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骠骑将军马超,半世枭雄为何又半世寂寥

2017-12-15 14:23:15 金俊杰

金俊杰 > 阅读方法

《蜀汉骠骑将军马超,半世枭雄为何又半世寂寥》by 金俊杰

马孟起

《三国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马孟起初次出场,年仅十七,首战刺死李蒙生擒王方。

且看书中描写:

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

罗贯中特地用少年将军来形容马超,别小看这个称呼,少年将军这个称呼是不轻易给人的。

之前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写道: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这少年将军是谁?是赵子龙。

之后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写道: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

这少年将军又是谁?是姜伯约。

也就是说,整部三国,冠以少年将军之名的仅仅三人而已:赵云、马超、姜维。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再来看看刘备眼中的孟起。

玄德观之,叹曰:真虎将也!

这里又有了一个很牛逼的称呼——虎将!要知道。整部三国冠名虎将的又仅仅三人而已。

操曰:真虎将也!

此人是谁?赵子龙也。

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

说的是关羽。

那么,你就该知道马超在三国里的分量与地位了吧。况且民间又有这些讲法:一部《三国演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金吕布银马超。

那是觉得马孟起勇武,把他和吕布相比较。

又有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这个武评,据说是毛主席给定的。

总而言之马孟起是三国里响当当的角。我自幼爱看三国爱读三国。很喜欢马超这个人物。

首先他帅气逼人,面如冠玉,眼若流星,狮盔兽带,银甲白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之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他无比英勇,初出茅庐就干掉两个沙场老将不提,魏国名将更是有一群败在他手上,于禁,张郃,曹洪,李通。

遭遇车轮战或者群殴,他则杀得更兴起,以一敌韩遂五将,死了俩逃了仨,以一对杨阜八人,则七死一伤。

更有许褚裸衣斗马超,虎痴和孟起恶斗两百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当然,不能少了张飞挑灯战马超这一出。张三爷和马孟起从午后打到黄昏,从黄昏打到黑夜。

更是要提他的巅峰,是潼关那一战,杀得曹孟德割须弃袍,三国第一雄主曹操这辈子,栽的最大几个跟头无非就是宛城战张绣,华容遇关羽,西凉逢马超而已。

《蜀汉骠骑将军马超,半世枭雄为何又半世寂寥》by 金俊杰

许仲康

马超辅佐刘备后封为五虎上将。之后的重头戏,是关羽威震华夏,蜀吴猇亭之战,刘备白帝托孤。这些故事都与马超无关了,他就没有出场,甚是身可惜。当时马超是和魏延一同镇守汉中北据曹魏。而刘备死后,曹魏五路伐蜀时,飞将军马超退了羌王柯比能十万西羌兵,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及后来诸葛亮平定南方的征战中,马超更是担负了守卫汉中、兼镇西羌的重任。

诸葛亮南征时对赵云说过这样一番话“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

读者才知道原来马超病故了。

五虎关张黄故去后。诸葛亮就一直把赵云和马超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诸葛亮班师回朝时,还亲自去了马超坟前祭拜,算是对马超的结局做了交代。

演义里马超的一生从少年将军叱咤西凉到威震潼关到称霸陇上到辅佐刘备到客死异乡,既轰轰烈烈又十分悲凉。

真实历史上的马超和演义里说的差不多。且看《三国志》。

他戎马生涯开始20岁那年,这一年是兴平二年,领兵破苏氏坞。

建安元年,21岁,就已经声名鹊起,有过战场上单挑的记录,敌将用矛刺马超,马超折断了矛。敌将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史书用一个“健”字形容马超。

建安七年,率军斩杀袁绍部将郭援。并且逼迫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投降。

建安十六年,打响反曹第一枪。先破刘雄鸣,再在潼关和曹操直接交手,就在这里曹操发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这样的话,值得曹操这么抬举,可见马孟起的凶悍。《三国演义》潼关一战诸多经典不提,正史中此战也尤为惊险,确实发生马超奇袭曹操大本营的事情,几乎要了老曹的性命,是许褚一手撑杆渡河,一手用马鞍当盾牌抵挡弓箭保护曹操撤退,再加上曹军故意放出牛羊,马超的士兵忙着去抢了,曹操才得以脱险。

潼关败北后,先后转战陇上,再依附张鲁,最后辅佐刘备。

这一路拼杀下来算是个枭雄了。

刘备拿下全境后,自家的文臣武将联名向东汉朝廷上奏了一份文表。内容是请求朝廷批准刘备称王。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

