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目录及补论

2017-12-11 11:21:06 一篇读罢

一篇读罢 > 阅读方法

引言:我们今天对历史真相的探求与获知,虽然受到官方史学和民间史学的干扰,但仍以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主要来源。然而,历史学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个人观点的差异,往往把这些因素流入到所写的史学著作之中。因而,在阅读史学书籍并借助它们了解历史真相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因素剥离出去。另一方面,当我们回顾史学史和学术史的时候,又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以明白历史学家前赴后继的心路历程。从这些因素中可以看到史学传承的精神与历史研究的不易。

《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目录及补论》by 一篇读罢

一个人的万卷书,一个人的取经路

中国的学术史著作发端于《明儒学案》,兹后又有《宋元学案》、《汉学师承记》等著作,转到近代史学,梁启超和钱穆各写了一本《近三百年来学术史》。然而,目录学家注重史学书籍,学术史注重人物观点,思想史注重史学思潮,史学史注重史学体例,教育史注重教育机构的兴废,这就把原本一体的研究对象,肢解为若干学科。我因不满于这点,所以重新研究这个问题。

《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系列,是我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个系列最开始发在国学数典论坛,发到简书上,我做了一些修改。我的一些新的认知和观点,有的没有包含在里面,这是需要说明的。我发在论坛上,就有人污蔑我抄袭,发到简书上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心里嘀咕。我再说一遍:本人从不抄袭,引用别人成果也会标注出处。在这个系列中,历史学家的个人生活与学术评价等等方面,我都没有详细地列出史料并加以考辨;史学家的师承图,我也没有发出来,这些内容我只是点到为止。因此,有些读者不满意,想要进一步了解,考虑到被别人抄袭的问题,我没有说。

我想《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系列,把我们接触到的史学书籍的源流本末给大家一个粗线条的轮廓,这样便于大家阅读和学习历史。这是我的初衷。

由于文章发布的时间不同,先后顺序有差异,因而,把目录汇总一下,方便大家阅读。

1、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先秦篇

2、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两汉篇

3、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魏晋篇

4、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隋唐篇

5、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两宋篇

6、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辽金篇

7、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蒙元篇

8、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明清篇上

9、一个人的万卷书-点评中国今日之史学界-明清篇下

最后,送大家一份学习各个断代史的文章清单(这份清单由我个人整理)

1、张光直: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考古人类学随笔》

2、徐旭生:我们怎样来治传说时代的历史,《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3、张光直:探索商代历史的五条途径,《商文明》

4、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苏秉琦文集》

5、张传玺:怎样研究秦汉史,《秦汉问题研究》

6、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翦伯赞全集》

7、邢义田:秦汉史论著系列序,秦汉史论著系列共4本书,每本书都有。

8、周一良:怎样研究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9、何兹全:杂谈学习魏晋南北朝史,《何兹全文集》

10、胡如雷:怎样研究隋唐五代史,《学史入门》

11、黄永年:我和唐史以及齐周隋史,《唐史十二讲》

12、徐    规:我和宋史,《家学与师承》

13、王曾瑜:我和辽宋金史研究,《凝意斋集》

14、蔡美彪:怎么学习和研究元史,《学史入门》

15、韩儒林:元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韩儒林文集》

16、杨志玖:关于元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杨志玖文集》

17、罗尔纲:胡适对吴晗的栽培,《师门五年记》

18、王钟翰:如何研究清史满族史,《清史满族史讲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