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有没有抄《百年孤独》?
1.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马孔多小镇的100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作品融生活、革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于一炉,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已成20世界小说的一做高峰。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阿坝州老麦其官寨的兴衰史,以及康巴藏族地区的变迁,一段主流社会边缘地带五十年的历史。小说中涉及权力的游戏、欲望、杀戮、宗教、民俗、经济以及爱恨情仇。亦真亦幻,现实和魔幻傻傻分不清。
这两部巨著是不是有点 “哥俩好”的赶脚?
1.《百年孤独》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拖家带口,来到一片荒地,来到了马孔多,一片无主之地。《尘埃落定》里,康巴藏族土司们的领地,乃是一块相对独立的自治区域,权利的边缘地带。
2.人物(《百年孤独》人物众多,我一律简称,方便大家记忆。)
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布恩迪亚家族的族长(麦其土司是土司领地的老大);
一代,族长的妻子乌尔苏拉,强悍的女性,清醒智慧,没有他家族就不能兴旺。(麦其土司的老婆是个汉人,智商明显超出愚昧的土司们一大截,同样是精明强悍见多识广,没有她麦其土司不可能成为第一大土司);
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大儿子,暴虐,充满了情欲,和妓女庇拉尔•特尔内拉怀孕并生下阿尔卡蒂奥。浪荡归来,与丽贝卡结婚。(麦其土司的大儿子同样是好色之徒,渴望权利且嗜血);
二代,主人公,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简称上校,二儿子。自由派军官,打过三十二次战役,皆失败,回到马孔多小镇,是一个有点疯疯癫癫、异想天开的人,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麦其土司的二儿子,傻子,心地善良,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拥有某种特殊的超能力,死于童年小伙伴的刀下,尘埃落定);上校是个没有能力爱的人,傻子也一样。
二代,上校的妻子是蕾梅黛丝,美貌,上校深爱的人(伺女卓玛,傻子最爱的人,但是没有能力爱,呜呼)
两本书何其相似!只不过《百年孤独》如同高山大海,《尘埃落定》像个微缩版的盆景。
2.
昙花一现,必有基因作怪;盛极一时,必有推手兴风。
《尘埃落定》于2001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41岁的藏族作家阿来跳上舞台红极一时。作品后来又被改编为25集电视剧,可是一直以来并没有特别大红大紫,名声甚至没有那些从未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大,为什么呢?寻虎只能说这里面有着惊天的秘密,公道自在人心。
小说乍看似乎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只是比一般的作品更加有趣,还有一种浪漫的少数名族的异域风情。老麦其土司,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儿子。小说以傻儿子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侧影,一个上流社会的兴衰。读者有着一种《红楼梦》、《我是猫》、《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的杂糅之感。
傻子的言行无邪,直觉敏锐,在家族内斗中莫名其妙地赢了;和其他土司家族对抗中,以不变应万变;单纯善良与愚蠢的管理,却意外兴旺了家族和领地。在时代的洪流中,歪打正着发展了土司领地的边境贸易,与民国政府的周旋似拙实巧,最终在革命的洪流中,带着家族的原罪,懵懂地坠入地狱。
故事奇幻而幽默,冷峻又热烈,混沌又不断被现实所投射,如梦似幻,如痴如醉。史诗级佳作?!这句俗气又很有分量的评语几乎滑出评论界的嘴边,却欲言又止。
《尘埃落定》艺术手法新奇有趣,画面宽广又神秘,语言柔中带刚,节奏舒缓且扣人心弦,不愧是难得的佳作。和作品一样魔幻的是,阿来此前是科幻杂志编辑,这是他第一本小说,即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天才还是意外?评论家心中充满着疑惑。但,都不敢深究,因为阿来俨然是一面另类的旗帜。当然更多的评论者是不明觉厉,敲锣打鼓耍存在感,然后散去。
但是还是有明白人的。《尘埃落定》就让它落定吧,过去了就让它过去。这里面有多少难言之隐啊。
阿来也低调地秘而不宣,仿佛受之有愧般继续生活,也没出版新的大作。
下一节寻虎继续和大家聊这部披着迷雾的作品到底有什么秘密,和另一部牛叉哄哄的史诗级巨著(原谅寻虎的词汇量很贫乏),又有什么关联?
附:
“......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充满灵动的诗意”......
—— 茅盾文学奖评委会
3.
