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

2017-12-08 11:21:20 林涟漪

林涟漪 > 阅读方法

《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by 林涟漪

文 | 林涟漪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我曾自诩是个爱读书的人。

但是最近一次和朋友聊天,友人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时,我猛然羞愧地发觉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读书了。一阵懊恼悔意袭过心头后,晚上我特意找来两本书,想好好的阅读。因为我明白,书是精神食粮,不但能充实大脑,还能充实灵魂。人一旦不读书了,就等于停止了学习和进步,思想也会慢慢地落后。

可是我把书翻来翻去,总是觉得看不进去,注意力无法集中起来,于是我又换了另一本,还是老样子......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不禁思索了起来。我们上了那么多年的学,算起来也读过不少书了,但是为什么时隔一段时间我们再去阅读却好像无从开始,也并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

在看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解决疑惑的答案和能让自己保持读书兴趣的方法,还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本书,我才发觉自己以前对书的阅读真的太浅显了。这本书的作家可谓把“读书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而这种极致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by 林涟漪

(这本书的封面)

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他曾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在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还加入了Bloom、Concept,负责大型的产品开发、营销咨询工作,而且是企业培训讲师。

作者身兼多职,我想他肯定是读过不少书的。但是从书里我了解到他小时候也是不大爱读书的,原尻淳一教授是在后来通过一些事情、一些人的引导慢慢地才爱上阅读,最后才成为阅读高效专家的。此书是他在阅读了市面上百余册己出版的读书术,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甄选出的有用的方法和他自己读书心得的集合。这本书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了。

书中经作者亲测的89条读书技巧,可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质量。任何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基础,从需要的地方开始阅读。

全书共有7个章节,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适合小白们入门学习。对读书意识产生改变,通过一些辅助方法进入专注读书状态。第二阶段适合有阅读基础的中级者学习速读技巧。并通过此方法发现关键词,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第三阶段是高级篇。带着目的去阅读,以产出为目标,使知识更加立体化。活用知识到职场中成为一方专才。解剖书中信息,从自身的产出中再次提炼有益的资料。第四阶段是学会建自己的数据库。并明白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著书立说,为自己编著一本书。

《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by 林涟漪

(自己简单的做了这本书的思维走向图)

改善自己的读书体质

《高效能阅读》介绍了不善读书的人往往有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读完的毛病,而书中的内容其实不一定都是有用的,我们也不需要遵循通读的观念。作者十分有趣地高举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宣布作为读者应该享有跳读、不读完、想怎么读怎么读的权利。

书中还提出初学者要降低读书的门槛,从薄书先读起,挑选或创造适宜的读书环境,参加读书会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培养起自己的求知欲,从而对读书这件事本身产生深厚兴趣,怀着要学到某种知识的目的去阅读,这样才能有效的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与书谈恋爱,爱上读书

原尻淳一教授这个观点真的很有趣,把书比喻成恋爱对象,谈恋爱肯定要了解对方身上的品质。我们读一本书,也可以先了解写书的作者,去搜寻作者的资料和轶事,当我们对作者产生兴趣的时候,为了解其更多,自然会绕有兴致地把书看完,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看了书而在网上与作者直接交流。

让自己更快的投入专注读书的状态,我们还可以举行读书前的仪式。也可在阅读前,搜索一下书的大概讯息。给自己喜欢的书排个名与好友一起交流。通过这些先寻找书周边感兴趣的小事,而再专注到阅读中去,就是非常有趣的“绕道读书”法。

读书的环境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可以在家打造一个专属自己的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按照主题摆放。也可在网上用book log建立自己的书架,把想买的书列成书单,随时去图书馆买下,或者直接在图书馆和其他舒适的场所去阅读,积极参加线下书友交流会,使自己爱上读书这件事。

学习速读,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

《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by 林涟漪

(速读的基本技巧)

速读这几年非常的流行,经常在网上看到某个达人一年读好几百本书,不禁让人感叹。如何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快速的找寻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呢?《高效能阅读》的第四章给出了基本的速读技巧,即先阅读目录—选取关键词内容(做标记)—作出跳读到关键内容—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将阅读目录后自己所想的内容与正文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得出新的信息。从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读书的意义在于通过别人的书籍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将书中的内容化为己用。

(垂直X水平)型阅读,解剖读书法,让你成为商务专才

我们对“专才”和“通才”这两个词并不陌生,专才是指在某一领域能力极强的人。通才则是在很多个领域都有水平的人。书中提出我们在职场上要力争成为部门里的专才,炼就无可取代的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即垂直阅读。在一个领域小有成就后,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和道路,我们接着去扩展读书领域,通读周边的书,即水平阅读,让自己的知识立体化,建立起自己的思考主场。

《这本书,重塑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认知》by 林涟漪

(70:20:10模式)

《高效能阅读》提示我们应该把70%的钱投资专业读书上,20%投资在专业周边书上,剩下10%去挑战其他领域的书。

70:20:10的模式不但适用于读书,还适用于生活其他的方面。这充分解释了你想在哪里有成就,你就要在哪里花费多点时间和精力的真命题。同时我们应该学会解剖书中信息,提取有用的部分,积累总结成己用。书中就此提出了一些提取的办法。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使自己能“著书立说”

此书最后一章的内容很振奋人心。我们读过的书,从书提取的有效信息,和自己思考的成果都应该聚集在一个系统里,并输出成一本书。作者列举了两个名人建立自己数据库的办法,教我们将信息收集、分组,整理排列,形成有新价值的知识结构。读书的终极目标在于著书立说,我们甚至可以编著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就像前段时间我在饭团里看到的著名书评人药山老师说:女神不是一天炼成的。成为维密女神,要经过节食健身的过程,还要时时注意谈吐和形象。我们从读书到自己出书这一过程也是要经过漫长缓慢的学习和积累的。

把姿态放低一点从学习阅读开始,《高效能阅读》例举了89条小tips,重塑了我对读书的认知。从改善读书体质,到使我爱上读书,从书中理解更多知识。让我重新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齐帆齐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