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忽悠,到会套路,只差这么几步
生活中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父母会问:哪所学校最好?孩子应该去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哲学问题:身心是同一件事情吗?
道德问题: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堕胎呢?
政治问题:这次大选我应该投给谁?
经济决策:我应该听经纪人的建议投资这只新的基金吗?
健康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病历,锻炼对我有好处吗?我需要更多的健康保险吗?
那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怎么办?该怎么办?究竟该怎么办呢?
解决“怎么办”的难题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
逻辑思维
朋友开了一家早餐店,一个问法的改变就能让销售额大幅提升。
之前,当客人买了油条和豆浆后,朋友会问:还要茶叶蛋吗?结果销量平平。
后来,朋友换了一种说法,不再问客人要不要,而是问要一个还是两个,结果茶叶蛋的销量就比平时翻了一番。
你说,一个问法的改变,就能改变一个店的销量。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呢?
其实,这背后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惯性思维。
当问到,要不要鸡蛋时,大脑的反应是:要还是不要?
而当问到,要几个时,大脑的反应是:一个还是几个?直接忽略了不要这一个选择。
这就是利用思维"忽悠"的魅力!2017年美国最热门的争论话题之一,是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稍有理智的美国人都会意识到,这个主题是多么荒谬。
美国自己曾经针对前苏联,现在反过来,说衰落的俄国操控美国大选。
你看,有多少人落入到这样的毫无思维的陷阱里面。
老普和老特
逻辑思维中有一种,就是利用非逻辑的方式来赢得争论,它就是诉诸情感。
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指借由操纵人们的情感,而非有效的逻辑,以求赢得争论的论证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对方的心理,打感情牌!
比如:
诉诸恐惧:某事会产生某种可怕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反对某事或接受预防某事的建议
诉诸厌恶:某事令人恶人,因此是不对的
诉诸仇恨:某事有些令人不愉快的相关经验,因此不该支持某事
我们常常被广告给忽悠了,就是因为商家利用了诉诸情感。举个广告中的例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个保温餐盒做了一个广告,广告词只有一句话:牛奶里的一只苍蝇意味着坟墓里的婴儿。
这就是利用诉诸情感之诉诸恐惧,利用恐惧心理来推销产品,是个百试百灵的方法。
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诉诸情感来反套路,去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春秋时期,鲁定公十年,齐国和鲁国的国君合搞了一次“夹谷之会”。这次会谈上的明星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原来,齐国国君齐景公勾结当地土著不落,趁这次开会搞恐怖事件,挟持鲁国国君鲁定公。这时,孔子一边掩护鲁定公,一面跟齐景公说了一段话。
这段话是这样的:你这个事不能这么干啊,有三个原因:“于神为不详,于德为愆(qian,罪过)过,于民为失礼。君必不然。” 在神灵上天看来,你这叫不吉利;在道德上,你这叫不仗义;在民间习俗上,你这叫不讲礼仪”。齐景公一听这话,马上就罢手了。
马洛斯理论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孔子拿神灵上天来说事:这是诉求于自我实现;拿道德来说事,这是诉求于安全需求;拿礼仪规范来说,这是诉求于归属感需求。天下所有的说服术,本质上就是要达到五大需求的几点即可,而这三点的本质是诉诸情感。
情感诉求的本质,是人类的需求。生理需求层次
想要说服他人时,注重最高需求与最低需求的结合。31岁的斯卡利是百事可乐公司最年轻的市场营销副总裁。
在此次见面之前,斯卡利已经拒绝了两次乔布斯的邀请。
这一次,斯卡利对乔布斯说:“史蒂夫,我真的很愿意成为你的顾问,为你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因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人。但我不想去苹果工作,无论薪水多高,我都不想去。”
乔布斯低下头看着地面,咬着嘴唇一言不发。这片刻的宁静让斯卡利感到浑身的不舒服。突然,乔布斯抬起头,用犀利的眼神看着斯卡利,说出了一句让斯卡利终身难忘的话:“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斯卡利觉得,这句话像钟磬一样敲在心头铮铮作响。
面对乔布斯的诚意,在一次可能改变世界的机会面前,他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不”。
不得不说,乔布斯就是一个伟大的推销员。一句话,激发斯卡利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从而打动了他。
你看,无论是做最好的生意,做最好的说服,和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最后回归一句话: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回顾本篇的所有内容】
1.生活无处不是逻辑,有时你被忽悠,有时你忽悠他人
2.解码逻辑思维中的非形式谬误:诉诸情感,与人类生理需求相契合
3.利用生理需求,去达成最佳说服术
小编推荐一本书:如何说话不忽悠和避免被别人被别人忽悠的学问《逻辑思维简易入门》
别说你为啥,下次又被忽悠了!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美)加里·西伊(Gary Se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