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而独立来思考,明智而疯狂去行动
想好了,就去做吧!
图文|声波大银
引用部分为作者个人感悟。
自打进入蚂蚁私塾以来,一晃半年,读了30本书。
30本书中,有认知类的,有成长类的。有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很带劲的行为经济学,也有让我啃起来脑细胞死一片的塔勒布三部曲。
跟读不过瘾,我几乎把原书都买了回来,大略看了一遍。
看了也觉得没用,得去做啊!听说只往脑子里输入远远不够,还得往外输出才行,那就去写吧!
写了几个月,鼓捣出二十几万字,乱七八糟啥都有,靠其中几篇故事弄得个简书优秀作者的名头,虽说也没啥了不起的,但可以藉此又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真正有才华的人,读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字。
越读书越清醒,越码字越安静。
在知识付费如火如荼的当下,一个以“看清世界,掌控自己”为主题的良心读书会,你能遇见几个?
一个普通的化工制造业奔四销售狗,十多年没完整看过一本书,看了半年,就能在亲手带娃、兵荒马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为避免太油腻顺便在这期间的两个月里甩掉十六斤肥肉。
抛弃固化思维,定心去做,终归会有成果。
更疯狂的是,得到了蚂蚁私塾掌门人的一点认可,去往总舵,得见大牛一面。为儿子带回一本蔡叔亲笔签名并加了祝福光环的《认知突围》。
这书即使将来翻译成三十六种语言,销遍七十二个国家,我儿这一本也是超级限量版,全球独一份呐。
认知突围,从娃娃抓起
这一切,我真的是“一不小心”做到的,一没有过人的天资,二没有卓越的才能,连时间都稀缺的很,换句话来说就是,谁都可以做到。
这当中如若真有什么值得拿来说的,就只能是——做,坚持做。
不断解决问题,然后就会碰到新的机会和挑战,只要这个过程向优秀的翻台率一样足够快,很快就能到达另一些不执行的人眼里的顶端。
略带疯狂地去坚持了半年才博得一个“大神”的名头。其实只要掌控自己,进而看见进步的自己,这样的人就这可以称神。
而这样的神,在我们一个班就很多,你看他们,年底这么忙,一个个还能不耽误输出,读了同样一本书,总能得到别具一格的感悟。
《事必躬亲是最大的浪费》——BY润博君
治国之术,治家之本,都是需要一个人来权衡利弊得失,从来都不是让一个人强大到去完成其他人搞不定的事情,而是将所有的资源整合之后,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所谓领导,是带领同时也是指导,指导怎样的排列组合,才是最佳答案。
《2018年,开启你的明智行动模式》——BY花知语
01 为什么新年时下的决心很难实现?——因为拖延症
02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现状最好?——因为默认效应
03 为什么你要断了自己的后路?——因为缺乏关门的能力
《缪谈关联谬误》——BYnonerule
关联,有时候是因为眼前的事物触动了记忆里鲜活的画面,或者寄托了我们一部分的情感。这些其实无可厚非。关联谬误是在关联发生的时候,因为情感因素,让你付出了多余的代价过者附加了多余的价值。
关联有时候是人的自然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我们的一些情感诉求。关联谬误是在关联的基础上,赋予了多余的期待或代价。
《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是明明知道自己不知道,却死不承认》——BY公子-小白
要让一个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不难,但要让一个人承认自己的无知就很难了。人们会本能的维护自己的观点,哪怕是错的。
《存在即合理》——BY盛云
不管是为了寻找群体认同感而去"鄙视",还是天生自带优越感所以"鄙视",由于"人们往往会将本无关联的人和物用情感联系或替代",因此这些无中生有的鄙视都是受自己无端情绪支配而不知罢了。更多的情况是,你鄙视的就是你自己——自卑者才会关注到鄙视链上的鄙视信息,自己对号入座再到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从而不自觉加入链条之中,周而复始。
以上五篇,由同学和评委会按照个人喜好两轮评选,罗列顺序即是本周最终排名。
还有本次评委会主席,向来以逻辑严谨著称的daochun班长的《由薅羊毛想到的专注力》
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一定存在很多的误区,尝试专注下来才能获得相应的红利。也许有时候我们很难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如果知道不要做什么,同样可以减少专注力的分散。如果大家都是同等条件往头部挤的话,凭什么你是幸运儿?如果专注一点儿,也许还有些机会。
至于同学间的相互点评,想了想,就不放进来了,千人千面的,还是不先入为主的好,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进去看看,同一本书,不同人的观感必然会产生出不一样的碰撞,万一出了小火花呢?
看书过程中能够顺手解决掉一个问题,那就算超值了,这历来是我的理念。
《明智行动的艺术》与其姊妹篇《清醒思考的艺术》一样,每本书都列举出人们行动会时常犯的错误,并指出如何去避开这些陷阱,我们班里上百号同学,仅推出几人,便从中摘出十几个关键点,借此相互巩固,相互提高。
像蚂蚁私塾的同学们这样读书,可有启发?可有助力?我反正相信是有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