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偷它?丨《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学习笔记
为什么我要偷它?
好小说总是由感情推动的。
这个观点应该说是这套书的主要观点。
这是因为小说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的人物。
那么,什么是主动的人物哪?
就是小说中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人物。其实就是由人物的感情推动故事发展。
人物应该拥有清晰的愿景。因为人们(现实中的人们)通常是先有了愿景才会采取行动。
人物有了行动之后,你的任务是在诸多行动中发现一个行动。即与那个愿望关系最密切的行动。并且以复杂而有意义的方式把行动展示出来。
1
写出一样东西。你感兴趣的东西。
可以是纪念品。
关于纪念品我想起来的是初二去上海大世界带回来的一个纪念牌。
比学校的校徽大不了多少。菱形的。本来想做一个永久纪念的。一个亲戚看到了,爱不释手的样子,真是让我为难。
做了几分钟的心里斗争之后,还是决定送给他。本来以为会心疼好长时间。没想到多年以后去他家,看到那个纪念牌的时候我居然问:
你还去过上海大世界哪?
囧!
不过这个练习跟这个故事关系不大。除非把那个故事改成那个亲戚把纪念牌偷走的。然后被我发现了。那么我的问题就不是:
你还去过上海大世界哪?
而是:你为什么偷它?
2
当然,这只能说接近今天的练习。因为今天的练习是:为什么我要偷它?
这样故事就得由我那个亲戚讲了。
这样你就得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那么他为什么偷它?
因为喜欢呗。
当然,要想让人物更加丰满,你就得问问题。
他是怎么偷的?偷它的时候心里紧张吗?如果被发现了怎么办?偷到手之后多长时间觉得感觉没意思的?为什么没还回去?
……
3
我写过一篇小时候偷瓜的故事。
被看瓜人看见了,虽然没有抓到,但是其实被看个正着,过几天我又跟人去瓜园吃瓜。
原来看瓜人认识我爷爷。不但没说什么还给我挑了一个又大又甜的。
其实小孩偷东西也就是觉得好玩。并无恶意。估计这种经历应该可以用来塑造人物。特别是这个练习中的这种人物。
总结
这个练习,重点不是偷东西,而是意图。
也就是情感推动的原动力——清晰的愿望。
小孩想吃瓜就是愿望。而且对于少不更事的小朋友来说,偷它,也未尝不是一个获取好吃的东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然后面的行动就出来了。
多观察生活,用鲁迅的话说:
解剖自己。
知道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体察别人也不会太难。
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谈的创新,很多时候也无非是“老黄瓜刷绿漆”,“旧瓶装新酒”而已。
最后引用这节课开头的几句话结尾。
创作小说的困难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识别出一个清晰的愿望,让它驱使你的人物行动;
第二,发现一个行动,即由那个愿望激发,又以复杂而有意义的方式表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