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呕吐的小女孩

2017-11-21 22:07:10 卉之心

卉之心 > 咨询理论

《饭后呕吐的小女孩》by 卉之心

亲爱的家长,你肯定听过这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虽然是网络笑话,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大部分家长的控制欲很强,过度使用家长的权力,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总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自己的审美眼光是好的,自己的经验最多,自己的安排最合理,自己的选择最正确。比如怀孕后的胎教音乐,不管宝宝能不能接受或喜欢不喜欢,都是些连自己都听不懂的高大上的G大调,莫扎特,D小调,小夜曲等,因为胎儿根本没法逃课只能被动接受;上幼儿园了,我们教育孩子吃饭一定要坐端正,嘴里不能发出吧唧声,不吃青菜长难看,不吃肉肉长不高,右手拿筷子,左手扶住碗;上小学了,我们反复强调孩子不能粗心,每次考试都是因为粗心丢的分,亏不亏呀;上初中了,我们嘱咐孩子,不要天天洗头发,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漂亮能让你考上大学吗;上高中了,我们叮咛孩子,要学理科,文科没用,学管理将来管人,学会计将来管钱。这些连自己都做不到的完美“教育”,其结果会怎么样呢?

《饭后呕吐的小女孩》by 卉之心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饭后呕吐的小女孩”的故事,这是我接手过的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案例。也许你会从中受到启发,觉知到自己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

妈妈领着小女孩找到了我,妈妈说:这孩子消化不良,吃完饭就吐,领着她去了很多家医院,中西药都吃过了,外地的大医院也检查过了,没什么大问题,但治疗半年多了都没什么效果。有人提醒我找您看看,是不是心理问题所致?

我注意了一下小女孩,一双大眼睛非常有灵气但略带不满和忧郁,瘦长的脸立体感很强,小胳膊就像木棍一样没一点肉。

我夸她长的漂亮,聪明,学习肯定很好吧?

小女孩给我讲她在学校的表现:我是学习委员,学习好,爱跳舞也爱朗诵,经常在学校当主持人,喜欢看课外书,什么书都爱看,同学都很喜欢我。我在学校很自由也很自主,可是在家都是奶奶和妈妈做主,吃饭由奶奶管,奶奶让吃什么就得吃什么,从小到现在一直是这样,吃饱了不想吃了,奶奶还是要逼着吃,不想吃青菜,奶奶和妈妈一起逼着吃。穿衣服都是由妈妈来决定,买什么款式和什么颜色都是妈妈决定,我不喜欢红颜色,但妈妈喜欢,我必须得穿,我不冷,妈妈怕我感冒非要给我加厚衣服,其实我在进教室前就把它脱了,放学的时候又穿上。

妈妈听到这里感觉很吃惊,看似表面很乖、很听话的女儿还有这一面,真的不了解啊!

我问小女孩:“你是不是很反感奶奶和妈妈这样管你?但你又不敢直说,怕奶奶和妈妈伤心?”小女孩很认同的点点头。我又问小女孩:“你长大了,你能感知冷暖,也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生活,你并不需要奶奶和妈妈这样像管一个小孩一样管你,是不是?”小女孩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我笑着说:“我可是心理老师呀!”

其实问题很简单,我给妈妈分析了小女孩呕吐的原因:小女孩发育成长的很好,她看的书很多,知识面很广,信息量大,又是班干部,多才多艺,自信满满,很有价值感,也很有主见,虽然是小学五年级,但她的认知层次已经达到了初中孩子的水平,心理发展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奶奶和妈妈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总认为她们的孩子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她希望在生活中在家里也能由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但这些自由意志在已经习惯了管小朋友的奶奶与妈妈那里得不到满足,小女孩又很懂事,怕得罪长辈,只能默默承受,不敢反抗。

《饭后呕吐的小女孩》by 卉之心

但她的潜意识很反感长辈的这种强制管理,真的不想吃,真的不想穿,衣服可以脱,那饭菜也可以吐,于是潜意识就驱使身体吐出来,小女孩把对奶奶强制自己的反感都转移在了饭菜上——我虽然不能反抗也不能阻止你们的控制,那我就吐出来,吐是我身体有毛病,怨不得我呀。这种潜意识投射在躯体的呕吐反应,小女孩是意识不到的,奶奶和妈妈就更搞不懂了,于是领着孩子到处看病。

我告诉小女孩的妈妈:从今天起,把孩子的生活交给孩子吧,她不想吃饭就不吃,什么时候想吃就让她什么时候吃,她不想吃菜就不吃,等她什么时候想吃再让她吃,她穿什么衣服由她自己来决定,她喜欢什么颜色就让她穿什么颜色,她想什么时候加减衣服都由她做决定。不要担心缺乏维生素,水果及其它蔬菜里都有,也不要担心感冒,感冒并不是衣服的多少,而是一种病毒性的疾病,即使受凉诱发病毒性的感冒,那也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不要为此过分担忧,也不要把正常当不正常。另外最好还是和爷爷奶奶分开生活,尽快独立,各自独立,活得有界限,爱得有分寸,才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小女孩听了非常高兴,她很赞同我的建议,一周后,母女俩又来了一次,小女孩情绪好多了,吐的次数明显减少,一周就吐了一次,后来妈妈打电话说:全好了!非常感谢!

