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熬了很多鸡汤,但属这一碗最毒
文| 一凡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在最平凡的日子里,夹杂着太多渴望成功的努力、挣扎、无奈、迷茫,和甚至可能付出的一切••••••from一凡有话说 《我熬了很多鸡汤,但属这一碗最毒》
这是一个功利盛行的时代,盛行的标志,是对成功的各种推崇,和推崇各种的成功。许多人被迫着追求成功,许多人膜拜着不知所云的成功。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在最平凡的日子里,夹杂着太多渴望成功的努力、挣扎、无奈、迷茫,和甚至可能付出的一切。却偏偏少有人能于平凡的日子中,敢于豁达甘于淡然。
似乎我们习惯了焦虑,也似乎只有焦虑才活的真实。如果想踏踏实实地做个普通人,反倒成为了代价高昂的壮举,你会被很多人看不起。
所幸,还是有人能从骨子里礼敬这份平凡,并把一个普通人做的硬硬朗朗,以至让旁的人看了,竟也会心生钦佩。
影片《洗澡》中朱旭先生扮演的老刘,正是一位甘于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的可敬之人。
话说对于澡堂的印象,因着年龄的不同,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记忆。在老北京的发展史册上,至少改革开放以前,泡澡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一件事。人来人往、哗哩哗啦,热热闹闹,说说笑笑,越是这样人流集中的地方,市井文化也越是浓厚。
老刘的澡堂,进进出出的客人,多是些同住一个胡同的老邻居们。大家相聚于此,除了通过泡澡来消除疲劳、放松身体,还可一起闲话家常,下棋斗蛐蛐取乐,相当程度上起到了休闲娱乐的社交功效。
外面是滚滚红尘的物欲横流,里面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老刘和他有些弱智的小儿子二明,乐于其中的浸泡在这方名为“上善若水”的澡堂里,将本来单调枯燥的平凡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这个味儿来源于老刘的通透,他很懂得享受上天对于普通人命运的恩赐。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却有坚守脚踏实地的问心无愧,不用过于追逐名利的光鲜亮丽,只用每日勤勤恳恳的简单开心。
远在深圳工作的大儿子大明突然归来,才略微打破了老刘的这份平静。用他的话说,儿子看不上他开澡堂,可他声称,看着那些老熟人,能为他们搓澡拔罐、按摩理发,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做个普通人,我很知足
其实,父子俩并非感情上的隔阂,只是价值观上的不同。逐渐的,大明融入到了一家人原本的和谐,学着处理起了澡堂里的事,也加入了父亲和弟弟每天晚饭后都要跑步的队伍中。这期间有两次比较剧烈的“冲突”,引起了大明和父亲内心各自不小的触动。
第一次是当大明让父亲也体验下他新买的按摩仪,父亲欢喜的表示接受后,大明提出自己要回深圳了。父亲愣了下但还是同意他第二天就去买飞机票的决定,并且可以带上二明。结果二明被他带丢了,父亲着急地出门寻找时,大明也跟了过去。父亲稍有抱怨的说,他和二明过的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回来。由此看出,父亲和这个渴望功成名就,想做一番大事的儿子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生理念上的分歧。
第二次则是夜里下大雨,父亲跑到澡堂屋顶去维修时,大明也跑去帮忙。对着五彩缤纷的朝霞,父亲告诉大明,房子和人一样也会变老,等老了你再怎么修理它,也就那样了。这种朴素的生活感悟,丢失了普通心灵鸡汤的矫情,真切的让人有些心酸。大明似乎也听懂了什么,他开始从心里接近父亲。但遗憾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在他准备为父亲搓澡时,恰好接了个电话,等回来后父亲没有再回应,他就泡在自家的澡堂里去世了。
一个多么普通的人,他把一生绝大多数的光阴都留在了澡堂,带给那些老熟人最踏实的惬意。拆迁后的邻居们各自离去,可老刘和澡堂,永远地活在了他们的心中。
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安然地在时光流逝的生命旅途中,简简单单付出努力,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
勇敢而智慧的做个普通人,远离仰慕一身浮华的累赘,守护一份心安理得的知足,书写一生幸福的传奇。
推荐阅读:
世界那么大,你却极卑微
相思已成病,对面却不识
什么样的努力,会让你看起来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