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2017-11-09 08:14:25 中玟

中玟 > 阅读方法

  丁玲,一个出生在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之所以称丁玲为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是因为她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关注着妇女的命运、关心她们的苦难与不幸、希望与理想、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上的追求,并由此作为自己创作的一条主线,不断的反观女性世界,且也继承了郁达夫的抒情小说的传统,描写女性的精神苦闷和叛逆性格,成为了女性文学当中不可不提的人物。

丁玲的笔下,出现了莎菲女士和她的一群姐妹们—梦珂、曼贞、啊毛、贞贞等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们是丁玲20世纪30年代前后创作出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出现,让丁玲的小说更加富有情趣和情感,她们的出现引领主线,使小说更加富有情节曲折性。

20世纪的中国女性作家,在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涌现出来的凌叔华、冰心、冯阮君等,她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关心妇女的命运,在她们各自的创作中,都写过女性对婚姻自主,对恋爱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压抑妇女个性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抨击、批判,但她们都没有丁玲的大胆,凌厉。

就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言:“丁玲女士的作品,给人趣味,给人感动,把前一时几个女作家所有的爱好者的兴味与方向皆扭转了”。可见,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于先前一般女作家来说,已经是一种超越。此后,在三四十年代,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继续猛烈抨击着封建主义的遗毒和旧习,她们一路到底地批判阻碍妇女彻底解放的封建注意思想文化,同时,她们也从个性主义的叛逆中走出来,女性的意识更趋成熟,并有由小我迈向社会大我,融入阶级解放民族斗争中,成为一批比男人更坚毅的战士。

  一、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时带着点悲剧的色彩

莎菲,是丁玲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笔下的主人公,更是丁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名女性形象。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痛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整篇小说以莎菲与凌吉士、苇弟和的爱情纠葛,呈现了“五四”落潮后,一个知识女性孤寂与窒息的日常生活图景,大胆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也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的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理解她,她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当时的社会的。莎菲,一个叛逆苦闷的小资女性,性格敏感多疑,怪癖狷傲,寂寞苦闷,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在追求爱情中处于主动地位,敢于面对自我,赤裸地表露自己的内心。表面上,莎菲的爱情追求失败了,但正是在这种失败中显示了具有本真的爱情意识的莎菲自我人格的力量。

  正如茅盾在《女作家丁玲》里所言“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

  另外,《梦珂》中的女主人公梦珂同样是一个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人,她追求的同样是自我人格和价值的实现。梦珂在上海美术学校为抗议红鼻子老师调戏模特儿的行径愤然离校出走,但是很快又发现自己寄居的富有的姑母家里也是一个充斥着丑恶和欺骗的囚笼。虽然能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却有一种惶恐、拘束、困惑感。于是她又决然出走,开始她独立的生活,追求她的独立的人格以及个人才能的发展。最终她失败了,只得在“纯肉感的社会里面”。

  二、追求个性的解放与注重集体主义

贞贞和陆萍是集体主义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相融合的典型女性形象,在丁玲的笔下被展现得清楚透彻。贞贞本来只是一个偏僻乡间的平凡女子,但在一次日军扫荡中被掳去,被迫当了日军的随营妓。当这悲惨的命运降临时,贞贞并没有像古时的妇女那样为了守节而去死,为了革命,贞贞服从组织的安排,咬紧牙关充当有辱人格和尊严的日军随军妓,不顾自己的病体和生命安危送情报。以革命为重的贞贞放弃了自我,牺牲了个体的尊严,将个体融入民族的解放战争,因此,可以说集体主义精神照亮了苦难的贞贞的生活之路。陆萍同样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起初陆萍并不愿意到医院工作,认为与她的性格不和,她可以从事更重要的或更不重要的工作,为此她声辩、甚至流泪。但是为了党的需要,陆萍同样放弃了自我对未来的憧憬,听从组织的安排。但是她们同时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精神,当贞贞面对村民们异样的眼光和非议、鄙夷,以及家人再一次变相的婚姻包办时,为了她个人的生活,贞贞倔强地、强硬地反抗着。她虽然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但是在言谈之中,却丝毫没有想到搏得别人的同情,她冷静地对待村里人对她的非议。这时的贞贞表现出了不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清醒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

三、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傲气

读了丁玲的小说,其女性人物形象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她们骨子里有一股潜在的傲气,这股傲气在作品中俯拾即得。如《梦珂》中的主人公梦珂开始就便露出一股傲气,她看不起那个矮胖胖的“红鼻子先生”,从第八个教室把那个受辱的模特儿挟着挤出了人群,因为她看不惯这里的众多同学,所以她十分厌恶学校的生活,最后离开了学校,到了姑母的家里,不得不与表哥及周围的相处,并且假装快乐。她不愿意过表哥表嫂他们的生活,卓然超群,最终又离开,成为电影明星林琅。她虽然没有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又明显表露出不同于常人的叛逆性,这不得不说是梦珂的傲气在起作用。再如《啊毛姑娘》中的阿毛姑娘出嫁后,虽然没有出格的言辞,但是后来她从心里看不起自己的丈夫小二,对于小二与婆婆的打骂,她“快乐的承受着”厌倦了一般人的生活。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对于村人的不理解、讽刺、挖苦,不是针锋相对地去反抗,而是以一种卓然的傲气不予理睬。这总总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傲气的体现。

总的来说,丁玲以其独到的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女性笔触,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最深的层次里深切关注着女性命运,思考着女性的前途,探索着女性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构成了丁玲女性小说的独特视角。我认为,丁玲表现特点的形成,究其原因,与她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