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2017-11-24 16:07:05 妆匣玉珍

妆匣玉珍 > 阅读方法

大家还记得十七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吗?

读书?逃学?上课?抄作业?做梦?

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十七岁的时候,你要成为一国之君,没有人帮你,只有一支根深蒂固的庞大组织想着害你。

逼你就范,让你听话,要你低头,你会怎么办?

十七岁的我们大部分还按部就班听着父母的话,老老实实地读书上课。

可在这个人的十七岁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没有兄弟可以仰仗,甚至有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需要他拯救。

如果这是我们的十七岁,我们会怎么做呢?

这个人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他是这么做的。

在天启帝去世前,单独召见了还是信王的弟弟朱由检,二十三岁的哥哥已经病入膏肓了。

十七岁的朱由校在十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七年后又失去了一直照顾自己的哥哥。

父兄留给他的,是一个内忧农民起义,外有大金蚕食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

而真正架在这个十七岁少年脖子上的利刃就不是内忧也不是外患,而是在天启时期崛起的一股势力——阉党。

以魏忠贤和天启帝奶妈客氏为首的阉党势力,渗透了整个朝廷,他们把持朝政,千方百计地想阻止朱由检登基。

结果在崇祯帝登基的时候,他都不敢进宫,直到登基大典前一天晚上,自己带着干粮进了宫。

战战兢兢地等着天亮,吃点自己的带的干粮就去登基了。

魏忠贤的势力就是这么大,当时的崇祯帝只有一个人孤军奋战。

他不知道对手是谁,虽然魏忠贤是首领,可他手底下的人多得数不胜数,谁是敌谁是友,崇祯帝完全不知道。

崇祯帝当时只有十七岁,魏忠贤快六十岁,进宫四十多年。

两个人不管在实力上还是在阅历上,都是天渊之别。

而崇祯帝这个暂时挂名的皇帝究竟能拔除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吗?

《十七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by 妆匣玉珍

第一回合

崇祯帝登基,魏忠贤送来了几个美女作为礼物,臣子给皇帝送美女再普通不过。

十七岁的崇祯帝笑呵呵地收下了以后,让人给美女们搜身,搜出了“迷魂香”,是一种媚药。

崇祯帝随便打发了这几个美女当宫女,回头夸了夸魏忠贤,把这件事按下不提。

晚上,崇祯帝在书房里看奏折呢,闻到一股异香。

心想不好,别是那几个美女又回来了吧?

命令手下搜书房,没找到人。

崇祯帝让人把所有灯都熄灭,看到墙里一点点的闪着红光,凿开墙壁一看,一个小太监举着“迷魂香”对着崇祯帝方向吹呢。

崇祯帝问都不用问,肯定是魏忠贤干得好事。

魏忠贤就是想让崇祯帝沉迷女色,你不荒淫,我怎么独揽大权?

看到魏忠贤这波熟练的操作就知道他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这种办法八成用在自己哥哥天启帝身上过,弄不好自己亲爹朱常洛也被这么摆了一道。

可是这套在十七岁算得上半个“名侦探“的崇祯帝身上一点用都没有,三下五除二全都解决了。

崇祯帝还是按下这件事不提,这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靠这些想除掉魏忠贤实在太天真了。

虽然拔掉了魏忠贤安排在自己身边的“毒刺”,可魏忠贤也不傻,他很快收到了美人计和迷魂计失效的消息。

心想试探一下这位十七岁的毛头小子上疏辞职。

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年纪轻,血气方刚的,说不定忍到这里忍不下去了,直接批准。

崇祯帝没有,他不但驳回了魏忠贤的“辞职信”,还责怪他不以大局为重,国家需要你啊!

