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牺牲了那么多你能理解么?
单位附近开了一家健身房,打听过后才知道老板与昔日的学生小C是朋友,老板给我打了折,并且把小C也约出来一起吃个饭。很久没有看到小C,面色略有憔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饭毕,老板临时有事先行离开,我对小C说要不要再坐坐,他欣然接受。我问他工作近况如何,他说一切挺顺利,目前在※市开了一家新公司,生意火爆,当然也更加忙了。说完,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我猛然想起最近在他朋友圈里看到其与妻子的对话截图,貌似夫妻之间为了工作的事情产生了摩擦。我拐弯抹角地提及了他的妻子,小C身子往后靠,随即长长地吁一口气。
他说公司目前正在发展的关键之际,自己作为老板需要面面俱到,所以经常不沾家,时间长了妻子就有意见。有一次妻子发信息问他在干什么,当时小C刚刚开完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妻子抛来一句话,说小C是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并且对两人能否保持长久的关系表示质疑。小C是个很通情达理的男人,面对妻子的抱怨并没有反驳或者呵斥,他只是告诉妻子现在公司发展的步伐很快,全部员工的饭碗都得靠他,不容许自己歇口气,希望妻子能够理解。最后,小C发表这一刻想法时表示自己没有抱怨,也不寻求理解,只想默默扛起来这一切。
小C的想法普遍存在,特别是事业刚起步或者处于转型期的职场人士,往往因为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而引发一些矛盾。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家庭关系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澳大利亚麦克曼的生涯发展系统理论框架中提出,社会系统特别指家庭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我们也其深知这一点。
回到案例中,其实小C和妻子都没有错,他们都认为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许多。前者为了能够给家人带回富足宽裕的生活在外打拼,后者为了可以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默默付出。双方都认为是为家庭做出了牺牲,…而在亲密关系领域,牺牲说的是个体放弃眼前自我利益,以提升伴侣幸福感和关系品质的行为。
从动机上看,牺牲可以分为趋近动机和回避动机。牺牲趋近动机意思是为了获得积极结果而做出的牺牲行为的动机,牺牲回避动机意思是为了避免消极结果的产生而做出的牺牲行为的动机。换句话说,两种动机的目的虽然是一样,都希望结果变得更好,但是给予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以攻为主,使用一些奖赏性的东西比如积极赞美、认可、接触、陪伴;后者以防为主,使用一些惩罚性的东西比如沉默、回避、远离等。
研究上证实牺牲趋近动机能够提高双方的满意度,牺牲回避动机会降低双方的满意度。这两种动机主要是靠本人的感知所决定,如果我们感受到对方是为了维护彼此关系而做出的努力,我们会更加理解对方并予以支持。如果我们感受不到就会觉得对方并不重视彼此情感维系,也就不能改善两人的关系质量。
良好的家庭或夫妻关系是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基本保障,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议题。家庭或夫妻关系的维护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从个体参与性来说,每个人都会为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做出让步与妥协。当我们在做出牺牲行为时最好使用更多的牺牲趋近动机行为,这样会提高其对对方牺牲趋近动机的知觉,从而提升关系满意度。比如说,当两个人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争执时,采取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回应,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把问题当面解决。而不是特意拉开距离,使用回避、躲藏的方式去处理,力图通过打时间战来缓和两人紧张关系,这样只会使得情况愈演愈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附《基于行动者 - 对象相互依赖模型探究牺牲动机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导图文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