接着上一回继续分析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不分析主人公的评论文章,不是好文章。呵呵。
二少爷(傻子)
次子,傻子,有某种超能力,大难不死,思维奇葩。看着傻,有时候又特别有预见性,对杀手的到来非常敏感,对死亡毫不畏惧。傻子和小动物亲近,和大自然对话,对罂粟花着迷,通灵的悟性不亚于智者。
他单纯善良同情老百姓,倍受爱戴;他开辟前所未有的边境贸易市场。他东征西讨战功卓著,化干戈于玉帛,手法堪称高明,令人心服口服。
傻子的伴侣是他的贴身女仆卓玛,对于卓玛,傻子只有本能的好感。之后的所谓爱情其实也是一种低等级的好感,傻子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最终死于爱他的好友之手,好友也是为父报仇迫于某种道义来追杀。傻子可以说死于爱的困惑,被爱抛弃的人,感情深厚的妻子对他更多的是同情或者同命相怜。
再看看《百年孤独》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次子,被认为有预言能力,善于沉思,同样大难不死。上校善于写诗,富有艺术家气质;热爱研究金属冶炼,并死在实验室。
上校执着追求信仰,与保守派32场战斗,数次逃脱死亡命运,富有领袖才华。失去战斗热情之后,他丧失情感与记忆,沉迷于实验室制作小金鱼。
他的第一个伴侣是家里的童养媳,可是并没有爱情。上校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可以说是孤独而死。这也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主人公性格特征和履历何其相似。只是一个傻,一个伟岸,但都是注定是跌落凡间的精灵。
注:文坛抄袭风一直没断绝,判断是个难题,必须解构之后,才能看出端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我没发现类似现象。茅盾文学奖的模仿与抄袭,疑点重重,盖因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内并不盛行,而这种做法本来就吃力不讨好,且让寻虎来为你细细解剖吧。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
接着上文继续剖析。《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中的族长夫人相似度大于7成(和两本书的“大儿子”相似度类似)。一个命运起落,一个平平淡淡,但都是悲剧的角色。
两本名著
1.《尘埃落定》里的大太太。她是个被卖给土司的妓女,坠落红尘的天生美貌的女子。寄情于故乡,故乡迢遥;寄情于儿子,儿子痴傻。我们不知道她的本性,只知道她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她坚韧精明,从底层攀爬为仅次于土司的二把手,她委曲求全,守来傻儿子登上权力顶峰的希望。她甚至是残忍的,心理变态至仇恨所有人,与其说爱儿子,不如说爱权利爱虚荣。但归根结底,她的人生是个悲剧,她想找寻生存的意义,但无法摆脱旧时代的镣铐,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无所寄托又心怀妄想,徒劳地奋斗最终跌落尘埃化为泥。在所有人看来,她是个附属品,一个多余的人。
2.《百年孤独》的乌尔苏拉•伊瓜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族长)的妻子,第一代。她活了一百几十岁,串联整部书(但并非主角),类似于《红楼梦》里的贾母,强大且生命力漫长,没有爱也没有被爱,唯有坚韧地生存。她没有什么理想,坚毅忍耐,没有信仰只有生存的信念。乌尔苏拉更像个麻木的仆人,象征着自然力。不过她的努力也是徒劳的,家族延续百年后最终寂灭。
类似的文学模式
两本名著的族长夫人,有很多共同点,主要差异是:一个心存妄念,红颜薄命;一个麻木生存,孤独终老。她们都没有找到生存的意义。
下一节我们分析一下两本书中“家族的大儿子”。分析完这四个主要人物,我们可以得到两本书是否类似的答案。
族长女人的差异
5.
接着上期继续聊。《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里都有一个族长,是家族兴旺的开始,也是家族没落的开始,都带着衰败的基因。比较两部名著很有意思,寻虎来逐个分析。
尘埃落定
老麦其(土司)
《百年孤独》老麦其土司贪图权欲,无情无义,选择性的学习,但本质上拒绝先进思想,困守在自己的官寨。老麦其是旧权威的代表,对时代的变革一味抵触,意图自己的统治永远持续下去,不可避免地被历史车轮碾压为泥。老麦其的梦想是稳固自己的江山,然而是徒劳的。
《百年孤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第一代,简称族长吧,马孔多小镇的创始人,拒绝政府的管辖而独立自治。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坚毅且富创造性,好奇(试图用磁铁开采金子)而渴望发展,想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连接起来,但最终失败。他陷入孤独而疯癫,被绑在一棵大树上慢慢死去。族长是个强势但被现实击败的人,他的努力没有成效。
百年孤独
这两个第一代“族长”共同的特点都是强权坚毅且不失精明,但是见识有限,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都是非常自我的。差别在于,老麦其是恶的代表,充满贪欲权利欲;布恩迪亚族长有进步色彩,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欲望体现在于朦胧的征服欲。两者都是被时代抛弃的失败者,某种意义上也可算牺牲品。
两者相似度大约50%,相似地是对物质的追求,他们的爱是对物质的爱。
族长的相似度不高,面对巨变的时代,一个七分保守,一个七分开化,呵呵,不过其他人物可不是这样喽。
下回我们继续比较两部名著,不要走开。
《尘埃落定》有没有抄《百年孤独》?读之自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