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走心的谈判,你到底还缺什么?

2017-11-25 23:13:06 蕉阳下

蕉阳下 > 咨询理论

《一场走心的谈判,你到底还缺什么?》by 蕉阳下

最近在读一本书《强势谈判》,作者是FBI前国际人质危机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主要介绍的是谈判心理学以及谈判手段。

极富权威的智力研究博士罗伯特J.斯特恩伯格出版了《成功者的智力》里指出,成功者的智力包括三个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眼下我的实践机会来了。

晚上一名新兵小陈突然间跑到我宿舍,说了一句我要退兵。才洗完热水澡的我一身冷汗,还没问怎么回事,他们班长阿松气冲冲的跟进来,瞪着他。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我打破沉默:阿松你先出去,我了解下情况。

阿松不动冲着小陈吼了一句:陈*,你出去!

听见他声调提高,我忍着怒火:阿松你先出去。

“我不出去,陈*你给我出去。”阿松两眼瞪着小陈。

“你两个给你们5秒钟TMD给我消失,滚!”似乎他两没见过我发那么大了火,便悻悻而去。

人在生气时所作的决定,在日后想起百分之八十都是错误的。

点名期间,我并未点名道姓的批评任何人,而是就事论事,将所有班长教育了一遍。点名结束后,阿松过来跟我:队长我看你最近在处理小龙退兵事件忙的焦头烂额,所以我也不想给中队添麻烦,如果说什么事情都要队长你来管的话,那要我这班长来干什么,那这班长我干不了......

气头已过的我,听了这句话,已是怒火复燃,跟他对峙了几句,话锋越来越偏。我说:停,打住,现在我两个都在气头上,等我两个冷静下来再说。我立马扭头就走。

回来后我发现我浑身颤抖,定是过分气愤所致,深呼吸三口,想着前期看的《强势谈判》,这不是可以派上用场了嘛。

《一场走心的谈判,你到底还缺什么?》by 蕉阳下

这是当时的手稿

我奋笔疾书,列下一页谈判清单。准备谈判。

时机选在一个小时之后,为了是让阿松也冷静下来。

标注是一种通过认知来评估他人情感的方法,给他人的情感命名,然后把你认为对方拥有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你的对手情绪紧张时,标注会发挥特殊优势,把负面的想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当你用理性的文字来表达情感时,就会干扰大脑原有的紧张。

我与阿松面对面坐下来时是熄灯后,在储藏室,一个独立的房间。

他的头始终低着,像是想把头埋进衣领,双腿抖着,向世界宣告我不听。

我俩对视时,我发现他眼里有一丝不服输的倔强,意料之中。我跟他说:似乎你看上去很生气,且不服,但是没有放弃和平解决问题。

他惊讶的看着我,两秒钟后说:暂时没有放弃。

我知道他在慢慢关闭他的防御系统,我接着说:我列举了以下我们所冲突的问题,你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是否明白?“明白”。

小心“是”——掌握“不”

有时在谈判中说“是”,是虚伪的“是”,因为觉得说“是”反倒能更容易跳出当前轨道,或只想虚伪地让对话继续下去,从而获得更多信息或好处,或对非黑即白的问题作出的回应,大多数只是一个简单的确认,同时也不承诺会采取行动。

吉姆.坎特的著作《谈判从说“不”开始》里谈到:谈判的一开始,就允许对手说“不”。这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决权深层次的普遍追求。人们需要掌控的感觉,当你明确允许他们说“不”来赋予他们自决权的时候,情绪就能平和下来,做决定的效率也能提高,对方也能够真正关注你的建议。他们被允许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允许他们改变,这也为你赢得时间,以便解释和调整来说服对方。你建议的修改比维持现状更有益。(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你是不是想给我们添麻烦?”  “不是”

“新兵跑到我宿舍,你觉得你有没有管好你的兵?”  “没有”

“按照我以前的管理模式,是不是我不相信你能把问题处理好?”  “不是”

“是不是觉得我不会处理越级报告的人?”  “不是”

“你是不是觉得如果我不插手你的管理,就证明你班级管得好”?  “不是”

“你是不是觉得我插手你的管理,你很没面子?”  “不是”

“我们单位是不是人心散了,不是一个整体了?”  “不是”

“我命令你出去,你没出去,你觉得你有没有执行命令?”  “没有”

“军人是不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是”

问完这些问题之后,他已经被我引导向这样一个思维:他没有能力管好他的兵,而让小陈直接跑到我宿舍汇报情况,我相信他能够处理好问题,他出于不想给我添麻烦的目的,而顶撞我,违抗命令。

事情向我预测的方向发展。

制造控制的幻觉

精心设计并提出校准性问题,通过公开承认对方,兵不血刃地消除谈话中的进攻性因素,这样做让你提出观点、要求的时候,看上去不那么咄咄逼人,让对方拥有控制的幻觉,觉得他们掌控全局,但实际上是你在控制整个对话的框架,对方不会因为你的提问而觉得拘束,而是你能把谈判推进下去。

我向阿松提出校准性问题:你觉得问题该如何解决?

他沉默了一分钟,说:队长,是我对不起你。

而后,他泪眼婆娑跟我述说了,最近他无论是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很大,他一心想把班级带好,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想出成绩,却忽略班上的新同志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才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

我仔细倾听着,不打断他。

眼泪是感情的直接表现,我知道我成功了。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