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反正每个人都孤独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并不懂书里的孤独。那时候刚毕业,刚从热闹的校园走向社会,身边也有男友陪伴,日子有苦有乐,不觉孤独,所以只是将这本书当成了一个飘忽难懂的故事。但有些书就是这样,当时不懂,某天某个时刻忽然就恍然大悟,哦,原来它所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上个月底一个人去看了栖霞山的枫叶,之前和朋友一起去看过,这一次想一个人再重温一下,但当我到了栖霞山的时候,一眼望去尽是人,枫叶也没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很快便兴味索然。爬了会儿山,也没遇见好看的风景,外加身边没有同伴形单影只,呼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后,我便打道回府了。坐上车之后,我立马打开了之前拍的枫叶图片,让我惊讶的是,图片上的枫叶也没有红得如火如荼,怎么我记忆里的枫叶是那么灿美呢。
也许是记忆偏差,也许是被时光浸染,也许只是那年有人同行所以看什么都美好,我突然感到了浓浓的孤独感。我之所以一个人来看枫叶,并不是为了与风景进行单独的私会,只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起,而男友也早不在身边。我想到了《心是孤独的猎手》,忽然间明白了书里的那种孤独感。
每个人都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里主要写了四个人,小女孩米克,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父母艰难地维持生计,她喜欢音乐,经常跑到富人家的花园去听莫扎特,梦想有一架钢琴,但她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她想要作曲,写交响曲,可她连乐谱都不懂,也无法将脑海里的旋律都写在纸上,她的梦想,无人能懂。
共党杰克和考普兰德医生,他们一个想要改变世界,一个想要改变黑人生活现状,但他们毕生的信仰,投入的心血,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精神上,他们都是苦闷的。
咖啡馆老板布瑞农喜欢怪人,他喜欢观察和思索别人。而他自己和妻子生活了二十多年,彼此相看两厌话不投机,但就连这样一个陪伴在身边的人也生病去世了。后来,他迷恋上小女孩米克,这种迷恋没什么来由,说不清方向,在米克长大后也消失了。他也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孤独,都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能懂自己。
所以当他们遇上哑巴辛格的时候,都将他当成了上帝,他成为了他们“自产的上帝”。他们纷纷向辛格倾诉自己的问题,诉说自己的孤独,在他们眼里,辛格能懂他们所有的烦恼和苦闷,他们都将辛格视为那个能懂自己的人。
因为他不会讲话,满足了他们对那个能懂自己的人的所有想象。
孤独需要出口,但没人能懂你
辛格是其他人孤独的出口,他们通过他来暂缓自己的孤独感,可是辛格呢,事实上,他不仅很孤独,也根本不懂他们。
对于辛格来说,唯一能抚慰他孤独感的是他之前的同伴安东尼,他得了精神病,他不管怎样都要去看他,只有去看他的时候,他才能倾诉自己的生活及孤独感。他对他讲他新认识的几个人,他们经常找他,开始的时候他不懂他们在讲什么,后来发现,他们讲来讲去,都是同样的问题,但他也还是不懂他们。
可是安东尼呢,他疯疯傻傻,也未必懂辛格。
事实上,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一个能让我们不孤独的人。但有些时候,只要有个人能让我们倾诉,让我们觉得被倾听,也不管他到底是否可以让灵魂不孤独,还是只是在想象中觉得他能抚慰孤独,我们便像溺水的人,死死抓住那根救命稻草。
C小姐的网恋就是这样。她特别喜欢那个网恋的人,他们的聊天永远生龙活虎有来有往,她说的所有梗,他都能接住。她发的所有笑话,他都知道笑点。她的烦恼苦闷,他也都耐心倾听。她觉得他们能懂得彼此的灵魂,但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他们默契地不互看照片,留给对方充足的想象空间。他们畅想见面的各种场景,但见面永远都只停在嘴上。在C小姐的心中,他堪称完美,仿佛所有的行为举止都是她喜欢的样子。他有英俊的脸,合适的身高,不油腻的身材,风趣的谈吐。
然而现实真是这样吗?聊天多了之后,C小姐在心中也勾勒出了他大致的真实模样,不英俊,不够高,不风趣,甚至可能会很油腻。与想象里大相径庭。在想象中,他是光芒万丈脚踩七彩祥云的,而现实中,他乏味无趣,她大概不会对他多看一眼的。
C小姐明知如此,却还是戒不掉和他的聊天。因为太孤独了,唯有他是那个出口,没有他,没有想象中那个完美的他,生活便寂然寥落,茫然四顾,也找不到一个能打消她一点点孤独感的人。所以她死死地抓住这根稻草,倒不是因为他有多懂她,只要她觉得,他是懂她的,就可以了。
而她也永远不会见他。
适应孤独,就像适应残疾
众生皆孤独。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曾有一个网友写信问她怎么克服寂寞,刘瑜说她也没什么好办法,这些年来她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孤独分为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主动孤独必要而有进益,能让人成长。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被动孤独,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伴,所以不得不一个人去做所有的事,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景点,一个人听演唱会,一个人吃海底捞,可怕,身处拥挤的人群却可能非常孤独。
长大以后,我们最难抛开的就是孤独。有时候,身边明明很热闹,但就是觉得孤独。明明人那么多,就是没有一个能触及灵魂。我们努力地去寻找,去碰撞,去试,以求一个能让灵魂不再孤独的人,但往往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就算找到了一个能缓解孤独的人,也没办法时时刻刻二十四小时呆在一起,终究要一个人去面对一些孤独时光。
孤独与生俱来,不可撤销。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去适应它,习惯它,当习惯它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它就再也不是什么事了。不要奢求遇到一个人能让自己不孤独,把这件事的期望值降到最低,没有也无所谓,但如果在人生的寂寂时光中恰巧遇见了一个能彼此懂得的人,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越长大对孤独的感受越深,有时候很想随便抓住一个人来打消自己的孤独感,但不幸的是,能抓住的只有自己。开始寄希望于遇见一个能懂得自己的人,后来觉得这样的期望是错的,这个世界兴许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在孤独的旅途当中,能做的只是尽力去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些,有意义些,并寄希望于自己,对别人不要有太多要求。
但也许有一天能遇到一个同等的人,并排一起看看这落寞的人间。