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杞人忧天还是命运必然?(1)

2017-11-09 20:15:18 安静猫

安静猫 > 阅读方法

《《未来简史》-杞人忧天还是命运必然?(1)》by 安静猫

1

人类的新议题: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

从始皇同志派出各五百童男童女开始追求海外长死不老之药之后,历代高高在上、权倾天下的帝王将相没有不想长生不老的,曾经有电视剧中唱出了向天再要五百年,倒是个假话,怎么只想要五百年呢,起码也得要万年,否则就不会自称为万岁了。

历史的发展永远不会是平缓的,刀耕火种会延续千年已经不会再次重演,科技的突飞猛进是一路高歌,到目前还没有尽头。

当在长城要点燃烽火,才能知道敌情的古代,如今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再不济可以直接调用卫星进行实地观测了,从前想不到的事如今则慢慢变成现实,所以当作者提出这三个新议题时,放在以前估计会有哗众取宠之嫌,如今则会淡然视之,谁说不会呢?

2

智人开始征服世界。

据说上帝干的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创造了人类,但上帝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也是创造了人类。

创造了人类导致了其他物种的岌岌可危,无数物种在看似弱小的人类面前土崩瓦解,人类变成了其他物种的上帝,所以上帝很后悔。

但上帝也很骄傲,因为没有哪一个物种会有如此的创造力和信仰力,毕竟上帝也得要吃饭,而人类的供奉永远不会短缺,虽然上帝偶然头脑短路发了点怒火,几乎把人类淹灭绝了,事后肠子都悔青了,没有了供奉,众神也会饿肚子的。

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但上帝这话是对人类说的,毕竟动物不会自动把自己献祭,干这活的还是需要人类这个刽子手的。所以我们总是说有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人类往前发展,人类开始自许为上帝,在屠杀其他物种的同时也对自己同类下手,资源有限,不抢才是傻蛋。

在这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诸神的黄昏开始降临。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

我们已经把神慢慢埋葬在历史中,并开始自封为神。

但是作为神,有一个东西却是至关重要,那就是灵魂。

灵魂是什么,科技革命是个好东西,让我们成了神,但也是个坏东西,却无法证明灵魂的所在。

当进化论横空出世时,那些相信灵魂的开始害怕起来。试图去掩盖进化论,但是农业革命已经成为过去,众神的光辉已经开始消散,人文主义的宗教开始自封为神,吟游诗人开始咏叹:看啊,众神已经陨落,旧的神灵已经开始死去,新的神灵正在诞生,他的名字叫做:人。

3

找不到的东西那就想办法抛弃,但是心灵这玩意好像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可抛弃不得。

人有感觉,人有欲望,人的心中充满了幻想,所以这样的心灵实在太珍贵了。

但是等一等,人类怎么能体现出高贵来,貌似动物也有感觉和欲望的啊,实在是纠结的很,所以得要证明人与动物不同之处,否则体现不出人类的神性。

站在鱼缸前,群鱼在缸中自由的游泳,无视于我的存在。当拿起那装满鱼食的黄色瓶子时,我走到哪边,鱼就跟着跑到哪边看着我,原来自己一直被无视了,鱼儿们虽然在方寸之间,却没有报怨鱼缸太小,外面那个谁根本不必要理,不过拿着吃的一定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盯着他看,看他给不给吃的?鱼生想法实在猜不透。

无数次折腾后,老鼠也会折腾得没有脾气,变得抑郁起来,毕竟生而为鼠实在是无可耐何的事,经常被拿来作试验。但是关在笼中的猩猩就聪明了很多,知道会藏起小石头来袭击外面的人,谁让你无聊来参观我,那我就找点乐子吧。

说来说去,我们还是高级的动物,与动物的意识好像处于差不离的水平,只不过高了一个水准罢了。

但为什么是人变成最终的统治者,化身为神?

有效率的、大规模的、灵活的群体合作。

罗马之所以征服希腊,不是因为罗马人的脑子更大或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先进,而是因为他们的合作更有效。

同样,埃及的革命被10万人的乌合之众推翻,但是权力并没有落在这10万人头人,而是被一小群有组织能力的群体抓住。

正因为合作,所以搞研究的科学家不会担心被饿死,造轮船的工人也不会担心会没衣服穿而被冻死,但是森林中的任何一只松鼠若不为自己准备过冬的粮食,倒有可能被饿死,除非有个松鼠爸爸或妈妈自愿服务,但是要说服对方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啊。

智人统治世界,还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

虽然这个网不断的被编织并不断的被拆散,但正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一个还会有第二个出现,不用担心这个网有缺少主题的那一天。

十字军东征,曾经是多么令人兴奋激动的事,如今再看发现最大的意义却在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所谓的圣地已经变成一场笑话而已。

猫不会想着要制作一个游戏,这样在闲时可以在游戏世界中度过,它只会想怎么逮住那只现实的老鼠。

人则会编织出任何东西,哪怕这种东西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互联网是由无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而成,但是谈到互联网,人们脑海中显示出来的不仅仅是客观的电脑和服务器,而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这个网络好像存在于现实中,但更多是是存在我们的想象中。

4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这件事很有意义,那件事没有意义,任何有无意义只不过是我们赋予的。

我们感觉战争有意义,征服大片的土地有意义,但对捕猎的狮子而言,只要一定的领地已经足够,给予再大的领地它也跑不过来。

当动物们生活在双重现实:客观实体和主观体验时。我们人类却生活在三重现实中,聪明的人类创造了另外一种现实:各种关于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的虚构故事。

当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因为记忆的限制消失在历史中之后,人类创造了纸和文字,自从有了纸和文字之后,只要保存得当,再长的神话也不会丢失掉。文字开始让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

社会可以运转在文字之上,文字有一定好处,成就了索萨·门德斯的拿着橡皮图章的美名,他是配得上这样的美名,毕竟3万名逃离了纳粹迫害的人会记住他。文字也有坏处,坦桑尼亚的集体农场飘浮在文字之中,结果短短不到10年,坦桑尼亚就从非洲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变成粮食净进口国。

文字中的《圣经》在智人的世界中,他的神已经开始没落,但是还是无法阻挡这本文字之书销售一直占据榜首。面对满纸荒唐言还把手放在上面信誓旦旦的宣誓,若真有神灵,估计也会在半夜笑醒。

5

世界的意义,个人的无意义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貌似意义非常,但面对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与现代签订了一份契约,这份契约就是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正如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然而这种对于万物的意义面对现代化武装的入侵者,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面对入侵者的力量只能无奈的西部大迁移,在穷山恶水中去体验意义,这样的意义是否值得?

面对这些意义的疑问,现代人则会很干脆的放弃这些所谓的意义,若要寻找更高的力量,那就靠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无论穷人或是富人正在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体验到了甜头,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吃了肉,但是穷人也喝了点汤,在意义与汤之间,在意义和更好的生成选择之下,我们都选择了后者。

所以,经济增长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的共同重点。

至于北极的冰层融化、气候变暖、物种消失,反正是吵三年,闹三年,平静再三年,然后应该发展经济的还是发展经济,凭什么美国人可以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其他国家的人就不行呢,所以手里拿着窝窝头的会向往着山珍海味,只要这种向往永远存在,国家这个巨大的意识集合体只能被经济裹挟着往前进,回头已经无路,前进虽然看到朦胧的未来,总比回头无路强上许多。

要意义何用,过往的意义已经无效,因为我们已经发明了另一个重大的意义所在。

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