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哈佛路》 人生中那些闪光的时刻
朋友推荐说,这是一本高级的励志书。对鸡汤免疫这么久之后,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满怀期待希望这本书能让自己体会一下久违的打鸡血的感觉,却没想到,一直读到书的三分之二,除了一个略显沉重的故事,并没有任何励志的迹象。
这更加让人好奇。因为从书的封面大概就能知道,这是关于一个贫穷的女孩通过自我奋斗走进哈佛的故事。在书的前半部分,作者用了很长的内容讲述自己的童年、家庭、过去。
女孩的名字叫莉丝,父亲和母亲是美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母亲靠自己的身体生活,认识父亲之后开始了吸毒的生活,女孩莉丝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长大。
吸毒的父母是没有爱的,或者说对于毒品的渴望完全压制了作为父母的本能。他们忘记给孩子做饭;拿了救济金会在一个星期内就全部用来买毒品;她的母亲会在生日那天把奶奶给莉丝的5美元偷去买毒品;甚至会在感恩节那天把莉丝从教堂拿回来的火鸡卖给隔壁邻居换钱买毒品。
所以莉丝从小就明白,即使睡在大街上,也比待在家好。有时候她能去朋友家睡几晚,但大多数没地方去的日子里,她会一个人或者叫上同样没地方去的朋友,整夜在街上溜达,放肆的大喊大叫,像疯子一样。
后来她遇见一个男孩,那时候她16岁。莉丝开始跟着那个男孩混迹于底层社会,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吃饱饭,然后四处飘荡。彼时,她的母亲被诊断出艾滋病,没多少时间可活。
到这里,书已将近三分之二,对于哈佛,甚至上学这件事都没有任何提及。所以更加好奇,像这样一个生活在如此环境,16岁还在辍学混迹街头的女孩是怎么走进哈佛的。所以在后面的内容,我读的很仔细,希望能发现,是什么样的因素,造就了如此大的成长和改变。
母亲因艾滋病去世后,莉丝和男朋友卡洛斯继续着流浪的日子。没多久,莉丝发现卡洛斯在吸毒,每天回去的很晚,脾气变得暴躁,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如此的依赖卡洛斯。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安静顺从。不管卡洛斯说什么,就算我不同意,也要听从。我太害怕了,不敢反抗。只要他愿意,他就利用我的恐惧来戏弄我,想做游戏一样。
改变来自于一个晚上,那天莉丝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女人在汽车旅馆死亡,身上被刺多刀,原因是吸毒男友对女友施暴失控所致,而受害者是住在莉丝不远处的一个女孩。报道让她想到了自己,莉丝打包了自己所有的东西,彻底逃离了卡洛斯。
下面是第二个转折点。离开后的莉丝找到一个叫杰米的朋友求助,她在朋友家里吃了一顿饱饭,洗了个热水澡,和杰米的女朋友佩奇睡在一起。两人聊天的时候,佩奇问她,“你不考虑继续读书吗,我以前上的非传统性高中(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很适合你。”那天莉丝记下了学校的名称和地址。
每天都在为食物和睡觉的地方担心,这种难熬的日子让莉丝开始考虑上学的可能性,她渴望拥有自己的公寓,有大床,有干净的衣服,温暖的浴室。于是,莉丝开始行动了。
她尽可能去寻找,考察并参加非传统性高中的面试。但这并不顺利,她几乎没有上过学,即使是这些学校也不想要她。在又一次被拒绝后,她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
我的钱还够做两件事:买地铁票去下一个学校的面试地点;坐火车或布朗克斯,只需要一个小时,还可以买点披萨。
披萨还是面试?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
我独自一人站在人行道上,身边都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的思绪开始迸发——我有家,有家人,头顶上有屋顶,有爱我的人为我在世界上指明方向。现在,我在第65大街,母亲死了,父亲走了,丽萨和我也分开了。一切都不同了。
生活总是这样:一会所有东西都有意义,下一刻,一切又都变了。人会生病,家庭会分裂,你的朋友会关闭曾对你敞开的那扇门。我坐在那里,经历过的那些快速变迁折磨着我心里却没有悲伤。不知从哪里,也不知为什么,一种异样的感情偷偷占据了悲伤的位置,那就是希望。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也可以变得更美好。
她被那所学校录取了。校长很好,因为她的坚强和勇敢,莉丝成为了特殊高中的学生。
第三个转折点。为了开学后能专心学习,她必须攒好足够的钱。工作的时候她是最卖力的一个,向别人推销的工作,她总是赚的最多。经理夸她善于交际,经验丰富。
我成功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仅经常挨饿,而且没有暑假,我需要在冬天来临前储存粮食,省吃俭用。等入校学习不能外出工作时,我也能度过那漫长的日子。
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副画面。和莉丝一起工作的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晚上休息时这群热情的年轻人会坐在一起聊天。莉丝坐在人群中,听着他们谈论品牌,谈论旅游,谈论他们的大学,听他们比较校园,比较宿舍,比较导师,甚至比较研究生院的课题规划。她坐在一旁听着这些陌生的词汇,想着大学是什么样子?研究生研也是大学吗?她知道这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在讲述另一个世界的事,和她从小经历的每天为食物这些小事担心的生活完全不同。她说,
我有些费解,不过我开始对大学这个概念感兴趣了。
在那个夜晚,因为那群近在咫尺却又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年轻人,莉丝的心里从此开了一扇门,那些人不会知道,他们习以为常的谈话,给一个16岁的女孩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她能够不顾所有的困难,心怀希望向着那个方向努力。
上学后的莉丝全身心的投入了学习,她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填满了,只为了能在两年内修完4年的学分,然后申请大学。学校是不提供住宿的,所以她不得不自己解决睡觉的问题。有时她会睡在朋友家,但大多数时候她会选择睡在走廊。因为,
软软的靠枕和暖暖的感觉让我比任何时候都想索性把毯子拉过头顶。
靠着她的勇气和努力,莉丝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高中,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进入了哈佛大学。书的最后,是已经毕业的莉丝写的后记,她投入了帮助像她一样的孩子的事业。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眼前浮现的是那个因为家庭原因从小混迹街头的女孩,和那个最后自信自强的女孩。会想影响莉丝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会发现,她的变化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当然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但我更想说的是另一点。
如同莉丝一样,无论是建议她去读书的佩奇,还是那个晚上一群聊天的年轻人,人生中的很多重要时刻,往往来自于外部环境,可能是素不相识的人,可能是当时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这些时刻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轻轻的把生活的轨道推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上。也只有在多年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会发现那样的时刻是如此的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