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至爱梵高》
《至爱梵高》映完,一曲《Strry Strry Night》响起,整个放映厅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感伤里,没人舍得离开,都在默默致敬那个孤独而炙热的灵魂!
“我心有瑰宝, 绚烂如歌。唯有作画 ,为我吟唱”。梵高的心,是这样的的孤独而高贵。
影片通过邮差儿子阿曼德.卢兰因为要完成那封梵高死后一年才被发现没送出的信的送达,而不得不的寻踪追迹——那个死之前六周的梵高是怎样的?从而带出了一连串人物眼中的梵高:邮政局长眼中和颜料商唐吉老爹眼中的梵高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天才,死了真是暴殄天物!旅馆老板的女儿眼中的梵高是个有意思的,虽有点古怪,会在雨中淋雨,但又会有规律的坚持不停作画的痴迷画家。加歇医生眼中的梵高是医生自己艺术梦没能实现的载体,他最知梵高精神上的困苦,又识得梵高横溢的艺术才华。而那个渔夫眼中的梵高甚至有点浪漫,会和医生女儿约会。当然在那些小镇世俗人眼中的梵高则是精神病患者,是魔鬼(加歇医生家那个管家的话),是懦弱无能的家伙。没本事养活自己,又懦弱到小孩子都可以扔石头欺负到他。而这样看不起梵高的人在小镇里为数众多,还联名要把梵高驱逐出小镇。如此体现出来的艺术的孤独是多么强烈。
看完电影,除了感动于梵高热爱艺术而困苦孤独的短短一生外,更感动于电影人——那对制作这片电影的Dorota和 Hugh Welchman夫妇。真是了不起的制作,把人们以前仅限于枝节片段所理解的梵高如此立体动感的奉献在人们眼前,且是以那么特殊的手法。一部历时七年制作而成的纯手绘油画电影,动用一百多画家,画了六万多帧画,再用电影制作手法以动画的形式动感的表现出来。以梵高的绘画手法再现梵高艺术,让人们了解到梵高不仅仅是那个曾经的“精神病患者”,而是一个怯于生活又热爱生活,孤僻自处而又渴望热情,自卑无力而又才华横溢的艺术天才。
这是一场豪华大餐。浓色重彩!即使画盲也能感觉到那饱含生命张力的冲击。感慨原来这样的油画有这么大的表现力。普通如大妈本人者可能看不懂太多的油画作品,但影片表现出来的艺术美应该不必具备绘画艺术修养就能体会和感动到的吧。影片以这种方式做出来了,我想那些为影片奉献画面的作者也会感动于自己的参与的。
有这么热爱梵高的人,是所有的“梵高”者之幸。梵高独一无二,但“梵高”们还很多。影片说明了艺术虽是孤独的,但艺术又属于全人类。不然不会过了几个世纪还如此惊心动魄。
有影评这样说“这部以油画,梵高色彩及形式向梵高致敬的作品,重点不在搞清楚梵高为什么死,而是要用绚烂的色彩和浓郁的笔触,为一个被全世界拒之门外的天才叫一声恸”!评的真好。
但我们为他叫一声恸的梵高这样说了:
“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下,温暖而又闪耀,不用害怕。”
是的。梵高用他心中一直追求的阳光驱赶了黑暗。不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