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要放手让孩子玩耍
Wechat:13226620339.烘焙微信
今天分享的书是《玩耍精神》,本书作者彼得·格雷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玩耍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颠覆了我们之前的看法,觉得经常玩耍的孩子对学习不好,但事实却不是,今天我们就玩耍方面,分享书中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玩耍精神、复杂的过家家、混龄游戏的价值。
玩耍精神
现在小孩都是很值钱的,我这一代90后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每队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这对夫妻是输不起的,所以对于孩子是百般爱护,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所以围在孩子身边的都是大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做为家里的心肝宝贝,更是爱护得不得了,小孩身边都是大人,大人什么事都让着小孩,惯着小孩,所以小孩与同伴玩耍的时间少之又少,上学了有同学还好,但0-3岁则是与大人为伴。
其实这种缺少同龄玩伴的玩耍,让孩子少了很多自己与同伴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这时只有小孩子之间自己去解决,则这就达到了玩耍的目的,在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很多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这就是孩子玩耍的精神所在,所以有可能的话,尽量让孩子去跟同龄孩子玩耍,不要都呆在大人的圈子里。
我小孩从9个月开始我就带他去早教了,早教同龄孩子比较多,他们在早教玩耍的过程中,会有肢体接触,如对同一个球,两人都争着想要,这时我只会在旁边看他们自己解决,绝不插手,也不会说“让给弟弟,让给姐姐等”让小孩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10来月的小孩还处于对世界的探索中,所以不存在这是你的东西,我不能拿你的概念中,他们只要看到了,无论是不是已经在别人手里了,都会觉得看到了就是自己的的错觉中,所以不应该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小孩所谓的“抢”,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或者拿另一件玩具吸引小孩注意,引开小孩对同一样玩具的争夺中。
放手让小孩去跟同龄孩子玩耍,是培养他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
上传中,请稍候…
复杂的过家家
在玩耍的众多形式之中,有一种游戏自带社交性,它就是角色扮演,俗称“过家家”。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曾玩过家家,我也曾经玩过,而我小侄女现在5岁,小侄子3岁,两人在家也经常玩过家家,谁当医生谁当病人,而小侄女最喜欢玩的就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了。
她自己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画画教我、我姐、我姐夫、我妈妈等“学生”,她在黑板上画画时,要求我们看着她画,不可以玩手机、不可以讲话,俨然就是把她白天在幼儿园上课的情景搬到了家里来了。其实在这种玩过家家中,我们可以间接知道她在学校学习了些什么,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情景等。而且也让小侄女感受到当老师这个角色的难度,自己白天上课就要好好听老师讲课等等。
有时为了让过家家可以按照原有轨迹进行下去,小侄女需要忍受我们提出的各种打断她画画写字的问题,来回答我们的提问。这种必须克制冲动的能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锻炼的。
所以当你的孩子要跟你玩过家家时,不要拒绝,不要觉得无聊,一定要投入,你这是在间接塑造她的人格。
混龄游戏的价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起玩,总会出现很有趣的现象。
我儿子在我这边或者是爸爸那边都是年龄最小的,他很喜欢跟着比他大的哥哥姐姐玩,哥哥姐姐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跟比大他一点点的小表哥一起玩时,他不会直接去拿小表哥手里的玩具,而是跟他在后面,看着小表哥玩,等小表哥把玩具放下后,他再跑去拿起这个玩具,这个过程太有趣了,他知道自己要是直接跟小表哥面对面“抢”这个玩具,他是“抢”不过,所以就一直等,当然,小表哥比他只大一岁多,并没有像姐姐那样直接给玩具他玩,而是自己玩了一会后再给他玩。这样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比他小的弟弟玩,也体现出作为哥哥的小表哥有照顾到小弟弟的一面。这就是混龄游戏的价值了。
对于年长的孩童,他会懂得自己是大的,需要照顾小的,不能所有东西都自己独揽玩,要照顾小的,分给小的玩。
对于年幼的孩童,则会看到大的一些行为,会去模仿,会去学习,知道哪些玩具是怎么玩的,也知道哪些规矩是要遵循的。
所以不要忽略混龄孩童一起玩耍的时候,不要担心大的欺负小的,让他们去玩,遇到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也就足够了,让他们在玩耍中成长。
孩子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的希望,但不要保护过度,还需要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成长,这是孩子成长必须阶段。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