客氏一看魏忠贤这边不但不让他退休还有赏赐,也来劲了,学着魏忠贤上疏要搬出宫。

崇祯帝心想:你本来就不该住在宫里,立刻同意了。

这倒不是崇祯帝意气用事,而是他留下本来就不该留下的客氏,反而惹人注目。

客氏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能痛哭着离开了皇宫。

客氏在皇宫中的势力一夕间全部消失殆尽,崇祯帝终于能吃口安心饭了。

《十七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by 妆匣玉珍

第二回合

如果说崇祯帝或者你带所有皇帝最怕什么,那一定是兵变,如果手中没有兵,这个皇帝位置是坐不稳的。

这个时候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和锦衣卫提督田尔耕都是阉党,他们仗着掌握兵权和禁军在崇祯帝面前不可一世。

从来没有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崇祯帝要铲除魏忠贤,必须先扳倒这两位。

天赐良机有个大臣弹劾崔呈秀没有回家守孝。

崇祯帝想了想,驳回了这个奏折。

原因很简单,崇祯帝现在就想让魏忠贤觉得自己是个十七岁的傻瓜,什么都不懂。

如果他能很敏锐地想到先从兵权入手,魏忠贤是绝对不会放过他,崇祯帝决定继续装傻。

魏忠贤确实很开心崇祯帝依然和天启帝一样纵容自己,但是以他多年生活在皇宫里的经验,他觉得崇祯帝绝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否则美人计和迷魂计都没成功呢?起码比天启帝聪明啊!

他继续要试试崇祯帝的底牌,上疏要求停止全国给自己修生祠,崇祯帝这时候演员的细胞上线了。

他回复道:想修还没修的就别修了。

魏忠贤心想: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吗?你到底是支持我还是不支持我?

这种模棱两可让一个六十岁老人都弄不明白的话,能出自一个十七岁少年之口,说崇祯帝没有演技真是不服。

第三回合

崇祯帝一直在等待,等一个时机,一个不需要和阉党正面冲突的时机。

既不能和阉党正面硬刚,又要铲除阉党势力,那只能等阉党内部起内讧。

真的能等到这种机会吗?真的能。

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魏忠贤正为了摸不清崇祯帝什么心思苦恼的时候,那些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他身边的人都纷纷动摇了。

有大臣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品行很坏,做事狠毒,许多坏事都是崔呈秀做的,和魏忠贤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他不加上和魏忠贤一点关系都没有,或许崇祯帝还会驳回这份上疏。

可他家了这句话,赤裸裸地说明了一件事,这个大臣也是阉党,阉党开始弹劾阉党了。

阉党内部起了内讧,打算丢车保帅。

崇祯帝等的时机终于来了,他立刻下令:崔呈秀下岗回家吧。

但是他还没有把矛头指向魏忠贤,依旧嘉奖他。

既然要演一个人云亦云的傻子,就演到底吧。

《十七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by 妆匣玉珍

魏忠贤的末路

那天十七岁的崇祯帝收到了一份贡生的上疏,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

崇祯帝觉得是时候了,宫中已经没有了魏忠贤的耳目,兵权收回来了,百姓都想着要杀了魏忠贤。

该收网了,魏忠贤你的好日子到头了,所有阉党的好日子都到头了。

他把魏忠贤叫来,一改往日和颜悦色的形象。

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把贡生的上疏递给魏忠贤。

条条都是杀头的大罪。

魏忠贤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这哪里是个十七岁的少年,这就是个来索命的阎罗王。

他太低估这个朱由检了,一直觉得他年轻,不懂事,其实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跟朱由检比起来,他哥哥朱由校根本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魏忠贤能蒙蔽朱由校到死,在崇祯帝面前就是个跳梁小丑。

他说什么都没用,因为皇帝打定主意要除掉他,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魏忠贤上疏辞职,崇祯帝在也不拦着他了,还让他去凤阳守灵。

当魏忠贤带着一千多人的仪仗,四十多辆大车金银财宝大摇大摆地走出紫禁城。

崇祯帝在也忍不住了,魏忠贤啊魏忠贤,你都这样了还敢在我面前摆谱?

他派出军队去追魏忠贤,逮铺他回来。

魏忠贤明白大势已去,上吊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