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长路漫漫,如何能守住初心?

2017-11-11 10:25:02 南潞

南潞 > 咨询理论

《卡夫卡《变形记》:长路漫漫,如何能守住初心?》by 南潞

图片来自网络

1.

近期因为作业的缘故,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感触颇深。

故事并不复杂,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家人对他一改原来的态度,难以做到不依靠家人的照顾而活的格里高尔被家人抛弃后只能在孤独中死去。

格里高尔用甲虫的视角目睹了人性的炎凉,令人唏嘘不已。无疑,这本书是荒诞的,但荒诞的真的仅仅是人变成甲虫这件事情吗?

其实在中西方神话故事中,人与动物变异这一题材不在少数,传闻中妲己就是由狐狸变的,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宙斯变公牛的故事。我们暂且把它定义成是荒诞的吧,但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一部分,更荒诞的,是家人的反应。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的家人突然变成的动物,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变回来呀!但是文中格里高尔的家人是怎么做的?把他视为怪物关了起来,甚至最后对他不闻不问任他在孤独中死去,格里高尔死后,没有人在为失去了一个家庭成员而伤心,所有人都觉得松了一口气,仿佛卸掉了一个负担,感谢神灵,认为生活还是美好的。这正常吗?

许仙在白娘子变成蛇之后虽也害怕,但女子与蛇内在精神本质并无区别,怎么会认不出呢?所以,比变异更荒诞的,是家人的“变形”!

《卡夫卡《变形记》:长路漫漫,如何能守住初心?》by 南潞

图片来自网络

2.

就从格里高尔的妹妹格雷特身上来谈吧,这是全书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她的“变形”在家人中是最直观的。

在格里高尔没有变形之前,她是一个从未踏足社会的无忧无虑的少女,她喜欢小提琴,虽然拉的不是很好,但并不阻碍她对音乐学院的憧憬;她会贴心地给自己的哥哥写信,也会和他聊自己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天真如她,和所有普通的女孩一样,她也是家里的贴心小棉袄。

事实上,在格里高尔变形前期,她身上也仍然保留了天真的一面。不过,她同样是软弱的,她会为了格里高尔拒开房门而哭泣,她虽然每次一进房间就冲到窗户边连门都顾不得关;但她还会关心格里高尔胃口怎么样,今天又吃了什么食物。

而她的这份天真最后终究没能守住,被残酷的现实攻击得支离破碎。格里高尔变形后期她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或许谁都没有料想到,首先提出将哥哥送走的竟然是她!

此刻的她俨然成为了一个残忍的决策者,这个结局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但震惊背后我更想深究其原因。

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到一个刚烈冷硬的决策者,葛蕾特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格里高尔变形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葛蕾特身上又多了一重身份——售货员。

若说格里高尔正是巨大社会压力导致他的变形、导致他远离社会,葛蕾特售货员的身份也使她成为了社会压力的承担者,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玷染,葛蕾特终究没能守住初心,也开始变形,沾染上了“虫性”。

这样的“变形“深刻体现人性的复杂矛盾性,又透露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毁灭。

《卡夫卡《变形记》:长路漫漫,如何能守住初心?》by 南潞

图片来自网络

3.

最近和舍友们谈到理想,我说自己想做一个文字工作者,舍友们就开始鼓励我写文章。

正如她们说的,大学就是用来培养爱好的,有爱好是好事,现在的我,不为成名,没有生活的压力,记录下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不能放弃机会,现在不晚。

曾经喜欢墨水划过纸张“唰唰”声,如今又迷上了手指敲击键盘的“哒哒”声。

看过太多的人写作途中终究因为得不到支持而放弃,我相信每个人动笔都是因为最初的热爱,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心态发生了变化?最后又到底是因为什么放弃呢?放弃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的初心?

两个星期在简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一个星期后收到了第一条留言,那一瞬间的心跳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我对写作无与伦比的热爱。

也是从那一刻爱上“简书”,因为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我一起在努力。

当天改了个性签名:“我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我的初衷,呵护着这一点点心动。”

一天后,我在操场上问滚滚:“为什么我这么差劲,你还这么支持我呀?”

我永远忘不了她说的:“因为我相信努力可以做很多事,曾经我也不相信我能瘦成这样,你看,我现在不也做到了吗,我相信你也可以。”

曾经的滚滚最胖的时候80公斤,现在的她只有一百斤左右了,所有人都跟她说不可能,那时的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她的执念从来没变过,她也不曾停下努力。

或许正是这些故事,当我再次看到《变形记》的时候如此感同身受。环境千变万化,长路漫漫,前途坎坷,愿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