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以色列这个复杂的地方(书影推荐)上
第十六篇
文/ 挪出来个圆
在我又一次大半夜用手机照明独自穿过农田和公路回到住处的时候,我不知是该佩服自己大胆还是该感谢这里好的出奇的治安。
还记得来之前以及刚到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状态,我十分困惑,那些像疮疤一样溃烂在中东土地上的问题:战乱、难民、宗教、恐怖主义等等,到底是怎么被隔绝在当地人们的生活圈之外的?
尽管我要介绍的这些书、电影和纪录片依然是在揭露伤疤,和我在这里的生活感受一点都不相关。
但大实话是,我也没别的可介绍的了…
一
提起犹太人,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二战时期的大屠杀”以及“爱因斯坦”。
了解的再多一点的可能会知道这是一个古老的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大流散。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被周围的阿拉伯国家环绕,若要了解以色列,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犹太民族的历史。
尽管《圣经》混合着各种神话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简直就是在讲述犹太人的历史,不管是亚伯拉罕、摩西还是大卫王、所罗门、耶稣,他们都是犹太人。
而且“应许之地”这个名称也是在《圣经》中,上帝通过亚伯拉罕许给犹太人的。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和我有同感,一说读《圣经》总觉得有心理障碍。
那么,《圣经故事》这本故事书倒是可以用来替代。
《圣经故事》为了方便主日学的孩童方便记忆才单独从圣经中提选出的。严格的说不该用故事一词,而应该使用事迹更为恰当,仍旧是为了给孩童看才称之为故事。记载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儿童版圣经故事
而我则是用一部同名的高颜值美剧来替代的:《The Bible》
海报
这部用10集10小时的时间来讲述圣经跨越千年的历史,难免有些流水帐以及太过跳跃。
前5集讲旧约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变换迅速,看得人眼花缭乱。
后5集从盛世美颜耶稣出现之后,像是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将耶稣从出生到受难讲的清清楚楚。
葡萄牙演员迪奥戈·莫加多多次扮演耶稣
尽管看了之后仍然对他们的历史感到十分混乱,但好歹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了印象。
二
除了《圣经》,关于犹太历史最经典的著作非英国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The Biography》莫数。
“耶路撒冷是唯一拥有两种存在的城市:天堂和人间”
但这本书让我看的十分痛苦,因为体量太庞大了,我的知识结构支撑不了我的阅读。
看完之后的总体印象是:耶路撒冷是个苦难之城,尽管总是被封为圣地,却不断的遭到占领、抢夺和屠杀,人们的欲望搞得这里乌烟瘴气、错综复杂。
尽管作者的时间线梳理的很好,但对古代欧洲史不甚了解的人来说,杂乱如麻的朝代变化以及权力更迭看得人头都大了。
如果不是想要进行研究的话,央视导演亓克军拍摄12集纪录片《走近以色列》则是最好的替代作品,而且这也是国内唯一一部关于以色列的经典纪录片。(友情提示:B站可以看)
人文地图《走近以色列》
我是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之前看的《走近以色列》,但却发现在讲犹太历史的时候,后者明显是参照前者进行的。
不过相对这本书,纪录片则是化繁为简,只勾勒出大体轮廓。
而且导演亓克军同时也是片子当中的主持人,会带领大家亲自到耶路撒冷以及一些重要遗址处现身说法,更加地生动活泼。
亓克军
更让人惊喜的是,纪录片不仅涉及历史、文化、民俗还有农业、科技等现代话题,在看到亓导采访可爱的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的时候,感慨这部纪录片简直是良心之作!
三
在对犹太民族与这片土地的渊源有了浅浅的认识之后,目光可以从遥远的古代拉回来,聚焦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奋斗史。
这真的是一个太过神奇的过程,四散各地的犹太人重新回到这片故土,但是这里已变成阿拉伯人的世界,他们硬生生地建立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
尽管BBC有一个专门的纪录片《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Israel-Birth of a Nation)》来讲述这段历史。
BBC纪录片
但是我看的很潦草,一方面是因为画质太老影响感官,另一方面则是我不喜欢看专家讲话,这种形式像是偷懒将素材堆砌出来而不自己去提炼总结。
相比之下,知乎推出的一小时系列中的同名书籍则是看的人酣畅淋漓。
知乎一小时系列
真的如这个系列的名称“一小时”一样,这本书结构紧凑、短小精悍,很快就能阅读完。
因为作者是采用讲故事的写法,突出重点人物,围绕着重要事件来进行场景重现,所以一点也不枯燥。
实际上关于以色列总共有三本书:《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以及《以色列3:赎罪日》,将犹太人为建立这样一个国家所做的努力、挣扎与抗争悉数道来。
四
“一小时”系列是站在以色列这个视角向外看,而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则是站在中东这个视角来扫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这一片区域。
封面
这同样是一本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好书,原本混合着帝国、宗教、革命等等错综复杂的历史,在作者的梳理之下让人感到清晰了许多。
这本书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它并单单是一本历史书,而且是一本游记。
黎巴嫩、埃及、土耳其…作者亲自涉足中东这些地方,亲眼见证当地的状况,与当地的居民有过切身的交往。
尽管接触过后难免会有情感上的倾斜,但正是这份倾斜让这本书有了温度。
尤其是在ISIS震惊世界之前,作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接触过相关的青年人,一下子让人觉得ISIS并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尽管仍不是很理解,但似乎感触更深。
我想探寻应许之地,我想强化输出功能,别的,我也开始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