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来,最好的国产青春片来了 《嘉年华》测评
人们总是批评受害者打扮得太美,
什么时候才会谴责坏人的禽兽行为!
人们总是安慰受害者要学会坚强,
什么时候才让恶人接受应得的惩罚!
人们总是告诉女生好好保护自己,
什么时候才教育男生不要伤害别人!
这是我看完《嘉年华》,最想说的话。
(电影《嘉年华》海报)
此前,假导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的电影。很震撼。它让我想起了林奕含和北影学生阿廖沙的故事。
对于国产影片而言,该片无论是讲述少女性侵案的题材,还是黑暗与希望并存的结局,都相当大胆。
每当看到这样有力量的华语电影,我跟会很多人一样,心中会产生第一个反应,“这能过审吗?”。
真是讽刺。
(电影《嘉年华》海报2)
很幸运。这次《嘉年华》过审了,且于11月24号(也就是下周五)国内上映。
很难用「好不好看」来评价它。因为很多时候,看电影不只是消遣娱乐和放松心情。
作为电影,其实它是有责任感的。好的电影,不仅能够改变我们的三观,甚至能够改变整个世界。就像韩国的电影《熔炉》和《素媛》,上映时引发了韩国民众持续关注,韩国国会也因此修改法律。这样的电影,是属于改变国家,改变世界的作品。
(电影《熔炉》剧照截图)
这次《嘉年华》,也有「改变世界」的潜质。至少我们希望如此。
如果你还记得2013年那起骇人听闻的校长官员性侵幼女案,那应该深有同感。本片的故事,正是据此事件改编。
故事主要讲述一个12岁的女孩小文和小新被当地商会会长强暴,而15岁的女服务员小米目睹了这一切。
(电影《嘉年华》剧照)
导演文晏并没有选取,直接表现小女孩受到侵害的角度,而是围绕事件之后的剧情展开。
2名未成年少女遭遇性侵后,折磨并没有停止。
医院两次对小文检查,先后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第一次说小文失贞,第二次被收买后竟然说小文的身体完好无损。还在媒体面前公开发表检查结果。
(电影《嘉年华》剧照)
于是12岁的小文,迎来了同学的无知欺辱、母亲的冷嘲热讽、邻居的闲言碎语,还有整个过程中每一次对真相的掩盖。
警察以查案为由,多次逼迫小文回忆当晚的遭遇,不断让小文遭受二次伤害。
小文的妈妈,更是像极了中国保守家庭的家长,谈“性”色变。
不仅不抚慰女儿受伤的心灵,还剪掉了小文的头发,还义正言辞地教育她:“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电影《嘉年华》剧照gif)
这就是中国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每次出现这类事件,总有一帮人不是想办法让恶人伏法,而是选择谴责受害者。
类似于「苍蝇不叮无缝蛋」「一个巴掌拍不响」「她被艹一定是因为她欠艹,老天爷是公平的」的论调,不绝于耳。
典型的男权思维。
(电影《嘉年华》剧照)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言论,我都任性地脑补有一天这个社会,当我们看见穿短裤的帅直男就去摸他蛋蛋蹂躏他,他要是反抗我们就一巴掌扇过去:你他妈传这么少不就是为了让人摸吗?!
当然这是句气话。我知道,不是不能性侵女人,是不能性侵任何人。
说回影片本身。目前豆瓣不足一千人观看,评分有8.1分。
但我以为它值得更高的得分。
毕竟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嘉年华》是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同时,还获得了金狮奖的提名。
不仅如此,在金马影展,它也同样获得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的三项提名。(最终结果还没揭晓)
可以说,这就是1994年姜文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最好的一部国产青春片。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海报)
当然,本片完全有资格,与韩国同题材的电影《熔炉》相对比。《嘉年华》确实是中国版《熔炉》,但丝毫不逊色于《熔炉》。
《熔炉》因为优秀的剧本、台词而非常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让人看得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甚至潸然泪下。
(电影《熔炉》剧照)
和《熔炉》相比,《嘉年华》平淡了许多,或者说冷静了许多,显得不够催泪,给人一种“不好看”的错觉。
但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催泪并不是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
(电影《嘉年华》剧照)
看完《熔炉》,我们只知道不应该伤害未成年人,只知道罪犯可以凭借权力减轻处罚。
但看完《嘉年华》,我们还会思考当未成年人被伤害后,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这就是《嘉年华》的厉害之处。
(电影《嘉年华》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