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绿灯”意象到而立之年的自省——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小说中高居第二位的作品,它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中的主人翁盖茨比来自中西部到东部闯荡一夕致富,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每晚看着海岸另一边的绿灯,追寻着自己深爱的女人黛西。最后因为一场车祸所引起的一次报复性枪杀让盖茨比殒命于自己豪宅的泳池内,邻居尼克作为书中盖茨比“唯一的朋友”见证了盖茨比这一切,宛如看繁华楼起再看它楼塌。作者认为这部作品就是建立在“幻想的破灭”上,正因这样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鲜艳。你无需理会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
一、盖茨比与“绿灯”
盖茨比是一个极具个人理想追求的人,他不同于小说中那些当时处于上流社会的其他人被繁华奢靡蒙蔽心目,他的心里一直有盏绿色的“灯”坚定地在海岸的另一边。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这盏灯是他对住在海岸另一边黛西的爱。他虽然洞悉黛西的拜金,仍理想化的相信他们之间会有纯真的爱情,包括后来为黛西背黑锅,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都是他深爱黛西的体现。然而,从深层次角度出发,我认为这盏灯是有大具象的。盖茨比所代表的是当时美国社会的极少一部分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他们并不像黛西汤姆们出身豪门,而是一直靠着自我努力获得财富。书中描写过盖茨比死后,他的父亲来到他的豪宅,回忆起盖茨比小时候就规定下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由侧面描写所反映出盖茨比的自律和愿意为了美好事物加倍努力的优秀品质。因为这种品质的稀缺少有性,所以贵为珍贵,就像渺茫海岸上那盏“绿灯”。盖茨比虽因凡尘殒命,却被人称之为“了不起的盖茨比”,难怪书中的尼克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中说“他们都配不上你,你应该被鲜花簇拥着!”
小说结尾写道:“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信奉这个年复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也没关系——明天我们将会跑得更快,把我们的胳膊伸得更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划,一条条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被冲刷得连连倒退,进入过去。” 其实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在追求各种人事获取的过程里,遭受着“冲刷”般的打击,同时也可能在迷失着自己,正所谓“得到着也丧失着”。我们反感甚至讨厌着俗世里的一些丑恶行径,但是我们仍然“向前划”,我们的内心仍然需要信仰和坚持,就像盖茨比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心中依然燃着的“绿灯”。
二、“我”与三十岁后新的十年
书中的“我”尼克虽然大多时候都像一个旁观者,看着盖茨比和汤姆黛西们的情仇纠葛,但是偶尔的内心活动却可以深入人心。书里写道:“我已经三十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新的十年,是一条凶多吉少、危机四伏的人生之路啊。 ……于是,我们迎着渐渐冷却的暮光朝死亡驶去。”
这一段话它不仅是“我”的内心活动,更是我在看到人们在俗世纷争过后的自省。“我”将一道分割线隔开自己和汤姆所代表的俗世声音,一切喧闹声在轿车一路飞驰中显得模糊且遥远,“我”极度恐惧到来的三十岁生日,它不仅预示着我们身体会因为年龄增长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还预示着我们“满腔的热情越来越稀薄”。极为讽刺的是“我”对乔丹的描述,“我”因为乔丹还慵懒地靠在“我”身边渐渐感到安稳、可怕的冲击慢慢消散,乔丹所代表的“现实派”给“我”带来了宽慰,可“我”又深知乔丹“决不会一年又一年地背负那些早已忘怀的梦”,这也注定了后来的“我”和乔丹不会有结局。
“我”把自己三十岁后的人生看作是凶多吉少和大灾大难的人生之路,我想这里的“凶多吉少”、“大灾大难”并不是指生命所可能遭遇的危险或被害,它指的应该是未来人生会遇到的种种艰辛磨砺以及因艰辛磨砺所可能迷失的自我,在俗世中丧失自我和人性,才算是真正的“大灾大难”了。但愿我们在人生而立之年不迷失不恐惧,坦然坚定地面对数新个十年,但愿我们不会迎着渐渐冷却的暮光朝死亡驶去,而是朝着希望。
读书就像是我们个人跟公共空间的一个走廊,一个通道,它绝不是完全私人的事情。阅读使我们通过这个通道感受外在、获取滋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些经典书籍就是“压舱石”,它给我们人生基奠会让我们终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