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

2017-12-16 10:01:13 萧理查德

萧理查德 > 咨询理论

《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by 萧理查德

文:萧理查德

01

在《你以为你是对的,其实你在告诉别人你的情商有多low》里,我提到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定义情商的五个方面:

1. 自我意识(认知自我情绪) ;

2. 控制情绪 ;

3. 自我激励(尤其是在逆境) ;

4. 认知他人情绪 ;

5. 人际关系的管理(包括领导和管理能力)。

而在《那件《猩球崛起》教会我们的事:高情商,决定领导力》里,我分享了五种锻炼情商的方法。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情商里的一个核心元素——情绪。

情商是形容一个人的情绪商数,而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虽然我们都对情绪不陌生,但是它可能是我们最不了解的“知己”。

情绪的产生根本不受我们控制。

情绪是个人的,所以如果我们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准确知道我们的情绪,从而可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情商挑战。

《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by 萧理查德

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有八种主要影响我们表达自己情绪的原因:

1. 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前提就是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绪。

有些人可能模糊地感到自己有复杂的情绪,却无法准确地分辨出每种情绪是什么,或是找到合适的词汇去描述它们。

情绪本身就是非常复杂,所以无法准确分辨出每种情绪也是很自然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尝试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却没有办法被他人理解,最后导致他们对表达情绪感到挫败。

情绪识别能力需要时间培养,而从小的家庭教育对个人情绪识别能力的影响最大。

小孩子情绪识别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都来自于照顾者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体谅与考虑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如果照顾者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回应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分析和解释TA的情绪,那么孩子能学会更准确地识别和表达情绪。

相反的,如果照顾者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回应孩子的情绪,孩子无法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只能被动地接受家长给的错误答案。

除了从小开始培养情绪识别能力,尽可能的花时间与自己对话,好好的深入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甚至找出为什么自己会在某种情况下,产生某种情绪。

这个过程没有“尽头”,但是过程会让我们越来越懂识别自己的情绪。

2. 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

有些人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

他们会对某些情绪说“不应该”,觉得拥有这些情绪是不合适的。

有时候他们会极力否认自己的情感,不希望别人发现自己有“不应当有的情绪”。

例如他们会认为被上司责骂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当自己其实是做对却无理被责骂感觉到受委屈时,他们可能会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情绪,依然觉得上司是对的。

情绪没有贵贱之分。

再好的人也可能有不好的情绪;再坏的人也可能会有好的情绪。

我们应该尽量接受自己的情绪,把之前固有的“应不应该”给去掉。

《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by 萧理查德

3. 表达情绪可能会带来伤害

有些人认为表达情绪意味着暴露自己的弱点,他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情绪来伤害自己。

他们会选择把自己真实情绪藏起来。

甚至有些人还会表达出相反的样子或虚假的情绪,希望提高自我保护。

例如有些人在人多面前显得特别自信,喜欢刷存在感。这些人可能恰恰就是没有自信的人。

有些孤独者不愿意表达自己因为他们容易倾向于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担心自我暴露后会遭到他人的攻击。

而且孤独者也更倾向于从负面的角度解读他人的反应,即使他人并没有攻击他们的意思,他们也会揣测他人的种种表现是对自己的不满。

有些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孩子,除了很少表达情绪来自我保护,他们的成长环境中也缺乏一个良好的情绪表达的示范。

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更适当的方法来表达情绪。

他们害怕一旦表达情绪,就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想利用别人情绪来伤害别人的人总是会存在。

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就不表达我们的情绪。

我们需要选择在合适的人面前表达合适的情绪。

也许我们会判断错误,但是也是因为有这些错误的判断经历,我们才能判断越来越准确。

4. 避免遭到拒绝所带来的伤害

有些人担心表达情绪后,会遭到“被拒绝”的伤害。

他们怕认真地表达情感后,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

为了避免可能的失望,他们索性不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典型暗恋者的心态。

有些人对做销售类工作会排斥也是因为他们想避免表达自己销售意图后遭到拒绝。

其实我们需要搞明白一件事,不是只有能够获得共鸣或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表达情绪。

我们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力,对方也有同意或拒绝我们的权力。

《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by 萧理查德

5. 不表达情绪是为了被动攻击

有些人用不表达情绪来被动攻击他人。

他们虽然口里说没什么,其实心里是希望别人能意识到他们情绪不好,主动来作出补偿。

可惜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人没有“读心术”,很难认识到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反而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一旦他人无法准确察觉他们的情绪时,他们可能只会加深自己的负面情绪。

以其让别人瞎猜,倒不如与合适的人表达情绪,让自己更好得到“释放”。

6. 他们觉得自己对情绪的表达不符合社会的认同

现今社会似乎更鼓励喧闹、嘲讽而强烈的情绪表达,而认真表达情绪倒显得不合时宜。

即使一个人很希望表达自己的情绪,TA也会害怕与他人的标准产生冲突,被他人嘲笑。

其实我们没必要把其他人想成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包容不同的人。

即使我们的做法是属于非主流的,那又怎么样?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懂得尊重我们的朋友一定会接纳我们。

那些不能接受的人,也许就不合适做朋友。

《有话说不出:解密背后的原因》by 萧理查德

7. 与他人保持距离

有些人(回避型依恋者)不喜欢表达情绪是为了回避与他人建立深层关系。

向他人表达情绪,意味着允许他人了解和靠近自己。

双方自我暴露得越深,这段关系就越紧密。

而他们惧怕紧密的关系,也担心关系会带来痛苦和麻烦。

我们不一定要选择与他人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

相反的,表达真实的自己也能给我们带来愿意保护我们的朋友。

8. 认为表达情绪没有用

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情感需求,久而久之,被他们认为“表达情绪是没有用的”。

这些人因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所以形成这种思维模式。

换一个角度思考,其实表达情绪的目的可能就是很简单:一,承认自己当下情绪的存在;二,让别人能够明白我们当下的心情和想法。

别设有一些无法实现的期望,把自己放在一个必定“失败”的处境。

02

要想提升情商可以通过提高对自己情绪的了解与控制。

选择不表达情绪不代表就是控制好情绪,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情绪表达是需要的。

相反的,有些人根本没有困难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经常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在他人身上。

别以为这些人就没有以上提到的情况。

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控制好情绪或试图用其他情绪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

这些都是属于低情商的表现。

因此,重点是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在面对某些情况或某些人时,我们很难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对情绪的控制。

提升情商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每走一步都会对自己与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