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国政府和市场的博弈

2017-12-05 12:13:12 五弦阮

五弦阮 > 阅读方法

《读书|中国政府和市场的博弈》by 五弦阮

​先申明一点,我在财经政治方面是个小白,对于作者的很多观点无法辨别真伪,在此只对本书做一个总结。

-前言-

本书写于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针对的就是会上所提出的“新常态”这一全新概念。

那么“新常态”到底是怎么提出的?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

“新常态”这个词第一次被提及,是在习近平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第二次,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公报中评价过去一年执政成绩时提到了“新常态”:

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至于“新常态”具体表示个什么意思,各人阐释不同。而郎咸平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本质,就是通过改革,逐步使中国成为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从而实现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即指还市场于自由、平等、公平、竞争和博弈合作的本质,让政府这只伸得过长的手回归它裁判和监管的位置。

也即,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压缩行政权力,还私权给公民和企业。

至于政府这只手之前是怎么伸得过长,以及现在又要如何拨乱还正、还私权于市场,这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01-

“权力金字塔”

先说说我国政府的那座“权力金字塔”。

权力主要体现在哪里?

一个是财权,还有一个就是人事任免权。

目前中国的权力结构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经费和人事任免有着一票否决权。下级要申请经费、要升迁,都需经过上级的同意。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执行力强劲,但也会带来非常重大的弊端,就那就腐败!

当权力过大,又没有配套完善的监管体系时,最容易滋生的就是腐败。且这种腐败不仅仅会涉及到当事人,甚至连他们身边的人(如亲戚、秘书、情人等)都能分享权力外溢的好处。

那么,有没有办法从根源上限制甚至杜绝腐败呢?

有!学习美国的政府行政体制。

什么是美国的政府行政体制?

就是砍断上级对下级的财权和人事任免权。

和我们类似,美国的一个州政府下面也会有很多个局。但是,美国的州政府没有财权。财权被谁拿走了呢?被洲议会(相当于我们的人大)拿走了。在美国,审核预算的是议会。那么,美国的人事升迁呢?美国没有人事升迁。美国的任何官员都没有升迁的可能性,他们一生就一直坐一个位置。美国的官员一般是选民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议会任命,另外还有一些是登广告招聘的。所以,美国的州和城市及县属于同级单位,州长管不了市长。州长能管的也就是州政府办公室里那几个人,因为那几个人是州长当选后自己组成的团队。

美国的这种政府行政体制基本上可以杜绝腐败。但是它也有缺点。由于它没有由上而下的管控链条拴住每一个环节,因此整个架构毫无执行力,经常出现“光杆司令”的情况。

所以,中国的政府管理系统要想运行良好,最好是将“财权”从“权力金字塔”里剥离出来,由人大负责审核,做到像美国的预算制度那样全面、透明、权威。同时,保留人事升迁权,以保持整个政府系统的执行力。

-02-

楼市危机,真的只是楼市的危机吗?

2014年,中国楼市疲软。2014下半年,各地政府纷纷取消“限购令”,同时,首付降低,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那一年,各地政府纷纷急不可耐地刺激楼市。那么,2014年的地产危机是怎么导致的?政府又为何要急着救市?归根到底还要从2008年的楼市刺激政策和当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说起。

2007年,房价开始下跌。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各地政府出台各种楼市刺激政策,如各种税费减免等。因为这一年的强刺激,房价开始飞涨。看到了好处的地产商应风而动,开始加速扩张,各种资金大量投入楼市。同年年底,政府推动了“四万亿投资计划”。

首先要说一下,“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钱从哪里来的?

中央政府承担11800亿,中央财政发2000亿的国债,银行发放贷款,地方政府发放地方债。

也就是说,除了中央政府的一万个亿,其中三万个亿都是欠债。

四万亿投下去,地方政府开始疯狂搞建设并最终导致欠债累累;国企疯狂扩张使得经营效果大幅大滑;且国企扩张严重冲击到民企的市场空间,又导致民企的经营地盘被国企大幅度剥夺。

这三种冲击又会带来什么新危机呢?就是银行危机。

为什么?因为地方政府办的平台债公司、国企、民企是银行最重要的客户,当它们三个同时出现资金危机时,银行就会“钱荒”。

那么,当银行“钱荒”时,银行会如何应对呢?

应对办法就是一方面让资金迅速回流,另一方面停上办理放款利息最低的贷款。放款时间长、利息又低的贷款是哪种贷款?毫无疑问就是房贷了。于是,中国70%的城市全面停止办理按揭,造成房地产开始萧条。同时,由于房产交易下降,银行又会进一步停止办理中小开发商的贷款,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房地产的萧条。

那么,房地产危机又会引发哪些其它危机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财政危机。为什么房地产危机会引发地方财政危机?追根到底还是土地财政惹的祸。据统计,中国大中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普遍高达50%以上。

什么叫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额度除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总额,此即为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也就是说,中国所有大中城市至少有一半的债务要靠卖地来偿还,因此各地政府不敢让房价下降。故2014下半年,各地政府一看行情不好,便开始纷纷取消“限购令”。

-03-

投资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过去政府一直以GDP为钢,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基本上只考核地方GDP增量,而其它关于民生经济的指标,基本上不太考核。

在这种考核制度之下,地方政府的执政模式日趋畸形。他们左手抓基础建设,右手抓招商引资,而对于与民生经济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却不怎么重视,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出。

在这种畸形的地方政府运作模式下,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又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致使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向GDP倾斜,最终使得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到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在2013年达到了78.6%。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78.6%意味着什么呢?给大家看看两个数据就知道了。

那一年,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

也是在那一年,中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85%。

大搞基建的问题之一是,钱从哪里来?基本上是借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债。按审计署给出的数据,全国有44%的城市负债比例超过100%。也就是说,资不抵债,相当于技术性破产。

地方政府还不了钱怎么办?2014年9月,国务院下达“43号文件”。文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央政府要对2015年1月之前存在的债兜底。

而地方政府为了能让中央政府为其债务兜底,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代价就是,地方政府的权限要补大幅压缩,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无法自己发债。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地方政府不能再肆无忌惮地发债、乱投资,不能再大搞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也基本上被叫停,以后只做和民生经济相关的事务。如此一来,地方政府的执政思维将可能由过去以GDP为纲的发展模式,改变为运营服务型模式。而这,才是老百姓的迫切需。

-PS-

另外还有两个新知识,我觉得很有用,在这里也记一下。

01 /京东是怎么做到“211限时达”的?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京东会根据网上意向顾客的点击率提前调货。

京东做过统计,一个人如果点击进入一个产品网页,他大概需要2.7天来考虑是否购买,而最终购买的人数大概点到总点击人数的10%。根据这个统计数据,京东在统计完页面点击人数和他们的所在位置后,就开始往点击人数比较集中的地区调货。这样做的结果是,京东的库存周转率是22天,并且最大限度地支持了“211限时达”。

02 / 余额宝如此火爆,真的只是因为高利率吗?

不是。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流动性。

余额宝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是直接挂钩关系,余额宝里的钱可以直接用于淘宝、天猫购物,还可以用于各种日常消费需求,而这一点,银行存款完全无法与之相比。所以说,是消费造成了余额宝的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