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影片挺长的,接近三个小时。看的时候,有几句歌词时不时地出现在脑海里。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首先,伊夏是一个特别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有爱自己的父母和哥哥,有着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不仅如此,来到了另一个学校,在尼克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后,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
伊夏的画
尼克老师画的伊夏
伊夏患有读写障碍和自闭症,前者表现为看字母像在跳舞,一个单词不同的错法。后者表现为不喜欢与人沟通,热爱自然,有艺术天赋,有特定的喜好(例如踩水坑)
我们所知的栏目中,《超强大脑》里面就有好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以说是小神童级别的人,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伊夏一样。
伊夏在学校的经历提醒着我们,和他一样呆在同样却略有不同的环境中的我们。
我小学作业特别多,大概到家也是这样,累成狗
在我们上着高中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说好好学习吧,等考上大学,就不用这么辛苦了。现在认真地想一想,都是套路。学校为什么会叫学校呢,大概可以从他的职能中体现出来,然后我们会知道这是一个学习的地方。
在学习成绩证明着一切的时候,我们会思考分数至上的原则真的合理吗?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伪命题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前几天,看了一个老师的演讲视频,名字叫做《教育的意义》。
其中有这样一段,印象深刻,既有笑点又使人深思。
教育,还有啥用?教育,还有啥用啊!是啊,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教育,有什么用!一开始伊夏所在的学校,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监狱,他学的不是知识,而是禁锢他丰富想象力以及快乐童年的繁重枷锁。
其次,这部影片有几个片段,大家应该留意到了。教室里边几乎没有女生,然后伊夏的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她就像一个陀螺,兢兢业业地照顾着他们三父子的起居。
有一句话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这个民族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培养一个男孩,你培养的只是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你培养的是整个民族。所以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这并不是女权主义的发声。
梁晓声说过一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
看到印度女孩很少在学堂中,想到了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一个女性附属于男性的时代,一个相信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然后在数百年的积压,量变终于迎来了质的飞跃。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我们不得不屈服。
作为一个中国人,感觉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很幸福。在家中,能感觉到我妈更偏爱我。而我,也没有像古代那些弱女子一样,因为是女孩所以就失去了好多权利,例如获取知识的权利。相反,我们是从小受着教育,幼儿园,初中,高中,到现在的大学,一直有家人的支持。
可能上的师范类院校的原因,我们学校的女生特别多,这也算是我们国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一种体现吧。记得老师曾说过,她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只有三个女生,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情况正好反过来了。
最后,发现这个电影和以前看过电影有着某些联系。高中时看过一个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有一个离经叛道的主人公,兰彻,他和伊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样让我们反思教育的意义。一个人看了这个电影看哭了,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有感而发,所以,他在某乎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当年高二数学课讲等比数列:有一道题:将循环小数0.54545454……化成分数正确的解法是用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代公式解。我正好小学五年级就学过这种题,我自感觉更方便,然后我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法:令该数0.5454……=x则100x=54+xX=54/99 =6/11然而我遭到了老师的不屑和冷遇。老师认为我在耽误其课程进度。整个高中时代因为我的举手提问和回答问题,我被该班主任老师无数次批评和打压,凡是我课堂举手基本上就无视,我整个人逐渐从高调变低调,从外向变内向,数学成绩也从满分最后到刚及格。 我本人初中时曾获过希望杯数学邀请赛银牌两次,铜牌一次。我们全县只有我一人。高一时读完《什么是数学》,然而高考第一年我数学不及格。我必须说明我数学老师即班主任是我堂姐的大学同学,对我学习不可谓不关照,不可谓不严格,私底下给我补过课,课堂上给我批评过,也曾多次在我堂姐面前教育我……说我不务正业,不抓重点,说我不够专心认真…… 高中学习衡水中学模式压抑了我三年,虽然也学了一些东西,然而巨大的压力,却让我在高考场上过度紧张,最终甚至二本线不到。第二年换了个太原的学校复读,这一年自己看了二十本小说等其他闲书,三百多本时事文艺类杂志,写了二十万字的日记和读书评论……与数学语文老师称兄道弟。这年高考,我总分进步了了八十多分,最终考上大学。 所以看到这部电影,我哭了……我想到了太多太多
《死亡诗社》中有一句话,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也希望我们都能明白,教育代表的不仅仅是成绩,他最应该交给我们的更应该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狭义的学校教育有他更宽广的胸怀,宽容地接受每一个拥有不同特点的你我他,也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受到教育,可以有自己不依附于他人的力量。
尼克老师宠溺的小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