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个方法,不用愁写不出好文章

2017-11-10 09:45:21 月色沉思

月色沉思 > 书评

《掌握这个方法,不用愁写不出好文章》by 月色沉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这几日,我正在研读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很多写文的大咖都推荐阅读,所以我也就跟风买了书回来。

我原本不觉得自己能在这本书中学到多少实用的写作技巧,只当是一本励志书来看看,激励激励自己能在写作的路上坚持走下去。

当我读到《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这一节内容中,采铜提到一个任务分解“三明治模型”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方法非常有用。

《掌握这个方法,不用愁写不出好文章》by 月色沉思

采铜画了一幅图,用一个酷似三明治的形状来说明任务分解的模型。

三明治中心部分是核心思考区间,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需要我们集中精力,用专注的思考力来解决问题的部分。

跟中心部分相邻的是支持性思考区间,就是你根据核心思考区间得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

三明治最外层的是操作性动作区间,这就是最后的操作部分,如果你把前面两个部分做得很好,这个部分就是最简单的。

当我认真阅读了采铜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三明治模型”的操作过程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原来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个理论的支撑。

【2】

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从今年4月底终于鼓起勇气,拿起笔开始学习写作。

从最初的热情满满到两个月后的苦苦坚持,我觉得我快要写不下去了,写作已经走到瓶颈期,没有突破更没有进步。

之前,因为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的自信,所以我写作的时候还是延续自己读书时的习惯,那就是提起笔就开始写。

想到一个主题,然后就动笔写,写着写着就卡壳了,然后再停下笔来开始想,接下来要怎么写,思路很快就接不上了。

脑子里随时要思考这个故事怎么写,接下来的评论怎么说,名人名言怎么穿插,可以说脑袋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于是,一篇文章写下来,我觉得自己脑细胞都快要死光了,关键是文章内容还磕磕巴巴的,总觉得自己心里所想的还没有表达出来。

可想而知,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质量不高,而且费时费力,严重打击我的写作积极性。

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我一边想着如何突破自己的写作藩篱,一边研究各大公号上大咖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然后,就看到汤小小开办了轻松高效写作班,号称写作是有方法有套路的,我想要不自己也学学写作套路?就犹豫地报了名。

【3】

一、核心思考区间的操作过程

汤小小老师果然没有骗人,她在21天的写作课上,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写作干货,帮我打开写作的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我一直使用的写作方法都是错误的,怪不得我写不出好文章来,方法根本就不对啊,能写得好才怪呢。

小小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给文章搭框架,她说只要框架搭好了,再往框架里填充内容就轻松多了。

这句话是不是跟采铜老师的核心思考区间很相似?是的,他们都找到了做一件事情的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采铜老师说先解决核心思考区间的问题,小小老师说写文章先把框架搭建好,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做事情抓住核心才会事半功倍。

我开始按照小小老师介绍的方法,开始试着搭建文章框架。从确定文章主题,再到起好标题,再到搜集跟主题相关的事例。

然后把哪个部分写事例,哪个部分写评论,用哪一种框架形式都写下来,这样一篇文章的框架就搭建好了。

整个思考过程大概半个小时,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一定确保自己的思维不被打断,集中所有的精力来搭建框架。

这就是采铜说的在做核心思考区间的事情的时候,保持工作不中断,才能把任务完成得好的秘诀。

【4】

二、支持性思考区间的操作过程

把文章的框架搭建好了,接下来我就开始把搜集来的素材,比如新闻事例、身边的真实故事定性,是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一定要定好调。

再想一想,写评论的时候,我会用到哪些名人名言,会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应该分成几个步骤来写。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采铜说的支持性思考区间,就是说你得把你的核心思考区间的内容加以完善,使其更具有操作的可能性。

而这个思考过程,比之前的核心思考区间容易多了,如果你的思路清晰,可能很快就把这个部分补充好。

如果一时想不到更多的内容来补充,那也没有关系,可以放一段时间再来想,说不定你会有不一样的灵感迸发呢。

我的经验是紧随着核心思考区间把支持思考区间的内容完成大半,然后晾一晾,就是给自己一个留白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仅可以适当放松你的大脑,更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想到更多的补充内容。

【5】

三、操作性动作区间的操作过程

当你高质量地完成前面两个部分的操作过程后,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其实已经在你的心里写好了。

采铜说,他在写这个章节的时候,就是在完成前面两部分后,“吃了一顿晚饭,看了一集美剧”,这并不会打断他的思路。

因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前面两部分思考的内容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就是操作性动作区间的过程了。

我现在也是这样,我会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一会儿,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开始动笔写,会觉得神清气爽。

再也不会出现之前写作的过程中,抓耳挠腮不知道下一段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了,就是因为所有的内容我已经了然于胸。

等我把初稿写出来以后,我会再等一段时间,回过头来修改文章,这也是操作性动作区间的必备动作。

【6】

如果你能耐心读完这篇文章,那么恭喜你现在已经知道写一篇好文章的具体实用的操作方法了,你已经比大部分人领先很多。

下一步,如果你能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实践,不对,是按照采铜老师和汤小小老师介绍的方法去做,你就会比大部分人强很多。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在汤小小老师的写作班毕业以后,一个多月来已经上稿十多篇。

只要你能坚持使用这个方法,真的不用愁写不出好文章来,相信我不会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