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之道是个锤子?
《肖申克的救赎》是如此经典的一部电影,影评很多,我就不赘述了。这里只是点出几个细节,请准备好你的《圣经》,没错,这是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
肖申克监狱,隐喻着罪恶的,体制化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个监狱中。故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如何才能逃出这座监狱?如何才能得到救赎?
细节一:典狱长出场了,手里拿着《圣经》,胸前别着十字架。
典狱长与《圣经》
典狱长说,在这里我只相信两样东西:纪律和《圣经》。从他所说的顺序上,纪律先于《圣经》,而圣经中,原本就有关于上帝为人类的制定的种种纪律,包括“不可杀人”,“不可偷盗”等。而典狱长说的第一条纪律是“不可亵渎上帝”,又补充道:在“我的”监狱里不允许有人亵渎上帝。其他纪律你们以后会知道。说完这话,他就用眼色命令狱警去殴打一个提问的囚犯。其实所谓其他纪律,无非是“我说了算。我是这里的上帝。”
细节二 典狱长与安迪谈论《圣经》
典狱长突击检查安迪的房间,看到安迪在读《圣经》,说“很高兴看到你在读这书,有特别喜欢的章节吗?”安迪刚背出半句,就被他打断了,他熟练地说出来经文的出处,马可福音13章35节,并且说自己非常喜欢那一章。接着他又背诵了另一句自己喜欢的经文,约翰福音8章12节。
这两句经文非常重要,安迪背的那句被打断,并且中文字幕翻译得很差,在这里有必要详细解读一下。
安迪背的: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或晚上,或半夜,或鸡叫,或早晨; (马可福音 13:35 和合本)
典狱长背的:“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 和合本)
这两句经文的绝妙之处,正是二人说给对方的“判词”,直接指向故事的结局。其中,马可福音13章,整章都在讲基督再临。这和典狱长那幅十字绣上的句子相呼应,对典狱长的讽刺就更深刻了。
细节三: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这句话是典狱长指着《圣经》说的,在影片最后当他打开《圣经》,看到安迪把这句话写在书上,打开书后看见这一页,他怒火中烧:
典狱长看见了什么?救赎之道。是锤子吗?不,这个画面中真正的深意,在左边的那行标题上:
EXODUS《出埃及记》,一部伟大的越狱诗史。
以色列人在埃及沦为奴隶,上帝呼召摩西引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屡次阻止以色列人离开,上帝就对埃及降下十灾,迫使法老释放以色列人。上帝施展神迹,分开红海,以色列人从海底走干地出了埃及,之后又在旷野流浪四十年,才回到应许之地。
细节四:究竟谁被救赎?
四十,这个数字在《圣经》中具有深刻的寓意,以色列人旷野漂流四十年,耶稣四十天受魔鬼试探等。这个数字特指在上帝的旨意中经历磨练。在电影中,承担这个数字的,是瑞德。他服刑四十年才被假释。而影片中真正被“救赎”的人,正是瑞德。整部影片正是以瑞德的视角,去解读救赎的深意。
在肖申克,包括狱警和典狱长在内,唯一无罪的人,是安迪,他正如经文所说的“我就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到生命的光。”
安迪曾经默默无闻,黯淡无光,那时他的朋友们是这样的:
啤酒事件,安迪开始发光,他的光芒让狱友们感受到了自由,这是救赎的开始,他们的表情是这样:
还有图书,还有音乐,它们让人心里产生了可以穿透石头围墙的东西,不可磨灭,不能被抢夺。人们听到音乐的表情是这样的:
瑞德不是老布克,他一路被安迪指引,最终安迪对他说了一个看似荒诞的要求:出狱后去某农村找一块石头下藏的东西,这话听起来实在不合理,但瑞德却信了。**相信某种不合理的东西,这才是信仰**。最终瑞德没有走老布克的路,正是这样的信仰使他有盼望,有信心,追随安迪,得到真正的救赎,获得真正的自由。
细节五:安迪是无罪的吗?
按照世界上的法律,安迪没有杀人,是无辜的。但在上帝的律法中,人心里的仇恨也是罪,在心里杀人也是杀人。
>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译: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或译:被 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他们虽知道 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马书 1:29-32 和合本)
当安迪知道凶手另有其人时,他第一想到的是为自己的无辜鸣冤,然而他错了,他不仅是坏了典狱长的规矩,也僭越了上帝的主权: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罗马书 12:19 和合本)
这不能怪安迪,《圣经》中有很多人物,都在受冤屈时责问上帝在哪儿,上帝自有他的公义,此时的安迪,仍未真心忏悔,他仍然有罪,所以他的申冤没有得到回应,反而造成更大的悲剧:汤米因他而死。
接下来安迪被关禁闭,在禁闭中他终于深刻忏悔,认识到自己的罪。安迪在监狱十九年,上帝等的正是这一刻。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没有自我救赎之道,人必须忏悔自己的罪,他才能因基督的血遮盖罪,被上帝称为义。同时他也因基督而得以与上帝和好。
在接下来的越狱情节中,安迪信心坚定,一路顺畅。污水沟象征着出埃及的最后一站:过约旦河。祭司抬着约柜踏入约旦河,河水断流,以色列人从河底走过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迦南,《圣经》中的这个故事蕴含深刻的含义:把旧生命留下,经过约旦河,获得新的生命。安迪在雨中的镜头,更是隐喻了重生的洗礼。而安迪越过水沟之后,也换上了一个崭新的身份。
因此,《圣经》在这部影片中不是被讽刺的对象,而是真正被颂赞的核心价值观,安迪的身上有基督的形象。典狱长恰恰是个反面教材,自认为很是基督徒,满口圣经,却不敬畏上帝,最终迎接他的必定是严厉的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