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虐童者读了《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水波杨山
图片:来自网络
(一)
现在,我刚刚读完龙应台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依然沉浸在女作家温柔、细腻、深情无限的母爱世界里,突然看到网上曝光的上海携程公司亲子园虐童视频,这画风的巨大反差,顿时令我目瞪口呆。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携程公司为了解决员工未上幼儿园子女无人看管的问题,建立亲子园,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结果,第三方聘请的部分教师被曝光了严重失职现象,曝光视频记录了多起虐童行为的发生过程,视频中的老师对孩子强喂芥末、喷消毒水、推搡、殴打等等,其行为令人不忍目睹!此事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网民无不愤慨,纷纷发声指责。
我也是一名家长,我的孩子也曾度过上幼儿园之前的阶段,我现在更加体会到当时有老人替我们看护孩子的幸运与幸福之感。
我看了那些触目惊心的视频,也感觉难以接受。世界上怎么会有那样残忍对待孩子的老师呢?何况也都是女人!我不清楚那些涉嫌虐童的女人自己是否有孩子,但有没有孩子也该具备基本的母性吧?母性——人性中最伟大的部分,为什么不曾阻止她们做出虐待孩子的可怕行为呢?
我不能不怀疑,这些虐童者有没有接受过最起码的人文教育,有没有受到过最基本的人文意识的熏陶。
我猜想,她们平时是不大读书的吧?假如她们读过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还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吗?
(二)
我想,假如虐童者读过《孩子你慢慢来》,一定会对作者厌恶暴力的倾向印象深刻吧。
你看,在《终于嫁给了王子》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脍炙人口的世界经典童话《白雪公主》表达了不满。因为这个经典故事中充斥着暴力——
皇后下令杀死白雪公主,部下不肯,皇后说:不肯就砍下你的头来!
部下放走了白雪公主,却要杀死一只鹿,挖出心脏冒充白雪公主的,去交给皇后。
白雪公主没死,皇后就多次上门找到她,先后使用了丝带勒死、毒药毒死等各种手段企图杀死她......作者认为,不能跟两岁的小孩子讲这种故事。
对于另一篇经典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作者同样感觉令人“倒抽了一口凉气”,这里依然不乏对杀人的描写:阿里巴巴的女仆将热滚滚的油倒进39只大皮袋里,39个强盗全被烫死了!“卡希姆还没来得及吭气儿,便被砍下了头。”
作者不得不把这两本问题严重的书放到书架的最高处,防止孩子够到。
在《水浒传》中,作者同样对于武松、宋江等好汉杀人的段落感到胆战心惊,只好对孩子说:《水浒传》我们不读了,换换换,换书!
这样一位对暴力异常敏感而排斥的作者,写出了这样一本宣扬爱的书,对读者慈爱、悲悯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不正是大有益处吗?
假如虐童者们常受到这样的熏陶,还会以那样暴力的态度对待幼小的孩子们吗?
(三)
在这本“对生命的实景写生”的书里,作者生动描写了孩子们热爱万物生灵的纯真心灵世界。
在《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篇文章中,孩子们发现一只老鼠卡在一个小洞里,它徒劳地挣扎着,无法脱身。孩子们不敢告诉可蒂,因为,“可蒂会把它打死”;他们向作者求救,这位平生最怕软乎乎没骨头东西的母亲,忍住多次翻涌上来的恶心感,用报纸包住小老鼠的身体,一、二、三,将它拉出小洞......小老鼠逃走了,孩子们纷纷议论,“你看你看它的眼睛好圆好黑......”
文章中还写到孩子们放飞蜻蜓、放生蝈蝈,“放了的蜻蜓跌在地上,大概翅膀麻痹了。挣扎了一会儿,它才飞走。孩子的眼睛跟随着它的高度转”“蝈蝈噗一声摔进草丛,一动也不动。安安四肢着地,有点焦急地说:‘走啊!走啊蝈蝈!回家呀!不要再给人抓到了!’”
这样充满爱意的童真世界,展现着多么美好的情操!
假如虐童者时常接触这样的文字,还会有那么硬的心肠,去对待那么可爱的孩子吗?
(四)
书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
“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容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周国平先生在《宝贝,宝贝》一书中的相关描写——有一次,作者带三岁的女儿啾啾在一个小区玩,遇到熟人,孩子不愿去人家里,爸爸去了,后来孩子随妈妈上楼找爸爸时,孩子仍不愿进屋,那个熟人威胁啾啾说:“你不进来,我把门关了,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这句话暴露了这个熟人的低素质。啾啾听了放声大哭。作者马上抱起孩子,扭头离开。
看,这个威胁将孩子单独关在门外的人,不就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的“坏人”吗?
假如虐童者有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过这些展露孩子心灵之纯美的优秀书籍的话,还会以残忍的手段对待他们吗?
(五)
孩子的心灵是异常敏感的,你看,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由于老二的到来,老大不再是家中唯一被宠爱的对象,他的反应就十分耐人寻味——
当弟弟刚刚出生不久,从医院回到家里,亲友们纷纷来探望。只有极少数有养育两个孩子经验的人照顾了老大的感受,将两个孩子平等对待,而大部分人则忽略了老大的存在,你看作者对此有着多么细腻的观察——
有人来了,老大为他们开门。他们直奔弟弟而去,“为他们开门的,只比他们膝盖高一点点的老大,站在门边阴影里。”
客人不住地夸赞新生婴儿,睫毛多长啊,多密啊,头发多软啊,小手多可爱啊......
老大呢?“远远地看着”、“老大在远处的台阶上坐下来,手支着下巴,看着这边。”
“直到走,客人都没注意到客厅里还有另外一个孩子,一个他本来认识的孩子。”
客人走后,晚上,老大对着镜子看自己,问妈妈:
“妈妈,我的睫毛不长吗?不密吗?”“妈妈。我的头发不软吗?我的手,妈妈,我的手不可爱吗?......”
“妈妈放下了手中的梳子,把老大拥进怀里,竟觉得心酸起来。”
读到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谁还会忍心忽略孩子内心世界的感受呢?
假如虐童者读过这本书,又怎会想不到那样对待孩子的行为,会怎样践踏孩子美好的心灵呢?这样的对天使的冒犯,她们又怎会没有罪恶感呢?
(六)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社会,真正通过读书培养出了起码的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意识的人,还是太少了。对于我们的幼师队伍,尤其需要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否则,不仅是虐童事件将频繁发生,我们民族的未来,如果交到这样一些受虐长大的孩子手里,那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
假如更多人读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以及常读这类充满人文气息、导人向善、令人对这个世界特别是对孩子深怀关爱之心的好书的话,我相信,虐童的悲剧必然不会如此频繁地上演!
《东方快车谋杀案》:当伟大侦探遭遇完美谋杀,经典由此诞生
岳不群:一个伪君子的灵魂自白
郭靖面目狰狞、黄蓉自以为是——读《神雕侠侣》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