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2017-11-08 19:44:39 MTLDSWZ

MTLDSWZ > 书评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by MTLDSWZ

我是一个很相信缘分的人,我也一直觉得在我的生命里,我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以及我所看过的每一本书都与我拥有着莫大的缘分。而这一次与它的邂逅,它似乎又明明白白的印证了我内心里的一些想法,毕竟它又带给了我难以想象的震撼力······

曾经某一段时间,我妹妹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情绪很差,我深知看书对于我们来应对这些场景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我想着我是不是可以给她买一些书,让她慢慢看来度过一些时光,即使它很不喜欢看书。在其中,我就挑选了这本《追风筝的人》,我想着看题目,它描写的应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比较适合她,所以我就这样做了。最终,这本书她没看,还是被闲着无聊的我看了,我想,这本书终究不属于她,所以她没看;这本书也终究属于我,所以我看了·····此时此刻,我很庆幸我看了它,我想它也注定属于我吧。

在书的一开头作者就写到: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我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当我看到这里,我感觉瞬间就被吸引了,我暗自想这肯定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接下来我又读到了两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我”突然接到朋友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的电话,要我回去探望他。写道:我站在厨房里,听筒在耳朵上,我知道电话线是连着的,并不只是拉幸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以及我在公园里柳树的长凳坐下,想着拉辛汗在电话中说的那些事情,再三思量。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些仿佛都给予我无穷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去一探里面的究竟。而事实证明它也确实值得我探,似乎在无形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难以言喻的东西。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by MTLDSWZ

无可否认,这是一部处处充满着悬念而又发人深思的小说,从刚开始读它一直到结尾,我似乎一直处在疑惑之中,我迫不及待的想把它读完,我猜想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传达的是什么?但当我读完的那一刻,当我了解了整个故事,我除了拥有片刻的恍然大悟之外,更多的是陷入一阵沉思之中······

对于它(作者所描述的这个故事),我知道我的恍然大悟是来源于哪里。在读它的过程中,我总觉得文字之间,似乎处处透露着人性的本质,但到底是那种本质,我说不清。最终当“我”在美国有妻子,有房子,有事业,有家庭,时隔多年再次见到亲爱的拉辛汉时,他直言当年在那条小径上的事,他一直都知道,并且对“我”说了一些其他关于哈桑和父亲的真相,并要求“我”准备去喀布尔这个危险的地方,去挽回自己曾经的懦弱,把索拉博解救出来。但“我”却仍有稍许的迟疑,因为那要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在那一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人性的懦弱,但幸好主人公在犹豫不决之后,选择去直面自己心里面的懦弱,去赎回自己曾经在那条小径上所犯下的罪过,走在了通往好人的路上。我想,我恍然大悟的东西或许就是人本质里面所透露出来的这份懦弱。它就如同拉辛汗所说,孩子,对你年少时的懦弱,你一直在苛求自己,毕竟你是个孩子。但如果你这么一直懦弱下去,那么你注定是个懦夫。这句话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by MTLDSWZ

此外,我也知道我的沉思最终将归结于何处,我总觉得这个世间,崇高总会胜于鄙俗。就如同这本书一样,它除了深刻的揭示一些人性,更重要的是反应了当时阿富汗人的一些真实情况,将它升华到了家国情怀。作者曾自侃说,他的这本书他原以为只有他妻子以内的几个人看,但没想到它居然出版了,而且还收到来自印度,南非,特拉维夫等国读者的来信,表达他们对他的感情,很多人表示想捐钱给阿富汗人,还有人甚至想收养阿富汗孤儿。在这些信中,他看到了小说作品所联结起来的人的力量以及人类的体验有多么普遍:羞耻,负疚,后悔,爱情,友谊,宽宥和赎罪。我想这也就是一部作品的真正力量吧!

追风筝的人,在阿米尔眼里,是哈森,哈森曾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但我想我们何曾不是追风筝的人,但愿我们的风筝也能飞的更高更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