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奇点临近》
《奇点临近》
作者简介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美国):是世界领先的发明家、思想家、预言学家,他用20余年的时间记录和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以预测未来。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最终的思考机器”,被《Inc.》杂志称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他还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Lemelson—MIT大奖(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奖)获奖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
内容推荐
《奇点临近》论述严谨,案例丰富,深入阐释了“奇点”作为一种思潮,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并介绍了其在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展示的独特魅力。
雷•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他的这本耐人寻味的书预测未来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将促使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我们的生命。
——比尔•盖茨
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预言学家对未来的深刻见地。
——马文•明斯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系教授
阅读本书,你将惊叹于人类发展进程中下一个意义深远的飞跃,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以及感知世界的方式。库兹韦尔的奇点是一个壮举,以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雄辩论述了即将发生的颠覆性事件,它将像电和计算机一样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
——迪安•卡门,物理学家
本书对科技发展持乐观的态度,值得阅读并引人深思。对于那些像我这样对“承诺与风险的平衡”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库兹韦尔不同的人来说,本书进一步明确了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由于科技加速发展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比尔•乔伊,SUN公司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
目录
摘要对本书的赞誉译者序前言致谢作者简介
第1章 六DA际元直觉的线性增长观与历史的指数增长观六DA际元奇点临近
第2章 技术进化理论:加速回归定律摩尔定律与超摩尔定律DNA序列、记忆、通信、因特网和小型化奇点是一项经济命令
第3章 达到人脑的计算能力计算机技术第六范式:三维分子计算和新兴计算技术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计算的限制
第4章 达到人类智能的软件:如何实现大脑的逆向工程大脑的逆向工程:任务概况人类大脑是否与计算机不同对等进人大脑构建人脑模型大脑与机器间的接口加速人类大脑逆向工程人脑上传
第5章 GNR:三种重叠进行的革命基因技术:信息与生物的交汇纳米技术: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交汇机器智能:强人工智能
第6章 影响的盛装关于人体关于人类大脑关于人类的寿命关于战争:远程的、机器人的、健壮的、更小尺寸的、虚拟现实的范式关于学习关于工作关于游戏关于宇宙中智能的命运:为什么我们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
第7章 我是奇点关于意识的烦人问题我是谁?我是什么奇点是一种超越
第8章 GNR:希望与危险的深度纠结相互纠缠的益处相互纠缠的威胁生存危机的概观准备防御放弃的理念防守技术的发展和监管的影响GNR的一个防御计划
第9章 回应评论家一系列的批评来自怀疑者的批评来自马尔萨斯的批评来自软件的批评来自模拟处理的批评来自神经处理的复杂性的批评来自微管和量子计算的批评来自图灵支持派理论的批评来自故障率的批评来自锁定效应的批评来自本体论的批评:一个计算机可以有意识吗来自贫富差距的批评来自政府管制可能性的批评来自整体论的批评
后记本书相关资源与联系信息附录重新审视加速回归定律注释
序言
当人们看到太多相同的时候,也许我们很无知;
当人们看到太多不同的时候,也许我们视野不够大;
当人们同时看到不同和相同的时候,也许这恰是我们的智慧原点。
物质是静止的能量,能量是运动的物质,生命是连接物质与能量的桥梁;智慧是生命的形态,智能是智慧的简化,计算是智慧的元素,当人与机器以计算作为交集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生命是相通的。
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让科学挣脱神学的束缚,成为一匹驰骋的野马,为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末至今的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求真、细分与发散的逻辑,让物质得到了无限的发展,然而人类的精神却被混淆了。
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了两大趋向:一方面传统IT正在走向资源化,即计算可以像水、电一样被资源化;另一方面软件正在与文化融合。在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中,科技似乎走到了发散的尽头,人文也正在艰难地溶解着科技,人文化的科技正逐见端倪。
1998年,我们所在的南开大学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在普适计算研究与新媒体阅读产业实践中,发现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行为,正在被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络化电子装置裂解,带有理性思考的传统阅读正在被无情的娱乐化,萃取、整合理性阅读成为一种使命,同时人迁就机器的时代正在淡去,人与机器融合的时代将要到来。由此带来的众多困惑,驱使我们不断地在Intemet上寻求营养。2008年,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消息,称在美国的硅谷将成立一所“奇点大学”,这个大学的名称和教育探索,源起于一本《奇点临近》的图书。出于好奇,简单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评述资料和评论,发现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雷•库兹韦尔先生。由于国内没有完整的原版图书,我便通过正在美国UCLA联合培养的宫晓利博士,买了本《奇点临近》电子书,浏览后发现书中的观点很特别,而且与我们计算机专业相关,就安排实验室的硕士、博士按照章节进行报告、讨论,经过半年的讨论,发现书中的观点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在这期间董振华博士(现在UMN联合培养)建议我将其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由此产生了翻译本书的冲动。
奇点一词来源于数学的Y=1/X函数曲线上X=0的点,这个点应该是数学的禁区,也因此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在这一点上,也许科学与人文得到了交融。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本书的叙述方式和内容有以下特点:
(1)奇特与警示的结论
书中六个纪元的划分非常奇特而又富于哲理,宇宙的唤醒是个神圣的命题,大脑的模拟、计算能耗、人与机器的相互融合等都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结论,其结论如此的积极、如此的自信、如此的奇特。.
