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堡垒》 | 可见文章憎命达

2017-11-09 10:44:31 碎光暗影

碎光暗影 > 读书笔记

江南说过,“有一些瞬间的存在从开始就是为了被缅怀,某一些笑容的绽放仅仅为了被回忆。”那么,有一些故事的开始就是为了被忘记,而不是被改编得面目全非。

曾经的那个故事,喜欢的人都忍不住挑毛病:人物扁平,故事混乱,背景基本照搬《太空堡垒》,内心独白占了大部分比例。可偏偏就许多人承认,《上海堡垒》和《中国式青春》,是九州里最好看的两篇非九州背景的小说。只有这一篇,在杂志上专门开了个专栏,叫《我们都爱上海堡垒》。关于《上海堡垒》,几乎清一色全是回忆,每个人都在回忆自己的往事,回忆那些因为没有勇气而错过的曾经。这本书说到底哪里好,谁也很难说出来。可就是让许多人放不下,在读完之后愣愣地发呆。

对于九州的老读者,这本书像是一个解密游戏,你一边看着书里的潘翰田、曾煜、苏婉、路锦博,一边猜着这些名字的背后藏着什么人,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当大猪说他这一辈子就没上过110斤时,你想起某个人的体型,然后会心一笑。你知道林澜和路依依的原型其实是一个女孩,而且知道连编辑部的那些家伙们都在怀疑是曾经和作者传绯闻的那谁。你也知道家里有火车模型和铁道的是九州的哪个编辑。曾经的九州编辑部里,编辑和作者们轮番上阵,演出这样一个故事。连某人的求婚经历都被拿过来改编成了杨建南向林澜求婚的创意。

像是大学里一起嬉笑怒骂的朋友们,大家脸上的妆都花了,身上的演出服一眼看得出是廉价货,道具也是临时配装成的,某些家伙台词都没背熟,嘻嘻哈哈地就上里场,用自己的性格本色出演这个背景荒诞的故事。而现在,他们换了别的演员,用青春洋溢的脸和蹩脚的演技,说着你们曾经只有彼此才听得懂的暗号。

我知道作者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说法,他一次次声明不愿被改动的只是你记忆里的感觉,改动后的故事更完善。这一版故事明显有向年轻读者靠拢的倾向,故事里提到的比如石原里美、朴信惠和杨幂,再也不是当年的读者听得懂的了。隔了十年,江洋的工资都从680变成了4680了不是吗?曾经内存有限不得不删掉已接收短信才能接收新短信的摩托罗拉,现在用着动辄16G、64G内存智能机的龙蛋们已经不能理解了,不得不被被改成了军队专门配发的手机,为了保密只能存25条短信。将军的手机铃声变了,可对于杨建南的称呼还是“super star”,不知道新读者知道这首老土的歌吗?林澜和杨建南成了辅导员追女学生的戏码,林澜被人说成绿茶婊,被人说成《飘》里斯嘉丽一样利用自己的美貌把男人迷得团团转的心机美人。大猪成了在微博上发“那些对你说‘你变了’的人只是抱怨你没有按照他们的希望长大”这样狗屁心灵鸡汤的伪文艺男青年。林澜对江洋若有似无的感情,成了她口中“我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入伍的,我觉得我欠了你的”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她还提到了路依依,“不是有个富家女喜欢你么?去约会啊!去跟她说我爱你啊!缠着我干什么?”

作者口口声声完善了林澜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真是个笑话。姬野说:“为什么要问过去的心呢?我已经遗失它很久了。”

这个故事我读了太多遍,给很多人安利过,一些经典的桥段基本能背下来,风之宓语做的广播剧听了太多遍。今天下午收到新书,随便翻一翻,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哪里是新加的部分,而哪些部分被删去了。甚至只是一个词语的变动,都能一眼看出来。在石家庄读高中的我,和江洋一起对杨建南出身的石家庄陆军学院同仇敌忾了三年。明年我要去上海念书,对于龙阳路、南浦大桥、中信泰富、锦沧文华、新镇江这些名字的最初印象,也在那本书里。站在外滩眺望对岸灯火通明的夜景,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外星人入侵该怎么办,上海的天空真的有泡防御界面吗?

《上海堡垒》对于我而言,是个充满了私人情绪的故事。从此我喜欢看这样末世背景下的爱情,兵荒马乱的世道总有不得已的悲欢离合。即使头顶是高能密度的炮防御系统,上海部署着大炮,伦敦、纽约、新德里已经陆沉,上海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连购买食品都需要使用定量供应的餐券,蔬菜和肉类成了奢侈品,商店街为了安抚市民依旧是一片灯红酒绿的模样。离危险越近的人,反而越能熟视无睹。他们面临着随处可能袭来的炮火和危机,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死去,竟然还有心思去KTV唱歌,组团打“帝国”,拍摄求婚视频,买几千的靴子送人做礼物,因为林澜答应了杨建南的求婚,江洋跑过去和她大吵一架,发神经一样地决裂。

我依然会记得最老的版本的封面上,那个闭着眼睛有长睫毛的女孩的脸,江洋心里的小野兽,林澜耳后细钩一样的一绺头发,林澜在北大校园里唱起的《海上花》,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大猪手腕上苏婉的铭牌,苏婉拉下操控杆时镇定漂亮的神色,还有那条飘荡了十二年九个月又六天的只有五个字的短信“好好睡,晚安”,以及文章后记里的那句“可见文章憎命达,世界潜在的公平总容不得你一双两好”,还有那句决定了故事开始的“你不能退出,我也不能”。

可能这个故事本身只是江南写《缥缈录》写累了,心血来潮写了个致敬《太空堡垒》的同人在杂志上连载,把熟悉的朋友们改头换面扔进去演戏,两个女主角的原型其实是同一个女孩。可现在不管是曾经的大猪、二猪,还是那个女孩,他们都形同陌路,而江南刚刚第二次成为作家首富。

江南说得没错,“可见文章憎命达,世界潜在的公平总容不得你一双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