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说经典:《伤逝》

2017-11-08 22:44:59 魔菲斯托

魔菲斯托 > 读书笔记

 大家好,上一期我们一起欣赏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今天我借着这股劲头继续来欣赏一篇名气不是那么大的短篇小说,《伤逝》。这部小说创作于一九五二,收录于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反映爱情的小说。它曾在我小的时候,引起过我对爱情深深的思索。在我还认为爱情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一切的青涩年代时,《伤逝》给了我当头一棒。爱情的地位开始在我的心中动摇,它不同于其他的爱情小说,无论经历多少痛苦磨难,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终会胜利,小说里外界的一切环境都是创造爱情的摇篮,孕育着爱情,让其成长。可《伤逝》却不是如此,它只是简单的从生活入手,轻轻的扒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小事,就露出爱情无比脆弱的一面,如同精致的玻璃制品,稍不小心摆弄在生活的位置,就会掉下来,粉身碎骨。

在原书中,题目的下方有一行小字:涓生的手记。这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可以说是涓生有关爱情的痛苦的回忆。这痛苦的回忆是在子君死去后才有的。涓生一人回到了会馆,俩人曾经的家,那一年前的恋爱时光让涓生痛不欲生。现在的会馆里,只有寂寞与空虚依旧,而子君绝迹不会再来了。

时光缓缓回到过去,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在五四运动后,所有的青年都在追求爱情与自由,接受新文化的洗礼。涓生和子君就是这样一对相爱的新青年,他们谈论男女平等,封建旧习惯,雪莱,泰戈尔等等,爱好自由。自由这个词是整篇文章的眼,一开始他们就是追求恋爱自由。那时候,尽管来自社会和家庭各种的阻挠,可子君的态度确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他们开始自由恋爱的成功。可最终也是涓生在受到压迫后,追寻新的自由来将自己解放才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而涓生也没有重获新生,只生活在无边的痛苦中。他们在开始的恋爱中获得了想要的自由,可最终却还是在婚姻生活里失去了全部。接下来,我们先从故事情节上理理这部简约不简单的小说。

在最初开始的时候,由于子君的思想自由,他们成功的组成了自己的家庭。这时候的子君是五四时期广大知识女性初步觉醒的代表,她敢于蔑视封建习俗,忍受“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目光”,为了爱情自由对抗叔父与父亲。但是作者一涓生的口一开始就说出“子君就大概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这句话,为后文俩人婚姻失败的原因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婚后的生活开始很愉快,他们在胡同里找了俩所小屋作为爱情的窝床,置办了相应的家具,还养了四只小油鸡和名唤阿随的叭儿狗。用涓生自己的话说“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呵!”可惜这片幸福是短暂的,在这之后,他们迎来的是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枯萎。涓生先是丢了工作,子君被生活折磨的颓唐又凄苦,养的小油鸡也被填了肚子。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洛斯曾经总结过人类的需求层次。他把人类的需求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最底层的为最基本的需求,越往上表示需求越高级。金字塔第一层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第三层才是爱的需求。当时的涓生和子君连生理需求都无法实现,这时候的爱情就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渴望和永恒。两人都相互抱怨质疑,涓生甚至以为自己如今忍受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只要离开她,生路便还宽的很。事情到了这一步后,悲剧就已经在舞台幕帘之后上演了。涓生告诉子君,自己已不再爱她,逃开了。子君被父亲接回家去,不久去世了,涓生在此之后被所有人抛弃,并没有进入到新的生路,活在悔恨与悲哀之中。

这就是这部小叔按照线性讲述的全部情节,关于先生的写作手法与技巧我就不班门弄斧,我主要聊聊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我自己的想法。

 子君在开始表现的是一个敢于对抗封建社会追求自由的知识女青年,然而在婚后表现来看,并不是如此。她的自由,只表现在爱情上,除此之外,她并没有任何伟大的理想与人生抱负,这就是之前涓生说她并未完全脱离旧思想的原因。婚后的她,只是拘泥于家庭这一角天地,整天为了茶米油盐鸡鸡狗狗的事操心。虽然她识字,也懂得些许的文学,但是她的行为模式和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生活已经接近破碎的时候,她和涓生的爱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份爱是她抗争社会和忍受生活的支柱。所以在涓生表明自己已经不再爱她的时候,“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得;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找,恐怖的回避着我的眼”。她走出了封建家庭,最终又回到了那个地方中去,并失去了唯一的信仰——爱,最终悲凉的死去。而涓生表面是一个追求理想与自由的人,其实骨子里也是一个软弱自私的人。在无米之炊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离开子君追求新的生路,这时候的爱情在他眼里是累赘无意义且盲目,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生活。在他眼里,子君不是她精神上的伴侣而是需求新生路上的阻碍,他是间接杀死子君的人。

这部小说其实说明白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贫贱夫妻 百事哀或者说没有面包的爱情都是空中楼阁。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但也是生物。生物的第一要素就是活下去,在自然界是躲开天敌获得营养,在人类世界就是获得最基本的温饱。在我们还未长大躲在家庭的屏障之下的时候,无需去想生活的坚难,天塌下来都有爸爸妈妈去顶着。这时候如果开始萌生出对异性的好感,觉得那个整天给自己作业抄的女孩很漂亮,那个在操场跑步的男生很帅气活泼。彼时的爱情来说在自己的眼里就是整个世界。每一个男孩在青春期都曾撂过此生非谁不娶的狠话,喜欢女孩的一个眼神就仿佛洞开了自己心里最深处的门,如此轻易也如此深情,无畏无悔的做了数不清只感动了自己的事,失恋的时候躲在被子里哭的发不出声音。可到了自己脱离父母之后,爱情往往出现新的障碍就是无奈,浑身发狠却无处发泄的无奈。有未来的结合才是爱情最终的归宿,没有未来的相拥只能是爱情的坟墓。但无论如何,爱情可能是,作为人类才具有的情感,伟大静谧却又激情冲动,是幸福最不可缺少的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