类似“小女孩”的故事在生活中很多,比如孩子在上学的时间经常喊肚子痛,你可能也会领到医院去看医生,结果查不出任何问题;孩子考试前总发烧,医生总是以感冒治疗,但总是治不好,孩子写作业时就开始肚子难受或头疼或腿疼……时间长了,你的经验告诉你,孩子在撒谎,是找借口在逃避学习,但这个“谎”不是孩子故意所为,因为这个“谎”是从潜意识发出的,是孩子的潜意识讨厌学习,恐惧考试的信号投射在了身体,引发了身体的不舒服,让其逃避学校,逃避考试,从而缓解潜意识不断累积的负面情绪和学习压力。这也叫心理问题的躯体化。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部分孩子都能确确实实感到身体的不舒服,发烧也是客观存在(此类案例很多,以后慢慢和大家分享)医院也查不出原因。许多少儿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时,都会压在潜意识里,当负面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扭曲的方式投射在身体上(成年人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就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的),身体与潜意识是相通的,换一种说法:身体就是潜意识,身体知道答案,身体语言不会撒谎。

《饭后呕吐的小女孩》by 卉之心

网上有句话很搞笑:“我们这代人在做孩子的时候,错的都是我们,该做家长了,错的还是还是我们。”哈哈~言之有理。因为现在的家长大都出生在六七十年代,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物质生活贫乏,信息闭塞,孩子的使命就是听家长的话,再者基本生存都没满足,哪有精神层面的自尊或自我价值的需求呢?现在孩子的需求不再是生存问题及美食美味,而是自我的探索,他们关注自我的存在感与价值感;自我的满足感及成就感;自我的尊严感及主导感等精神层面的细腻性及深刻性,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庆幸,应该顺应,因为孩子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所以家长要努力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长,家长成长的高度决定着孩子成长的高度。今天建议大家做好以下三点:

1.激发孩子的自主性。从小学开始,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交给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事,作业自己写,自己完成,自己检查,错了自己承担,自己改正(这段时间可能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家长要耐心等待),有不懂的字或词可以使用字典等工具书。自己决定穿什么用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太过分的要求,家长应该尽量满足。

2.培训孩子的胜任感。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比如老师布置的图画或作文,要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即使完成的不够好,那也是孩子的作品,是孩子真实的作品,也是最好的作品,要肯定鼓励孩子的作品,这样孩子就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最独特的,独特的就是最棒的,孩子就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胜任感,也就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3.满足孩子的支配欲望。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活动经费与父母发生矛盾,孩子也希望自己有钱,这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孩子想买自己喜欢的文具或玩具,想和同学一起出游玩乐等,这些经费从哪里来?我建议家长让孩子适当的做点家务,比如:收拾碗筷,擦擦饭桌,扫扫地,自己的内裤、袜子自己洗,这样下来每周给孩子五元左右的钱,这是孩子劳动所得,是靠自己挣来的,是理所当然的酬劳,这些酬劳应该归孩子管理,这样做即满足了孩子的自主支配欲望,又提升了孩子的自尊感,也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与能力。

我们现在的许多家庭,都是家长在为孩子代劳,作业代劳,手工作品代劳,生活代劳,能做到的基本都在力所能及的越俎代庖,到了中学,当孩子成绩下滑,厌学情绪严重或考不上理想大学时,就埋怨孩子不争气,自己付出那么多,没一点回报等等,把压力撒向无辜的孩子。家长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家长担心自己不检查作业,孩子的成绩落后怎么办?担心不替孩子完成手工制作,交不了差怎么办?是家长自己的焦虚与不安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是自己的攀比与竞争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与拖延症;是自己的不自信与好胜心压抑着孩子天性的释放。

《饭后呕吐的小女孩》by 卉之心

希望通过今天这个“饭后呕吐的小女孩”的故事,家长能有所思有所想。试想想,当一个孩子没有了“吃饭”的本能与动机,你还能奢望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吗?想教育好孩子,从小培养自主性与独立性,家长先要做好成长自己的功课,要有坚定的自我思想和正确的三观。孩子在小学成绩的落后丝毫不影响将来人生的成功,孩子在小学的成绩优异并不决定一生的幸福。相反小学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胜任感,自尊感与价值感,让孩子活得真实,活得自信,活出自我的独特才是最重要的功课,才是决定将来人生是否成功与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