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阅读量和关注度太低的总结与反思

2017-11-25 22:40:09 秀才含笑

秀才含笑 > 咨询理论

最近上班实在太忙了,从早上进公司到下班,就像打仗一样,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甚至周末也要加班,整个人时刻都是紧张状态,两个星期下来实在疲惫不堪。

但即使如此,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必定看半小时至一小时的书,早上坐公交和中午吃完饭休息的间隙在简书上写字,晚上修改完善,半个月竟也写了五篇文章、看完两本书。

这种奋斗的感觉让我很舒服,年轻真好!

在简书上发表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收到专题《想法》的投稿通过通知,让我欣喜若狂,甚至截了图发了朋友圈,还专门给我妈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她,我实在太兴奋了。

《针对阅读量和关注度太低的总结与反思》by 秀才含笑

收到的第一个投稿通过

两天后我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收获了我的第一个关注,当时我觉得我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我的写作生涯就要开始了,我就要慢慢实现我的梦想了。

然而接下来,我陆续发表了两三篇文章,只要一发表,我差不多一有时间就刷简书,看看有没有投稿通过,有没有被阅读,有没有被人点赞和关注,一遍又一遍,可是,阅读量并不会随着我的阅读次数增加而增加,依然只停留在十位数,点赞量和关注量为零。

这让我慢慢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冷静了下来。

之前我觉得写出好文章,就要多看书,所以我每天不管多忙都会抽时间阅读,但现在的状态不得不让我反思自己,仅仅阅读就够了吗?

认识到这个问题,我针对性的在简书上找了几篇建议性的文章阅读,发现自己确实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阅读分泛读和精读,而我基本上都是泛读,缺少深度阅读。

一本书只要一开始看就总想尽快把它看完,不能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例如我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时,只记得书中的爱情故事,甚至看完后连人名也记不住,自动忽略了其中的写作方法和人物刻画的细节以及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如同只看到长城上一块一块的石头,却忽略了它的历史和意义一样。

其实阅读之所以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就是因为能从书中获取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故事的情节只是知识的一小部分,想要充分汲取书中的价值,需要精读,对好的字句进行摘抄、揣摩,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熟记于心,才能实现文字的最大意义。——当然,我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对于流水性书籍和文章,无须如此。

2、简书中的互动必不可少。

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发出去没有人看,着实让人着急,但简书中和自己一样的写作者还有很多,何不一起探讨经验,相互帮助呢?自己如此迫切的需要别人的认可,又何须吝啬自己对他人的鼓励与支持?阅读别人的文章,如果有一些更好的意见就善意的表达出来,感觉不错的就送一个爱心,长久如此,我相信,别人也会慢慢对你施予援手。

3、长久写作的磨练与坚持。

来简书的日子并不长,写作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兴趣,其实在没有认识简书之前,我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除了高中的日记本让我扔了,其余的一直留着,七八本,虽不是每天记,但也从未停止。我看到简书上一些比较厉害的作者,基本最少也有几个月的写作经验,他们中除了少部分的写作天才,大部分也都和我们一样,一个人默默的观察,收集素材,深夜码字,不断坚持。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知道刚开始固然艰辛,但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

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并且不忘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便可以在写作的路上走的更远。

其实不仅是写文章要反思,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一味的投入进去,不到南墙不死心,有时候不仅不会成功,反而給自己一种很努力的错觉,更加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比问题本身更可怕。

多停下来思考,才能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