(2)严谨与独特的论述方法
书中前两章运用了归纳式推理总结,后几章又大量运用了演绎式推理预测,真正诠释了回溯有多远,预见就有多远的道理;作者通过追溯、分析以往的科学发展趋势和当今科技的现状,演绎并预测未来。其重点论述的技术加速回归定律已被现实逐步地验证。
(3)警世之语与探讨性对话
书中每章章首都有名人的警世之语:通过智者的眼睛去审视自然、科学以及我们生存的世界,从而不断强化思想的力量;
章尾是与未来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的博弈:通过设想中的未来去理解当今的技术发展和进化中的人类。
(4)东西方思维的对话
本书集中体现了西方科学注重演绎的思维方式,即分科放大的纵向思维回归;不同于东方哲学着重归纳的横向思维方式;书中以东方的归纳思维为基础,以西方的演绎思维导出结论,两者恰如“T”字形中的“横”与“竖”,无意之中完成了一次东西方思想的对话。
(5)GNR综合,科学的东方回归
GNR是三门可敬可畏的学问:触动物种的遗传(G)、复制物质的纳米(N)和改变智慧和灵魂的机器(R)。西方科学本质的发散性极有可能令G、N、R失控;东方哲学的宇宙观本质是收敛的,注重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存,科技的发展亟须东方哲学的收敛性作为制动系统,保证天地人的共生。
(6)衍生无限的奇点
“奇点”后续的衍生物包括:
•“奇点主义”:“奇点”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关于它的争论没有一天停息过,拥护者将奇点升级为奇点主义,从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构建奇点。
•“奇点大学”:2009年2月,Google和NASA联合建立了奇点大学,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电影《奇点临近》:由库兹韦尔自编、自导、自演,从艺术的角度说明“奇点”,本片将于2011年上映。
后记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如何看我,但对我自己而言,我仅仅是一个在海边嬉戏的顽童,为时不时发现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爱的贝壳而欢喜,可与此同时对我面前的伟大的真理的海洋熟视无睹。
——艾萨克•牛顿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爱。这并不是因为爱是一种内在的感觉,或是一种私密的脆弱的情绪,而是因为爱是一种动态的力量穿梭于世间,驾驭着最原始的事物。
——汤姆•莫里斯,《If Aristotle Rann General Motors》
没有指数增长是永远的,但我们可以延迟“永远”。
——戈登•E•摩尔,2004
多么奇异?奇点有多么奇异?它会发生在瞬间吗?让我们再来考虑一下这个词的出处。在数学中,奇点是一个值,它实质上超越任何限制,是无穷大的值。(一般来说含有奇点的函数在这个点是没有定义的,但我们可以证明,函数在这个奇点附近的值是超过任何具体的有限的值的。)
正如本书所讨论的,奇点并没有实现无限级别的计算、存储,以及任何其他可测量的属性。但是在所有这些特性上,包括智能,奇点肯定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随着人脑逆向工程的发展,我们有能力将并行的、自组织的、无序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大规模的复杂计算。届时这种智能将有能力在一个快速推进的迭代过程中,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自己的设计。
但是局限性似乎依然存在。宇宙所能支持的智能计算能力似乎只有大约1090cps,这一点在第6章就曾经讨论过。也有些理论(如全息宇宙理论)指出宇宙所支持的智能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比如10120cps)。但这些量级显然都是有限的。
当然,对于我们当前的计算能力能够实现的所有实际目标来说,这种智能的计算能力看起来是无限的。宇宙智能的计算能力是1090cps,这比当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大脑还要强大。1048倍。就像我在第3章回顾过的那样,即使是一个1kg的“冷”计算机,它的峰值计算能力是1042cps,这也比全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高1016倍。
鉴于指数计数法的力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更大的数字,即使我们缺乏想象力去考虑这些意味着什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可能把智慧传播到其他的宇宙中去。这种情况是基于我们目前对宇宙的了解所做出的设想,尽管不太确定。这可能使我们未来的智能水平足以超越任何限制。如果我们有能力创造或向其他宇宙移民的话(如果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未来的文明里所拥有强大智能很可能是可以驾驭它的),我们的智能水平最终将能够超出任何具体有限水平。这正是我们在数学函数里所说的奇点。
“奇点”这个词在物理学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物理学从数学中借用了这个词,总是用在一些拟人化的情况(就好像将“有魅力”和“奇异的”用于夸克的命名)。在物理学中,“奇点”在理论上是指密度无限大的零点,以及其无限大的万有引力。
但是,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不存在无穷大密度的点,事实上,量子力学也不允许出现无穷值。
就像我们在本书中所讨论的奇点一样,物理学中的奇点表示的是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