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上一次读书吗?

2017-12-07 11:47:23 共勉君

共勉君 > 书评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着书的时候吗?那是第一次接受知识熏陶,沉醉、痴迷的时候。蓦然回首,已记不清,现在总是被各种琐事包围,每次有看一本书的念头,总是会被不经意的有趣事,所打断,一条QQ消息、一个微信语音,一个电话,一条朋友圈。

“还记得自己距上一次看书有多久了?”

“额,这个.....”

是的,恐怕自己都记不清了,而你知道吗?从拿起书到进入阅读状态要多久?著名书评人梁文道说他只需要几十秒。书山有路“巧”为径,随着我们跨入阅读的大门,作者原尻淳一还提供了很多能让阅读力进阶的技巧。今天推荐的就是原尻淳所写的书《高效能阅读》将会从三个方面教你提升“阅读力”,分别是:拿起书就能读、垂直化阅读、打造3D阅读体系。

《还记得自己上一次读书吗?》by 共勉君

『拿起书就能读』

001 开启读书仪式。

要进入专注阅读的状态,“仪式”很重要。比如有人会在阅读前收拾下桌面,摆放好物品;有人习惯泡上一杯清茶或者咖啡;还有人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开始读书……这里,“仪式”其实是模式化的技巧,提醒大脑将注意力转移到读书上来。多尝试几次,看看在怎样的状态下阅读,你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就把它固化成自己的读书仪式吧。

002 找到“座右书”。

座右铭是人们在艰难困顿时,最能激励自己的那句话。那你有最爱的“座右书”吗?就是打开你的阅读大门,让你最不忍释卷的那一本。要找到它,除了回忆最初感动你的那本书,还可以给爱书们排名,排第一的就是你的“座右书”。把它放在手边,当遇到实在不想读书的时刻,就读读这一本,找回阅读带来的快乐、唤醒自己的阅读初心。

003 刷牙读书法。

“边刷牙边读书”利用了“唰唰唰”的节奏感,既让你无暇他顾,也不会占用精力,使你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中。日本作家永江朗还给出了秘诀:“蘸取一点点泡沫少的牙膏,全程闭嘴看着书。”类似的,还可以含着漱口水“咕噜咕噜”地读书。

『垂直化阅读』

对于普通人来说,专业能力越强,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不可替代性就越高。加强专业领域内的垂直化阅读,才能学而后用、提升业务技能。以下两个技巧可以帮你实现专业领域的垂直化阅读:

001 找到思维主场。

就像运动员在自己的主场往往比在客场发挥得更好一样,人在自己的思维主场里思考总是更快、更深入。比如同样一本书,营销专业的人会关注书的定价方式与宣传手段,写作者会关注书的框架与写作手法……找到主场后,选书和阅读时都应该优先从自己的主场出发,尽可能地发掘书本知识与自己本专业的联系。

002 观察前辈的书架。

行业内优秀前辈的书架往往具有指引作用。与其在书海里苦苦寻觅,不如跟着灯塔前进。除了观察书架,也可以问问他们最近读了什么好书,哪些心得可以分享?对你来说,省去了选书的麻烦;对前辈而言,则可以整理思维、强化记忆。

003 “721”选书法则。

在购书时,不要只顾着选专业书籍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书,以免出现认知窄化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投资领域的721法则来进行选书分配。比如你有1000元的购书资金,可以花700元购买属于思维主场的书籍,200元购买相关领域书籍,100元购买无关领域的书籍。这样既深耕一个领域,又能常常与新知邂逅。

『打造3D阅读体系』

除了垂直化阅读来加深专业知识,还需要横向拓展来帮助我们全面立体地建立知识体系。比如扩展阅读面,寻找更多解读资源等,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建立3D阅读体系的方法:

001 类比读书法。

阅读非专业领域的书籍时,利用类比法能有效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主场中。既能扩大阅读面又能提升创新意识,完善认知结构。比如,一本介绍咖啡历史的书籍,销售行业的人可以将其中的咖啡商业化历程与自己掌握的营销知识、商业模式进行类比分析,形成工作时的参考资料。

002 结合多媒体资源。

现在很多专业书籍都会配备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比如《心理学与生活》一书的作者就专门设立了网站,提供内容讲解及课程服务;还摄制了20集的《探索心理学》视频来帮助读者多视角掌握书本内容。如果阅读小说,原著改编的优秀电影、电视剧也是不容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