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

2017-12-15 12:17:02 拜伊良

拜伊良 > 电影评论

人这种卑贱的东西,什么都可以习惯。

from《罪与罚》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电影以评话小说的叙述形式交代了一系列剧情的肇始,而画面上展现的是凶杀发生现场一连串破碎的剪辑,扭曲的局部人像覆盖上斑驳的树影,在明暗混沌的空间里,静止的躯体辨不出是生是死;闪动的身影也看上去忽善忽恶。旁白虽清楚讲明这场未被侦破的恶性凶杀案不过发生才七年,但那种略戏谑的语调却在刻意制造间隔感。再严肃恐怖的真相,一旦被作为故事讲出来,于听者而言都会自然带入一种恍如隔世的遥远。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七年其实说短也不短,足够让任何人去习惯一种之前从不可能想象过的生活。当然,七年也不算长,随便一个猝不及防都会让过去欠下的罪孽连本带利砸下来,将长久的习惯碾成齑粉。时间只是条不拐弯的射线,将最初偏离的角度无限放大。那三个罪行滔天的犯人及时选择了“正经人”的活法,也许本来只求苟活于众人,因为时间不断带来的增量让他们矫枉过正,良知一直都在,背负上罪孽之后就只管蒙头向前,在“正经人”当中因为过分地行善而屡被曝光。罪人的良知就是癌症,即使控制住,也不过是习惯了对死刑注定要降临的期待,当下的命早就是赊来的。他们收养了尾巴,既是在悔罪也让还在延续的生命正当化。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辛小丰,弱小却丰饶。表情青愣得属于甘愿做一辈子龙套的小角色,这是他本色的单纯,而内心被动积累下的城府也只有干练的伊谷春能逮个正着。单纯近乎无求的身躯其实蕴藏丰饶的本能,封闭七年发酵出诡异的气质。当年受驱动于丰饶的性欲本能而劫色,怎料惊得受害人因心脏病猝死而点燃了凶杀案的引线,他没想要推卸责任,只是正视了同样丰饶的求生本能,期待惩罚来得越晚越好。良知一直都在,只是被迫和负罪感沤烂在一个躯体中。两种无法交融的心境要显得调和,就只能不断人为地搅拌,所以他比普通的协警更热衷冲锋陷阵,而少了正常的惧怕。此外还有强迫性的动作,拿烟头烙了七年的指纹早该磨掉了,但是停不下来,因为习惯了。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杨自道,自省而悟道。跑出租的钱只能一块一块赚,不过他内心早就超脱了小市民的算计。三人中他年纪最长,也最镇得住场面,案发后第一个搞清形势便立即有了赎罪的自省,从此努力以好公民的身份成为合格的兄长和父亲。猜想他当年应该也有一脑子蛮劲和满腔意气,否则也不会明明没有消费能力还非得往胸口纹上一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刺青。有正常审美的人哪怕是去一层皮都要将那乡村杀马特风格的纹身去掉,但他却一直拖着不敢坦胸示人。这一样是因为习惯了,也是对自己的警醒,保留这迟早要上缴的罪证。可想象,他在午夜梦回时一定常悔恨当年没能扼制住罪行,因此最要警惕别因为白天受到种种乐于助人的称赞就真把自己当成好人,抚胸自观便觉悟到罪永远赎不完。将死之人不会憧憬未来,少女突兀的表白也只会使他感到生命正在回光返照的恐惧。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陈比觉,不比则不觉。他选择最极端的办法来逃避现实,这是高智商自带的特立独行,稍作比较便明白装疯卖傻好处最大。罪人与常人放一块比较,就算明面上看不出问题,但总会暴露些说不清的差别。也许只是在树枝刺进眼睛的刹那即兴使出一股傻劲来镇痛,然后就成了戒不掉的灵感,做傻子也让他这七年习惯了安全和轻松。由精通天相的他给尾巴构建一座童话乌托邦最合适不过。一切灾难和侥幸都是星星的位移早就谋划好的,注定要找上门来的审判全是水星逆行的错,怪不得任何人。可惜,一个智商163的人想装傻还是需要另外两个智商80的来配合,毕竟尾巴的乌托邦才是必须守护之物。当真相再也掩藏不住时,他主动选择永远闭嘴,正是因为智商高,才有魄力毁掉早该成为本能的习惯。比较着生或死有何意义,觉察到牺牲才有意义,至少弥留之际还可以做一场英雄梦。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伊谷春的形貌算招人喜欢的,只是其对法律框定的公正抱着超乎情感的执着略微骇人,一出场就害得熟于藏匿的三人自摆乌龙,招惹来卑鄙房东最后补刀。本以为伊大队长神似《悲惨世界》里的沙威却偏偏遇见辛小丰那样看着人畜无害还自带小受气质的“冉阿让”。本该有的惺惺相惜都成了从男人嘴里带出烟圈的一声声“cao”字。只怪他来的太晚,当不了破案英雄也没机会开导迷失的灵魂,仅仅是正常出场就让三人多年累积下的如沙沙丘般静默的负罪感瞬间崩坏,一步步欲盖弥彰直到从习惯中彻底疲倦而主动弃权。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对负罪的习惯在三人体内滋养了由良知突变成的肿瘤,与社会隔断时还能应付,只是一晒到太阳就会加速恶化。全片多笼罩着一层凛冽而质感坚实的阴郁,烈日不常出现,好让心不必时刻忍受灼烧之痛。而在充斥着阳光和人气的地方,他们不自觉地急躁,自知死期难逃,所以要赶着机能尚在时对尾巴完成平凡父亲的责任。

《〖影评〗既不畏死,奈何惧光——《烈日灼心》将习惯负罪的良知催化成癌》by 拜伊良

杀人偿命的道理虽在罪行犯下之时没扭过本能撬动的侵犯冲动,却在之后跟日光一样不证自明。他们一直都不太懂法,也没去妄想能有多少减刑的可能。最终,明明罪不至死的犯人却因自愿求死而得死。这对世俗法理的清淡讽刺,也许是善意地提醒我们那最后的胜利其实属于人性深处自带的良知。

烈日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人心太敏感怯懦。

附言:七年确实是个很巧妙的时间单位。生理上有人迷信七年后体内代谢活跃的元素都会更换一遍,励志鸡汤里也告诉我们“七年就是一辈子”。对于悔罪的人,七年可以习惯于做善良的行尸走肉,也足够积蓄出自焚于烈日之下的圣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