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将若何?

2017-11-28 17:40:11 一季笑颜

一季笑颜 > 电影评论

文/一季笑颜

《《兵临城下》:将若何?》by 一季笑颜

一季笑颜 .jpg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市)战役(二战中)时,德军兵临城下,苏军和德军顶尖狙击手(瓦西里与康尼少校)二人博弈的故事。

第一个场景展示了幼年的瓦西里和其祖父猎狼的情景,瞄准,枪声响起,结果被省略,此场景到此结束。给人无限遐想......

第二个场景成年后的帅小伙瓦西里正式出场,第一次牛刀小试就来了一个五杀(远距离击杀5名德军一气呵成)。让人拍手称帅,

我像一块石头,纹丝不动。我很有耐心,等它再靠近些。我只有一颗子弹。

这让人想起《狼图腾》中的老人教男主打狼,

老人压低声音说:打仗没耐性哪成。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准机会。

就是这次出手,点燃了旁边那位政委同志内心的希望。小编臆测其当时内心独白:“有这样的队友,何愁不赢?”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赫鲁晓夫训话的时候,全场都笼罩在失利气氛中的他自信的亮出了观点,

这里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被德国人的子弹要么是被我们自己人打死,也还有另一条路,一条勇气之路,一条热爱祖国的道路。我们必须重新发布军队的消息,我们必须要讲述一些宏伟的故事,才能够振奋人心、重整旗鼓。我们必须让他们坚定胜利的信念。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希望、自豪和去战斗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制造先例让他人跟随其后。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英雄。

瓦西里就这样登上了各种报刊头条被塑造成了全民英雄。一次大型宴会,在赫鲁晓夫的陪伴下,面对这斯大林的巨幅照片,遥遥相望,让人想起《1984》中所说的,老大哥在注视着你。瓦西里从此白天狙杀敌人归来晚上处理来自全国各地雪片般的信件。

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将会牺牲。所以每晚他们回来时,都把活着当成是一种奖励。所以每杯茶,每支烟都成为一种小小的庆祝。

如果说英雄具有某种力量,在这里就是唤起希望的力量。此时无往不利的瓦西里在梦境中将影片第一场景的其余细节全部展开:那次猎狼他失败了,并且非常的惊慌失措。前后呼应形成了一处神来之笔,预示主角可能会有一些心理障碍的存在的同时再次引发遐想......

他的对手出现了。康尼少校。对小萨沙的利用,杀害小萨沙的残忍已经明确表明他已经彻底失去了人性的特征而沦为战争机器。

德国士兵停下了火车,强迫所有人下车,在一座桥中间,把他们两个两个的,绑在一起。母亲和女儿绑在一起,丈夫和妻子绑在一起,让他们沿着铁路站好,然后他们为了节省子弹,冲每一对开一枪,这很奏效,死了的那个人将另外一个带进河里,我知道他们死在一起。他们永远也不会让别人分开彼此。

战友的牺牲,崇拜自己的小萨沙的牺牲,都是对瓦西里进行的沉痛打击,这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他,身处主场中的他,一直备受信任和关注的他,被过分神化的他产生了太大的压力,加上原本性格当中存在的阴影,不自信危机产生了,阴影面积扩大了......

本片像一座工厂,先是将被称为文学三大主题的战争,死亡,爱情全部磨碎混合,之后将它们像作料一般随机撒向影片中无数的人生。瓦西里是幸运的,爱情的味道很浓,有很多不幸的,如襁褓中的婴儿还在嗷嗷待哺就被分配了浓重的死亡的味道。

随着爱人塔尼亚的“牺牲”,政委的自杀式暴露,悲痛、仇恨、保家、卫国终于汇聚成一种的力量,让其扫除阴霾,突破自我,绝杀对手。但是这种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不禁想起《弱点》当中,那种对在意的人保护的力量,真是一种神圣而纯净的强大力量。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从这个角度而言,战争是无处不在的,你争我夺是常态,有无硝烟而已。世界是一个舞台,兵临城下的戏码时常就会上演,

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的时候,有周瑜对孙权说,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有主动求和靖康之耻,

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宋钦宗返回。

是虞兮虞兮奈若何?

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本片中赫鲁晓夫有一段独白,

我的名字是尼基塔赫鲁晓夫,我来负责接管这里的一切,这里不是库尔斯克,不是基辅,也不是明斯克,这里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是以我们的领袖命名,它不仅是一座城市,它更是一种象征,如果德国人占领了这座城市,整个国家就会崩溃。现在我希望士兵们,昂起头来,我希望他们能拿出勇气来,我希望他们不要再被吓得屁滚尿流。

兵临城下,将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