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曾经走过的感伤岁月

2017-12-07 20:27:23 安静猫

安静猫 > 阅读方法

《《挪威的森林》曾经走过的感伤岁月》by 安静猫

看《猎场》郑秋冬经常翻出《挪威的森林》那本书,这家伙是不是充大尾巴狼啊,欺负我没看过,是吧,所以花了数天时间,终于把书啃完了。

啃完了之后,吧啦吧啦嘴,一如既往的好吃。发现岁月果然是一把杀猪的刀,好像以前看过这本书,竟然忘记得一干二净,越看到后面越感觉熟悉,不知道是不是多年前也在曾经的同样时光看过这个,如今再一次被这细腻的文字感动一次,想想还是要记录点什么,不然又会跟随着过往的记忆丢失在风中了。

其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倒是印象深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实在太出名,若要再把书的内容重述一遍,估计都会被此书迷的口水淹死了,若没看过的还是抽空看一下,可以保证不虚此看,烂书看一百本,还不如看好书一百遍了,想想再看一次也不错,毕竟随着岁月的增长,心态不一样,感觉倒也不一样了。

自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向死而生》,好像倒有点印证前面的那句话,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直面死亡罢了。

人生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不同的年龄段干一些傻傻的事倒也算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只是不必要如同木月那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爱的人挣扎于世界之上,最终还是没能逃避掉自己的那一关。

一直害怕读小说,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时期,虽然怕却总是会犯点贱,会不间断的读一些小说,有短篇,有长篇,更有国外的名著之类,名著感觉倒还可以,没什么特别大的心理波动,但对于一些短篇或是长篇的小说,每次读完总是会有莫名的伤感在内,到底是什么样的伤感总是感觉不出来。

记忆最深的就是大学时的期刊阅读室,经常在下午没课的时候去其中混迹一个下午,落地窗户朝西,总会有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在安静的环境中翻开不同的小说期刊,小说中多数属于冷冷的气息和户外热烈的阳光对比之下,总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边是现实,远处的操场有人生龙活虎的运动,阳光灿烂;一边是穿越历史,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浮沉,有点闭气之感,阴沉冷漠。光与阴的交错,一时可以忘记身在何处。

有时看着那些或短或长的小说,等到夕阳快落下的时候,才开始走出阅览室,阳光照耀在身上,却是可以温暖着冰冷的感觉,好像阳光可以洗刷完那种别样的心情,才感觉好像又活过来了。

但是奇怪就奇怪在于,自己好像挺喜欢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因为读书读呆的原因,倒是经常涉足这个阅读室,其中有期刊《小说月报》总是追着看,不过至于到底看到了什么,又记得多少,如此却是一点回忆的碎片都没有,可能是阅读太快或是阅历太浅,只能为年少的心增添点愁闷的心绪而已罢了。

如今,再次翻看一些小说时,好像找到了点为什么愁闷的原因,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故事或是场景总是会和自己亲身的经历有一些重合,若是遇到重合比较多的,那样的感觉却是来得更加沉重。

比如说到打桌球,已经多年未打过了,不过在高中时期倒是经常去的。

高中时期一直信奉的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话这样说,不过做到的不知道有多少,反正那时节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每到周六和朋友如同夜晚的狼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玩游戏打桌球或是看录相,反正不玩到万家灯火熄灭坚决不会学校,而桌球是其中百玩不烦的一个,只可惜一直没达到台球老板的水平,通常只有被秒杀的份。只是全部是大老爷们的游戏,却是没和女孩子玩过桌球罢了,少了一点别样的回忆。

人,一直是个奇怪的物种,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而真正得到了之后可能却不知道如何去珍惜了。小说中渡边到底是爱绿子还是直子多一点呢?可能到了最后和直子的爱一下是处于扭曲的状态,心中有一份直子的爱,那若是谈及未来的生活,可能还是绿子更恰当点。这样的矛盾在绿子和直子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做?最终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的再次选择罢了。

就好像有人说,初恋在某些男人或女人心中,总是会占据一点点的地方,毕竟在曾经青春年少看上去最躁动最激情的时期,会遇到一点不经意的爱情,说爱情还有点大,可能更多的是好感罢了,若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来看,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耍过流氓行为,当然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若是耍流氓过程中再会点诗会点歌之类,对于小女生倒是有无限的杀伤力,毕竟坏坏的感觉总是会有点刺激人,只要别从头坏到尾就成。

当然,其中离离合合的事总是不断的发生,正如《挪威的森林》中一样,会去感叹人生,会去感叹生活的泥沼,好像四周的一切变得沧桑起来,其实不变的是生活,变的只是心情而已。

用一句诗来形容,则是: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