历史上这份文表非常有名,叫《汉中王劝进表》。

劝进表里蜀汉文武名列第一的就是马超。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个军队的领导班子就是蜀汉四大帅。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蜀汉承袭汉制,最高军阶理应为大将军,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蜀汉不设大将军,因为此时关羽已经战死,大将军一职是永远留给关羽的。加封马超骠骑将军,在名义上成为蜀汉军界第一军头,张飞紧随其后为车骑将军。

综合来讲,马超在蜀汉的地位,在关羽之后,张飞之前。

马超辅佐刘备后,有两件功劳。第一功,建安二十年,率先领兵抵达成都城下,成都城内听闻马超领兵来战都很惧怕,刘璋就这么降了,这标志着刘备拿下了益州。第二功,建安二十二年汉中之战陷入胶着,马超凭借自己的声望策动少数民族起兵响应刘备,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曹操在汉中的主力部队。

相比较其他蜀汉猛将而言,关羽水淹七军,张飞智取瓦口关,黄忠威震定军山,赵云汉水以寡胜众,魏延督军汉中。蜀汉时期的马超就黯淡许多了,枭雄意气不再,慢慢寂寥了,貌似只凭借自己的威望人脉在幕后做统战工作。唯一一次上阵真刀真枪指挥战斗还是在下辨败给了曹洪。拿下成都那次是顺势,不算真刀真枪。

所以就有了这么个讨论的话题,在蜀汉,表面上马超地位崇高,实际上被闲置弃用。

与其说马超被闲置弃用,不如说刘备正确打开了马超的使用方式。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三国时期军队冲锋陷阵的战斗力,靠的是部队的凝聚力,凝聚力靠的是根基,旧部,血亲。换句话说就是部曲子弟兵。

吴国甘宁甘兴霸以一百人夜袭曹营挫曹操的锐气,魏国张辽张文远以八百人直接在吴国十万大军里杀出一条血路杀到孙权的眼前。他们为什么能拿下这些类似神话的战绩,无非是士兵都是和主将是共患难同生死的死士,都是部曲子弟兵。主将向前冲,士兵跟着向前冲,主将向后撤,士兵跟着向后撤。

蜀汉时期的马超,历经潼关之败,冀城之败,再先后转辗,旧部,血亲基本丧失,已经没了根基。跟随的从弟马岱虽厉害,也就是一人而已。

所以,马超怎么打,即使让他领兵也很难会建功立业。再者,此时的马超和曹魏的夏侯惇很像,身体条件不允许其上战场。夏侯惇在战场上失去了一只眼睛,曹操会忍心让他冒着失去另一只眼睛的风险上战场吗?同理,常年征战马超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史籍里就有吐血的记载,要知道不光打仗是个体力活,指挥打仗也是个体力活,像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老帅们晕倒在指挥所的事情就屡见不鲜。估计刘备也不忍心让他再领兵冲在第一线了。

对刘备而言,马超的利用价值,仅剩下威望。那么,就该打好这张威望牌。所以,不断提升马超的地位,让他的威望也不断提升。昭烈帝是绝顶聪明的人。

更重要一点是他英年早逝,后来诸葛亮出祁山姜维伐中原的事他都没有机会赶上。在刘备称帝第二年,马超病逝,逝世前上疏“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临死前他只惦记着刘备能关照自己的弟弟马岱。

他一生经历过三次灭门,起兵造反后,在朝廷的父亲马腾,兄弟马铁马休等全家二百多人被曹操诛杀,转战陇上时,在冀城的妻子儿子被梁宽所杀,离开张鲁辅佐刘备时,在张鲁手上的妻妾被张鲁所杀。

历史作家袁腾飞说,什么父亲,兄弟,妻子,儿子,在马超眼里是最不值钱,你要杀吗,来来拿去,我再送你一个杀,我老婆儿子多的是。

这话没错!

亲人的死马超要承担责任。父亲马腾被杀时,马超已经起兵反曹,是曹操看到马超真的不好劝降,才诛了马腾及三族。《三国演义》是给马超洗白,成了曹操先杀马腾,马超再起兵报父仇。

但是换个角度讨论下,西凉马家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受国恩,曹操是汉贼,父亲马腾却要去曹操那边享受荣华富贵,马超起兵反曹,又有什么错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前,从他的话里不难看出有愧疚的意味。

马孟起,这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著名的骠骑将军,半世枭雄,可歌可赞,又半世寂寥,亦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