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装作很懂,你装作听懂了就行,谁也别揭穿谁
简书已经好几天没有更新了,其他平台也是。停更的这几天,没人会来问我,为什么不发文了?或许,也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事。
那么,我写这些还有什么意义!我能想到的,前人也都说过了,我自以为还有什么干货,去给人讲道理,让别人倾听呢?
是的,写作如果只是自己给自己看,那还有什么意义?我一个人去打坐冥想,获得的东西或许也比几个赞和喜欢有意义。
想到这些,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那些在电视上,在社交媒体和所谓的知识付费课程上,滔滔不绝地大谈特谈,贩卖知识的文化掮客们,难道没有在深夜反思过这样的问题?
或许这是愿意掏钱的读者观众和文化掮客之间的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你装作很懂,我也装作听懂了,咱们谁也别揭穿谁。
有好的书放在那里,没人愿意去读,反而喜欢网络电台或电视里的骗子们在胡说八道。很多年前,有个中学历史老师火了,我看过下他讲课的视频,除了像讲单口相声,试图从他那里学的东西,和一本正经的历史教科书上,读到的一样。
同样的意识形态话语,同样的一套思维模式,除了风趣,学不到任何东西。这样的东西,还不如去听一场郭德纲相声,至少郭德纲的认识水平在那人之上,也有更多包袱。
但为何偏偏就有人去买,去认帐呢?
我认识一个朋友,说自己喜欢读书,买了房子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件书柜。我去了他家,发现他书柜上摆的就是明朝那些事,厚黑学……
从此,我对他另眼相看,我至少知道他以为的读书是什么了。至少这些书对他来说,是知识,有了别人嚼过的,自己何必再去费力去嚼呢,咽下去就是了。
也正是如此,有朋友说他坚决反对畅销书的,我还和他辩论,读畅销书,哪怕是垃圾,至少也应该比不读书好吧!
但我应该像这位朋友道歉,我才意识到,与其不读书,读烂书也是浪费时间,更惨的是,烂书让你的思想会变得一样烂。看过不多久,或许你扔下了这书,然而书里你可能读过的观点却能深深的印到脑海里。
所以,对书籍就像对待恋爱,宁缺毋滥。和渣人谈一次恋爱或许还能长点教训,但读到渣书却会悔恨不已。我说过,可能花了三年学马克思主义,你却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把他从脑袋中清楚出去。
这不是玩笑,请谨慎对待进入你脑子里的知识。郭敬明这样的书了只会三观不正,看多了网络小说就很容易在作者的故事之中,掉进到他自己狭隘的观念中。
被隐藏在故事里的道理,最难被觉察,我们大脑习惯于听故事,而故事就这样和作者想讲的道理就印入了你的脑海。三言二拍这样的故事集,至少你还知道作者想讲的道理是什么,但像一个三生三世,你可能不知所云,轻易掉进去。
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让你知道,少看段子少上网,多读点书。
而对于我,写不写作,告不告诉你这些都无所谓,你想傻我也不拦着。我爱说,就多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