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一直闹着与“郑人买履”一样的笑话而不自知

2017-11-18 18:17:00 郭三满

郭三满 > 书评

《郑人买履》是一则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主人公郑人自古以来一直被笑话,就是因为他到市上买鞋时不信自己的脚,而相信落在家里的尺码!我们从小就读了这个寓言故事,都认定郑人是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只懂死守教条而不会从实际出发、不懂变通。至于我们自己呢,根本就不会闹这样低级的、愚痴的、荒唐的笑话!

但是,我认为:我们很多现代人也一直闹着与“郑人买履”一样的笑话而不自知!我们对这个寓言的读后感,不能只停留在泛泛而谈、浅浅而论、开心一笑而已,而是要深入地体会其主旨和检视我们的行为依据,不致错失领受教益的机会。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为: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文中,郑人买鞋的依据居然是“度”,即外在的尺码,而不信任“自”,即本身的脚。所以,他的“无自信”不仅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更重要的是不以“自”做为行事的依据!这里,我们可以给“郑人”下一个定义:做事时“宁信度而无信自”的人。

这个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以“自”为据,从“自”出发,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失败。大家都看到了,郑人是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者,甚至到了迂腐的程度,当然可笑。

郑人死守的教条是“度”,是常识的一种。那么,类似于“常识”,会被奉为教条的还有些什么呢?有公理、权威言论、书本记述、经验、时尚潮流、他人的想法和做法等等。现代人做事当然不会象郑人那样只信那个“度”,但是,会不会有时也依据了上面所列的这些教条呢?仔细想一下,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的。

大家也都认为郑人是淋漓尽致的墨守陈规的人,不懂得变通。其实,在作者那里,这次买鞋事件是没有变通之义的,因为文中有人直问郑人的是“何不试之以足?”。如果,我们读出有可以变通之意,那么我们就会弄错做事的根本依据,而犯下与郑人同样的错误。因为,做事的根本依据就是“自”!它是不可变通的!而可变通的只能是“自”之外的东西,如郑人选了一双合脚的鞋后,发现钱不够,继而向别人临时借用,这才是变通。

什么是“自”呢?相对于诸如“度”的诸多外在的因素,“自”就是某人在事情中,自己的身体、感觉、想法和需求等自身的因素。这才是一个人做事情的根本依据!是万般“变通”不能离的“宗”!是事情过程中最大的、最根本的“实际”!明确了“自”,坚持了“自”,就可以应对任何事情而不会出现问题。否则,因变通而依据了“自”,只是偶尔做对了一下而已,还是未能明确地、坚定地把握住事情成功的根本点。我想,这才是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但是,这个“自”是谁的“自”呢?寓言里,当然是郑人的“自”!延伸来说,也就是事情主人的“自”!我们知道,一件事情总有事主。事情必然因事主而起,继而它的开展过程和结果都要紧紧地围绕事情的主人来进行,才行。虽然,这个问题不是这则寓言故事要谈的,但是,却为我们很多的现代人忽略了,甚至是弄错了之后,还坚定地“信自”,从而造成了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出来了。

举例来看。

一个男青年,有两个婚恋的对象。本来,他对甲女是很心仪的,觉得双方情投意合,各方面也都般配。但是,由于受家人和朋友意见的影响,最终他却与相貌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乙女结婚了。很明显的,这个男青年在结婚的事情上依据了别人的看法,而主动当了“郑人”。

也有一种情况是,这个男人的选择是甲女,而父母强制他必须与乙女结婚,结果他屈从了。这样,一方面是他没有坚持“自”,而被迫做了“郑人”;另一方面是他的父母弄错了“事情的主人”,把儿子结婚的事完全当成了父母的事,父母所坚持的是他们的“自”,而不是儿子的“自”。古今中外,很多的家庭婚姻问题甚至是悲剧不都是来源于这里吗?!

还有,就拿孩子学习、成长的事来说。现在,很多孩子的学习状况完全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甚至是被父母主导、强迫,完全没有依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秉赋特质、兴趣爱好、志向理想等等,纷纷主动或被迫做了“郑人”。在中国,很多父母总把孩子学习、成长的事当成大人的事,可谓是根深蒂固,很难扭转。其灾难性后果是影响到孩子也这样认为:自己学习、成长是父母的事!完全没有“自”可依,依的只能是父母。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长必然出现问题!孩子在学习、成长失去了“自”的依据,它是现代中国教育、亲子关系出现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这已经不是一个轻松可笑的话题了。

其实,除了婚姻家庭、学习教育,还有社会交往、就业工作等等各个领域,我们以“郑人”的标准来看,却发现我们虽处现代,遍地都是“郑人”。但是,我们却依然在笑话那个几千年前的郑人,而没有意识到“郑人”就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是我们自己呢!

那么,不想做现代的“郑人”,怎么办?首先,我们就要勇敢地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脸色和看法、评判和议论,放下教条,远离成规,清楚地从“自”的实际出发,坚定地信“自”、依据“自”把自个的事做好。其次,我们要聪明地让别人做他自己,尊重、信任别人,不抬高自己,也不否定别人,切切不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否则,就是犯糊涂,事情往往适得其反之外,还害了别人。

我期望,“郑人”的后人们能够吸取教训,不再当“郑人”了。这里,我为《郑人买履》续编了二段故事,作为结尾。

续一。

一日,郑二世欲买履,至之市。于一店中,得一履,忽觉不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店主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至家,妻讥曰:“真有其祖,必有其后矣。”曰:“不然。是时吾知其履乃货假价高,且有强卖之势。故托言脱身耳。”

续二。

一日,郑三世欲买履,偕妻至之市。于一店中,妻为其选得一履。彼不悦,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店主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至家,妻气曰:“款、色俱合吾意,奈何托言弃之?”曰:“既合汝意,奈何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