次快乐的聊天,一本好书,一场电影,感受此时此刻,这些与结果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点点滴滴。健康的认知模式,让追求卓越的人找到幸福的同时,更容易取得长久的成功。
完美主义的伤害
有时候完美主义是必要的,外科手术的医生不能觉得大概是这儿就开刀。但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完美主义会伤害我们。
自尊的第一个支柱就是接受自我,不能接受自我会在最根本的层次上伤害我们的自尊。
另外,由于直线模式是不现实的,完美主义者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长期的失败,这些失败同样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完美主义者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挑战,自我知觉理论告诉我们,我不是勇敢的人,这会进一步伤害人的自尊。
完美主义伤害人际关系,如果我一直处于自卫状态,不接受任何意见、批评,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完美主义者不但希望自己完美,也希望对方完美。
坠入爱河时,感到对方很完美是我们的幻相。过了蜜月期,人就会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很多人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找这样一个人?”
人无完人,如果你期待的是找到一个完美的爱人,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失望。幸福健康的亲密关系中一定包含争吵、不和等等这些不完美。关键是度,是比例,消极的、令人不开心的占整个亲密关系的比例,而不是没有消极的一面。
面对挑战,相比于“创造性张力”的兴奋,完美主义带来的只是焦虑,恐惧。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放弃完美主义呢?因为人们坚信A点到B点间直线最短。
为什么要放弃完美主义呢?因为我们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事实也证明,A到B间曲线可以取得更长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