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人生——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 艺妓芙蓉》
——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 艺妓芙蓉》
ISBN:9787533931513 —— 豆瓣链接
这套书一共四本,比起中篇的黑色四书封面逊色了许多(简直就是没有封面设计),排版的文字稍微密了一些,按时间收集的篇目也更多了一些,自然整书而论也没有黑色四书那么出彩。书大概350页,给想买的同学提个醒,《横活》在第四本黑色四书中有收录,《瑶沟人的梦》是《情感狱》的第四章,这两本在之前看过,所以翻到的时候很自然就略过了,看完整书,最后大概花了两个晚上。
书里收录了六个中篇,大概可以分两个类型。
《瑶沟人的梦》《两程故里》是很典型的耙耧小说,一个自我封闭的乡村和离不开这个乡村的一群人演绎的故事。《两程故里》是走着截然不同路线的一对人之间的竞争,一个从政一个从商,天明和天青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天明投机、狡猾、妒忌、虚伪,你可以用上很多人性的贬义词来形容他,但在笔下第一视角的天青,他同样有着这些特质,希望可以选上村上当干部来压倒对手,怀恨在心试图毒死天明的牛,发家后修庙来恢复光荣。个人荣耀和故里荣耀成为了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个人荣耀摆在之前。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在阎连科的耙耧和瑶沟系列里,主角都是这样我们看来糟糕的人,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自闭的乡村里,跳脱不出这个地方而成为杰克苏和玛丽苏这样的完美人设。在很浓烈的现实主义中,虚构的这个人人沾亲带故的世界里(或许参杂了真实,《瑶沟人的梦》很多剧情是阎连科加入了自己回忆的演绎),人和人的矛盾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好好活着和活得地位比其他人高。于是,瓦房、村长、汽车、大学生、军官,都成为这些小说中的地位象征,而这一系列的矛盾也都随着这些东西展开。令人感到遗憾和可悲的是,哪怕在有些小说里,阎连科终于打开了这个世界,让村里的人走了出去,到了洛阳(比如天青带着村里人去外面做生意),到了徐州,但这些人的思想,却始终离不开他们的故里。天青在外做生意,地依然请人耕种,劝解同乡人开口就是农民没有地怎么行,天明甚至连天青带着人在外面做生意都是被反对的。当广森(是这个名字吗)因为做生意被骗赔本而自杀时,他的遗体躺在木板上,由天明掀起被角让村里人瞻仰遗容时,我想天明的内心,悲伤是小于愤怒和得意的,广森的死亡,宣告着自己在和天青的斗争中,获得了一场胜利。
《生死晶黄》的士兵回到了故乡,他不停强调自己是农民,他改变不了自己是农民的胆量和胸怀。《最后一个女知青》回到了下乡的地方,从一个渴望回城的女知青,到城市里的百万富翁,再归居乡土,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对土地的思想。阎连科笔下的耙耧总让我想到费孝通描述的那个开弦弓村,这样一个封闭且独立运转但远远称不上桃源的地方,人们总忘不了他们脚下的土地。
然而,土地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么?我没有耕作过,甚至也没有看过别人耕作,无法理解他们对土地的珍重,或许这种珍重里带着一种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对熟悉的地方的依赖。但当我们在城市里奋斗时,不管赚到多少钱都因为会房贷、车贷月光时,不停努力又无法停止也不敢停止时,我想,我们也渐渐体会到土地的珍贵,它被换成了另外一个概念,房子,变成了一张薄薄地抵押在银行的证件,它的存在,使我们感觉不再是城市里无根的浮萍。
《斗鸡》《艺妓芙蓉》(不需要纠结是艺伎还是艺妓,稍微查了下,卖身的话似乎艺妓更合适一点)《横活》是东京九流人物志,完全不同于耙耧系列地悲歌高唱,用一种更轻快叙事写着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
东京(我猜应该是洛阳)是一个完整的繁荣的城市,因此孕育出了这些妙人。一个活在当下的萍,财富观念让我这样经常希望存款可以越来越多来抵抗风险的现代人都自叹不如。我并非没有想过活在当下,而是缺乏那样活在当下的勇气和对自己未来足够的自信。萍拥有得天独厚地嗓子,她很清楚这样嗓子的现实意义,因此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底线并最终过上她认可的好日子。从这个角度上看,萍是一个绝对聪明的人,在她学绣的过程中作者也不停强调了这一点。她一开始是个奋不顾身基于兴趣爱好的愣头青,当她发现她的价值后,她已经学会了使用她的价值。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变现能力很强(开个茶园就可以)的流量入口(场场客满)并且已经过实践检验,我想,选择一种更自由的(或者说更懒散)的生活方式也在情理之中。
东京人物系列,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轻而易举地成功,就像耙耧系列里的主人公轻而易举地失败一样,剧情演绎得并不十分严谨。但两个不同系列里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我想是作者需要展现给我们看的,更也许是阎连科早期写作风格的一种尝试。在截然的风格里,他依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框架,耙耧的人物是不可能风流的,风流的人只可能出现在东京。我们更容易喜欢东京人物这样的作品,这个作家的笔下有太多悲剧,每个主角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最后又很难得到命运的公平,终于有了几个洒脱的三教九流,干着叛逆的事情,不论是当恩客操办红白事,出入妓院唱曲,还是无所事事沉迷于养鸡斗鸡,都活出了生活的精彩。我们也羡慕这样的生活,当自己无法做到或者没有勇气去做的时候,仰望一下也是好的。
我有意无意跳过了《乡难》,这篇我看来没有什么亮点的作品。
耙耧的悲和东京的喜,与其说是悲喜人物,不如说是悲喜的人生。他们的出生环境,受到的耳濡目染,就注定了他们未来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珍惜东京人物系列吧,生活里有太多的不自由和责任,必须要求我们活在过去或者活在未来,也许未来有天,我们也能活在当下,那么,现在就先学点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