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毛

2017-11-28 20:53:12 楚儿笨笨

楚儿笨笨 > 阅读方法

知道三毛的人大都是被其率真、浪漫、自由、不羁的性格所吸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毛》by 楚儿笨笨

三毛

1943年3月26日,三毛生于重庆。起初她并不叫三毛,她的原名叫陈懋平,三毛是她后来自己取的。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

“有人问我,三毛和而二毛,你究竟偏爱哪一个?我想她是一个人,没法说怎么去偏心,毕竟这是一枝幼苗,长大了以后,出了几片清绿。而没有幼苗,如何有今天这一点点喜乐和安详。”------三毛《雨季不再来》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性格饱满、成年后的三毛,但是我们有必要谈一谈那个过去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的三毛,那个青春年少时的三毛。它是三毛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如同堆砌高楼大厦的那些地基。它造就了今日呈现在大家眼前那个自由、不羁的三毛。

三毛生于1943年的重庆,正逢内战,后随父母迁至金陵,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国民党的战败,又举家迁至台湾。也许正是这段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的生活,给三毛心中扎下了最初的流浪的萌芽。

童年的三毛就拒绝一切循规蹈矩的事情。到台湾后,刚开始住在建国北路与松江路附近,他曾在作品中提到建国北路的一家书店,这正是她的精神寄托。儿时的三毛,相对而言,性格是比较孤僻的,不是很喜欢与人交流,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周围发生的一切。她是一个需要安静的人,安静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心中有着自己对于事情的独到见解。

走遍万水千山

“流浪”几乎占据了三毛生活的全部,她向往流浪,享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还是未能禁得住沙漠的诱惑,在1973年与深爱的荷西来到这里生活。

沙漠的生活激发了三毛的创作灵感以及潜藏着的写作才华。她将在撒哈拉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并出版了《撒哈拉的故事》。

沙漠生活充满艰辛。不同的语言、文化,恶劣的生存条件,但是这些都没能够阻止三毛对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追求。他们最终还是在沙漠中定居下来了。

生活并非如同想象的那样,其中不乏乐趣。对于孩子一般的三毛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有趣。

一些生活的插曲:

有一天,小女孩拉布来敲门,我开门一看,一只小山也似的骆驼尸体躺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十分惊人。“我妈妈说,这只骆驼放在你冰箱里。”我回头看了看自己如鞋盒一般大的冰箱,叹了口气说:“拉布,告诉你妈妈,如果她把你们家的大房子送给我做针线盒,这只骆驼就放进我的冰箱里。”她马上问我:“你的针在哪里?”

出自《芳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毛》by 楚儿笨笨

三毛与荷西

毫无疑问,三毛与荷西生活的那几年是她生命最快乐,最珍贵的时光。荷西能够接受三毛一切怪诞的想法,三毛自己也曾说“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国籍不同、个性也不同的人,却能够爱的如此深沉。当初三毛不愿与结婚后失去自由,所以不断地强调婚后还是要“我行我素”。荷西当时说道“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爱情才历久弥坚。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的人生率真坦诚。三毛在第一次遇到荷西时并没有想太多,但是两人再次相见时,这时她已经历经沧桑,而荷西如孩子一般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她,所以决定和荷西结婚。爱情给了常年漂泊的三毛极大地归属感,在此期间内,也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荷西在一次潜水是溺水身亡。这对生活刚安定不久的三毛来说无疑是最为致命的打击。荷西离开后,三毛亲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坟墓。如果不是当时三毛父母正好在身边,她一定跟着荷西走了。三毛有着非常强烈的性格,对生命的探索和生过的价值上,更是执着。

其实荷西走后,她的心也已经走了大半。后面的很多年全因父母活着,但是最终她还是走了。也许离开能让她更放松,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果有来生,愿你依然“你行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