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陵墓与学者》德国土夫子大师的成功和衰败

2017-12-08 10:29:05 漆喜

漆喜 > 阅读方法

《《神祇、陵墓与学者》德国土夫子大师的成功和衰败》by 漆喜

(1)

今天要讲这个土夫子,是德国人。被德国另一个著名的学者表达了极为崇高的敬意,在他死后的悼词中,学者写到:这是近年来第二位倘若能重生,我情愿为他折去自己几年寿命的作家!

他就是温克尔曼。他因为对赫库兰尼姆的考古研究而著书出名。

当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两座地下的城市被发现以后,一开始的挖掘工作毫无章法。毫无章法也就算了,当时的统治者禁止所有外国人,不管是旅游者还是科学家,禁止他们进入考古发掘现场。而他们本国的研究者,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写到目录部分,目录有2677页。而当另外两人也开始写,且很快的切入正题时,这位学者怒了,制止他们继续写下去。

在当时充满了险诈和文人恣意卖弄学问的氛围中,温克尔曼历经艰辛,才得到进入皇家博物馆参观的机会。但是他的行为受到了严令限制。

这时,他遇到了贵人——奥古斯丁修道院的皮亚吉修士。这位修士身怀绝技,从地底发掘出来的大量古代文字资料被写在莎草纸上,人们用手翻阅,莎草纸马上化作炭末。皮亚吉修士用一种类似“做假发的匠人加工发套用的那种架子”,用这种工具可以摊开莎草纸,重现文稿。

皮亚吉虽身怀绝技,然而不被国王重视。看的不如干的,没有人知道即便是把这张纸摊开来,也非仅会操作工具就可以。在这种想当然中,皮亚吉修士怀才不遇的一边“我在修道院修文物”,一边诅咒。温克尔曼和他的处境一样。

(2)

1972年,温克尔曼写出了第一篇通讯稿,这篇稿子的内容来源,是他买通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允许他参观的同时用素描画下这些藏品。

之后,他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这篇的内容来源于他借宿奥古斯丁修道院的几年中,皮亚吉修士修复的莎草纸中记录的古代文字资料。

温克尔曼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古代艺术史》是他之后写的第三篇。在这本书中,他将当时赫库兰尼姆出土的一大批文物,通过一定的规则,将它们进行了整理——在他之前,没有人做出这样的事,也没有人能发明出这样的规则。之后,他创建了一套研究体系,奠定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古典主义”的基础。

他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方法论。所以,没有人去考究他著作中的过于理想化。相较于他的创作,能将凌乱的资料通过规则,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后人能够运用其方法对文物进行研究与归纳,这种方法论是空前稀有。通过这些方法,人们真正的从历史的长河中将更古老的文化发掘了出来。

(3)

温克尔曼生于1717年,死于1768年,死于谋杀。只因他交友不慎,并且过于浮夸的向一个陌生人展示了他的富有。

这位在德国出生,那不勒斯发家的土夫子未曾料及自己会在异国他乡成功。他更料不到,他的命最后就断送在几枚罗马帝国皇后赏赐的金币上——假若他没有拿出来在意大利人面前炫耀,也许不会死的这么早。

每一年12月9日,他的生辰。世界各地,他的门徒们在这一天为纪念他而发起各样的聚会。人们称他为“考古学之父”。在我们大天朝来看,也就是一个有文化有想法的德国土夫子,参与了一个庞大的古墓项目,写了一本我们老祖宗倒斗早就口耳相传的经验之书。但他的著作真的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人,比如歌德,席勒,黑格尔。

他死在颠峰期,停留在了人生最高位。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可惜他没有学过。持而盈,揣而锐,物盈则损,锋芒过露而不能自保。他的死是偶然,却也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