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生命写就的诗句,才能治愈生命。
2017年12月15日 南京 雨星期五
唯有生命写就的诗句,才能治愈生命。
《牛奶与蜂蜜》一共有四个章节,在“伤之忆”中写了童年的不幸,在“爱之邦”中写因为爱,从而感受到生命救赎的喜悦。在“支离破碎”中写失恋后的破碎,只有失去,才更深刻。在“治愈之旅”写破碎后的治愈,考尔的名字创造了人生未知的可能,也让她重拾信心。
在写这篇文章时还是忍不住感谢“遇见”,感谢“刚好是你”,感谢“那一眸”,缘分让我遇见许多好书,让我从中学会生命之外的知识,我感谢遇见这本书,因为在琳琅满目的图书馆里,这份“遇见”弥足珍贵。在寻找的过程与我而言是期待,期待与你来一场说看就看的荒野时光,你看着我,我走向你。感谢这本书封面设计和编辑的人,能够“遇见”是不能忽略末枝细节,何况是我这样挑剔的人呢?
这本《牛奶与蜂蜜》非常短,里面每一页大多不超过二十个字,却有着上百字的深意。正如封面上说:“每一处换行,都意味深长。”也如序言里说的,这诗歌不仅仅传递了文字的精炼之美,更能用诗歌去治愈人们的心灵。唯有生命写就的诗句,才能治愈生命。此时,我对治愈系文字有了质的认识与理解,让我从中受益无穷。
书中还曾写到:“考尔凭借《牛奶与蜂蜜》一书,让人们重新爱上了诗歌……”看到这,我想说我不仅爱上了诗歌,甚至想突破桎梏的枷锁去封解体内另一个我。我始终相信,喜欢写作的人,大多是从阅读开始的。当我看川端康成的小说时,我内心涌动热血激发我写小说的激情。因为在此之前我是极少看小说的,而现在的我是疯狂的弥补年少错过的好书。我看《牛奶与蜂蜜》同样也激起我对诗歌的创作欲望,我曾在读书计划里写过不会写诗词,人生遗憾!无论写古诗还是写现代诗歌,都是受众的多与少问题,原来体内的多重人格并非只是道听途说。
诗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精炼通俗,却有着深刻含义,如“不要把盐错认糖/他口中的想要一起/与真的厮守/并不一样/就这么简单”,你会惊叹文字的魅力如无尽的宝藏,等你去挖掘。读书有新知如口有余香,读诗有心得如美梦成真,妙不可言。又在《我曾一人分饰两角》写“是被虐者/也是/施虐者”,你会惊喜地发现连标题都是一句诗,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唯美动听。
在写作上“我无法确定写作带给自己的/是毁灭/还是治愈”,写出创作过程的那种心境,读到这不觉想起一句舒婷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被这三言两语所折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追求真理的方向,否则一个是哑巴,一个是聋子。看到孤独,想到许多精辟入理的文字组合,她只是轻轻一句“孤独/是我们疯狂寻找自我时/所留下的标记”,用另一种角度去诠释孤独,划过脑海交杂的思绪,却可以写的如此轻盈……
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很受用
想写太多这样美好又动人的诗句,怕是可以写到天昏地暗,一句细细品味足矣写上好多字才过瘾呢。看完只需短短三十分钟,却要花上翻倍的时间去品位,思索,寻味,还不尽兴非要写下来方觉所读之书没有枉然,真如沈从文先生说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很受用。”
其实写了很多诗句,却刻意绕开她的童年的不幸,当你看到许多露骨的文字时,触目惊心时又有“若得其情,哀矜勿喜。”让我不愿去触碰那段伤痕,“我做过爱/却不知道/什么是爱”读到这句话时,再结合作者的经历,遭到父亲的性别漠视,甚至在懵懂的年纪里被异性侵害,在“伤之忆”里有一首简短的诗写到:“做爱应是两个人的结合/如果一方只有身体躺在那里/或未曾就绪/或意兴阑珊/或内心排斥/另一个身体虽在碰撞/却和强暴/没有两样”。后在“爱之邦”写到爱情时对于性爱的描述又是那么自然,字里行间透露喜悦的情感,令人感动。
读考尔的诗仿佛从中读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你在未来等你。当我疑惑书名为什么叫“牛奶与蜂蜜”时,看到她在诗中写道:“我自然想要获得成功/但却不希望将成功独享/我更想要收集/足够多的牛奶和蜂蜜/用以帮助周围之人/这才符合我期盼的动力。”触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正是寥寥几字却至情至善。“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得以命句读。”考尔笔下的悲剧却是“如果伤痛会来/那么幸福亦然。”
读到一本趣味相投的书犹如遇见三两好友秉烛夜谈,丝毫不觉疲惫。
这本书看一眼只需要三十秒,看完只需要花上三十分钟,却可以谈三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去交流谈心的书,唯有生命写就的诗句,不仅抚慰君心,更能治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