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
-读《好好学习》第四章有感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朝暗处,瓶底朝向有光的方向。蜜蜂一再向着瓶底冲刺,最后精疲力竭而死;而苍蝇横冲乱撞,最终成功逃脱。
同样的例子还有海龟:海龟爬上岸嬉戏后,夜晚都会按照海面上的反光找到回家的路。自从岛上有了人类居住,海龟就会照着房屋灯光的方向行驶,离海越来越远,最后干渴而死。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在变化的环境里,人必须学会变化,“与鬼共舞”。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而我们依旧想着依靠旧有模式安稳度日,可能很快就会陷入生存危机。
既然我们知道要变化,那么该如何行动,从而去拥抱变化呢?
《好好学习》教会我们三个方法:
祈祷自己拥有冒险的基因。
如马云、任正非等。可是没有冒险基因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
文中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如果想在北京地铁里自动售卖鲜榨果汁,该如何操作?和文中第一种思维相同:协调地铁站管理人员、投放自动榨汁机、等待反馈。很遗憾,这种失败的概率太高,而且成本投入过大。
文中指导的方法如下:1.拎一小袋水果和一个榨汁机,站在地铁口卖榨汁;2.如果有不少人等待榨汁并且购买,做一个售卖机的外壳,自己藏里面;3.有人投币后,打卡榨汁开关,模拟投币榨汁运行过程。4.如果这种方式受人欢迎,再考虑协调地铁站管理人员、投放自动榨汁机。
“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这样做,成本最小化,成功概率也最大化。
想起朋友创业的故事-投入小吃店,前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房租、人员费用、周边环境等,提前去连锁店里学习三年,所有技术配方都学会后,辞职开始创业。数十万投入,开始略有盈余,勉强支撑,一年后还是惨淡收场。
究其原因:房租成本过高,一直在涨,最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最后朋友选择回县级市的老家重新创业,自家老宅做门脸儿,亲戚做帮手,慢慢竟也在当地开了两家店面。
按照精益创业的思路:如果反过来进行,先在小城市低成本试错,积累够一定资金和经验后,在大城市投入门面,是否会更好些呢?
模仿领先者的行动。
去国外参展,手机一拿出来准备拍照,老外就会紧张地指着说:你,中国人?不可以!宫崎骏动画《起风了》里面,男主角去德国学习飞机结构,被当面拒绝:日本人不可以入内!但这些并不妨碍中国产品因为物美价廉而享誉全球,也无法阻止日本制造业的崛起。就像艺术家把所有画作都藏起来,也阻碍不了毕加索模仿成大师一样。
模仿,就是管理学上所说的对标,找到真正需要学习的对象,想想“为什么”,理解这个本质而不是表象,才能实现后期的超越。
当然,以为像《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的洪镇洙一样,一百天读完33本书,然后约见牛人,就能成为剽悍一只猫那样的大咖,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首先,我们得先想清楚自己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why;然后,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实施,把听到的道理都内化成自己的心得和行动,也就是How;最后,才是这个做的表象:一百天读完33本书。
总结: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采取行动,改变多少。多思考背后的意义,再去投入,才能实现真正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